一、宜兴紫砂壶大师排名榜?
一、顾景舟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顾景舟是公认的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一,是当代七大紫砂老艺人之一。
二、徐秀棠
徐秀棠,1937年12月出生于宜兴蜀山紫砂陶艺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南大学客座教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获奖作品有《坐八怪》、《雪舟学画》等。在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二位的是徐秀棠,1954年徐秀棠拜紫砂陶刻著名老艺人任淦庭为师学习紫砂陶刻,1955年随师父进入蜀山陶业合作社。
二、被称为“茶圣”的古人是谁?他又有怎样的贡献呢?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茶成为中华民族举国之饮,发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
《神农本草经》曾载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然,茶的发展自上古时期起,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更替,虽有神农氏、张仲景、孙思邈、诸葛亮、李时珍等不少名人都曾被奉之为茶神备受祭拜,但都谈不上专职茶人。唯有唐代茶学家陆羽死后才盖棺定论尊之为茶圣,誉为真正的专职茶神茶仙。
陆羽有何特异之处,博得后人给予茶圣之称,与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并称古代的三大圣人?
一、陆羽其人
陆羽,字鸿渐,于公元733年出生于复州竟陵,也就是今天湖北天门。
陆羽的出生却很不幸,因生得丑陋,又有口吃,被亲生父母弃于小街尽头的石桥下(后来这条街道得名雁叫街,石桥得名古雁桥,至今遗迹犹在),从此不管不问。
所幸得遇龙盖寺的高僧智积禅师路过这里,见一群大雁用翅膀护着小陆羽,哀鸣不已。智积大师见小陆羽被秋霜冻得瑟瑟发抖,便把他抱回寺中收养。
恰好毗邻龙盖寺有个学馆,一位饱学大儒李公在此教授村童。这李公与智积大师很要好,见大师抱回一个男婴,很有异相,便将其接过来,视为亲生抚养。
那时,小陆羽还没有名字。李公有个小女,叫李季兰,刚满周岁,便依着小女的辈份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季疵。季疵由此得到启蒙教育,到8岁时,李公举家返回湖州,季疵便回到龙盖寺智积大师身边。
智积大师为之占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遂取名:陆羽,字鸿渐。至此,陆羽才有了名和字。
这智积大师懂得茶道,对于茶叶的种植、采摘以及制茶都有独到的见解,还煮得一手好茶。陆羽在大师身边奉水煮茶,由此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习得一些茶艺基础。
后来,因陆羽不愿为僧,便在12岁时离开龙盖寺,在伶界当了一段时间的丑角后,得谪守竟陵的官员李齐物的举荐,到火门山隐士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学习释儒之学。
陆羽学业有成下山后,又不想在仕途上追名逐利地发展,便潜心于隐士生活,心无旁骛地从事茶事考察及研究。
由此,陆羽自21岁(公元754年)起,就走上了专职的茶事活动。
茶圣 指的是唐朝伟大的茶学家,诗人陆羽。陆羽,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历史,此后以茶为中心,待客会友文化上思想上乃至经贸茶文化研究都开始兴起。陆羽的《茶经》系统总结了茶叶材质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的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问题。
三、书被人们称为世界闻名什么?
《茶经》被人们誉为“世界名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茶文化著作。该书由清代茶道大师萧宝森(1682-1754年)于1735年完成,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经典著作。
《茶经》一书涉及茶叶的栽培、制作和饮用等方面,详细记载了中国茶艺的发展历史、品牌茶文化、茶道礼仪等,是一部综合性的茶艺类书籍,深受世界各地茶叶爱好者的青睐。
《茶经》的故事被认为是茶文化的基石,被尊为“世界名书”。它不仅为世界茶文化提供了无价的财富,而且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标志性作品。
望采纳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世界的长生果”。
书也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帮助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非常大。
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的过程,并聚合无数人的心力,时刻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以我们中国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人们所投入的智慧与劳力,更无与伦比。图书在迭次创造改进,才有此时的面貌。大体来说,历史上,除了某些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图书之外,书籍的发展,略有脉络可寻。书是最早人们的交往的媒介。其后,从经验的累积,进而确定一些固定的音节,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于是人类跨出了有声无言的时代,迈入到有言无文的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