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知道内消色法和外消色法是怎么一回事
内消色法和外消色法是一般杂质的两种检查法。
1、内消色法:如氯离子的检测中两份供试品溶液,于其中一份中先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min,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澄清,即得无氯化物杂质又具有相同颜色的澄清溶液,再在其中加入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作为对照溶液。
另一份中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作为供试溶液,将两液在暗处放置5min后比较,即可消除颜色的干扰。此法又称为内消色法。
2、外消色法:在溶液中根据产生颜色的原因加入适当的化合物使颜色消失,如检查高锰酸钾中的Cl可以事先在其中加入乙醇然后再检查Cl。
扩展资料
检查有机氯杂质,需破坏结构后方能检查。如为氯代脂烃,可在碱性溶液中加热使水解。如检查二羟丙茶碱中的氯化物,是取供试品加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煮沸30s,使有机氯杂质水解成氯化钠,再依法检查。如杂质中氯连接于芳环上,则需采用氧瓶燃烧法进行有机破坏,使氯转化为Cl后再检查。
溶于水的有机药物,按中国药典附录规定的方法直接检查氯化物。不溶于水的有机药物,多数采用加水振摇,使所合氯化物溶解,滤除不溶物或加热溶解供试品,放冷后析出沉淀,滤过,取滤液进行检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化物检查法
如氯离子的检测中 :两份供试品溶液,于其中一份中先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min,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澄清,即得无氯化物杂质又具有相同颜色的澄清溶液,再在其中加入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作为供试溶液,将两液在暗处放置5min后比较,即可消除颜色的干扰。此法又称为内消色法。
这个直接跟你说结果,你也记不清,真正的还是要你自己理解他们的运行过程。
最朴素的选择法很简单啊,每次从未排序的数据中选出最X的那个数据,把它放到排好序的部分的下一位。
比如,第一回全部还没排序,所以就要从n个数据中选择,放到第一位,
第二回,已经有一个排序了,所以从n-1个数据中选择最X的,放到第二位。
所以,第k回,已经有k-1个排好序了,就从n-k+1个数据中选,放到第k位。
内部循环就是n-k+1个,外层比较随意,n-1和n个其实没差。
冒泡的思想相对难一点,但是还是要理解嘛。
思想和冒泡就是相似的,你把数组想像成竖着的塔,最上面的是0位,最下面的是n-1位。
先假设你要从小到大排序。你现在从最底层(n-1位)开始,拿着这一层的数走到n-2层去比较轻重(大小),轻的话就把n-2层的挤下来,否则,就把n-1的又扔回去。但是你人已经到n-2层了,再拿着现在的n-2层的到n-3层去。
所以就是,在第n-k层,拿着数到n-k-1层去比较,小就交换,不然就只当多上了一层楼。
这样,非排序的最小的数字就会一直向上飘,直到到达非排序部分的最顶部(已排序部分的下一层)。
内外层循环次数和选择法其实没多少差别,区别在于思想和数据交换的方式。
我已经尽可能地解释了,只能希望你能理解了。
内消色法:是同时取两份待测样,一份消除待测物质,作为空白,与待测组比较; 外消色法:是通过在空白中加入有色物质,或者降低待测样的颜色,例如加褪色剂,达到颜色相同---作者孤独圣
二、药物化学2(多选,简答)
10.AD
3.ACD
4.BD
1. 合成类镇痛药的按结构可以分成几类
吗啡烃类:吗啡分子除去呋喃环后的母核;
苯吗喃类:进一步简化吗啡烃的结构,打开C环合成了一系列苯吗喃衍生物;
苯基哌啶类:代表药哌替啶(杜冷丁);
氨基酮类:只保留吗啡结构中的苯环和碱性氮原子,断开其余的四个环,得到的衍生物为苯基哌啶的开环物,同样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2. 这些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不同,但为什么都具有类似吗啡的作用
“这些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不同”是指吗啡及其衍生物包括合成镇痛药吗?
现在科学界普片是认同“三点受体学说”:1.药物分子中具有一个平坦的芳香结构,与受体中的平坦部位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2.具有一个碱性中心,在生理pH下,大部分电离为阳离子,并通过静电力与受体表面的阴离子部位相结合;3.碱性中心和平坦的芳香结构共平面,并且烃基部分凸出于平面的前方,恰好可以嵌入受体中的凹槽部分产生疏水性结合。
10.AD
3.ACD
4.BD
1.不大清楚
2.具有相同的受体。。。
三、水合半径的大小怎么判断硝酸根和氯离子
加稀硝酸,无现象,再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即有氯离子。检验氯离子的时候,可以用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其实,检验卤素的离子都可以用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氯离子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时候,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
氯离子起着各种生理学作用。许多细胞中都有氯离子通道,它主要负责控制静止期细胞的膜电位以及细胞体积。在膜系统中,特殊神经元里的氯离子可以调控甘氨酸和伽马氨基丁酸的作用。氯离子还与维持血液中的酸碱平衡有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溶于水的有机药物,按中国药典附录规定的方法直接检查氯化物。不溶于水的有机药物,多数采用加水振摇,使所合氯化物溶解,滤除不溶物或加热溶解供试品,放冷后析出沉淀,滤过,取滤液进行检查。如药物在稀乙醇或丙酮中有一定溶解度,可加稀乙醇或丙酮溶解后进行检查。
检查有机氯杂质,需破坏结构后方能检查。如为氯代脂烃,可在碱性溶液中加热使水解。如检查二羟丙茶碱中的氯化物,是取供试品加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煮沸30s,使有机氯杂质水解成氯化钠,再依法检查。如杂质中氯连接于芳环上,则需采用氧瓶燃烧法进行有机破坏,使氯转化为Cl后冉检查。
负离子半径一般较大,约为1.3~2.5埃;正离子半径较小,约为0.1~1.7埃
答判断如下,Cl离子+银离子=AgCl(沉淀)
氯化银是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硝酸根与任何金属离子都不能形成沉淀,所以没有沉淀
根据沉淀可判断出哪个是氯离子、哪个是银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