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语文S 版六年级下册第22课《陆羽与茶经》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2-19 10:15   点击:20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语文S 版六年级下册第22课《陆羽与茶经》

1、 陆羽,出生于天门,生活在唐朝时期,他撰写的《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成书后,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 陆羽之前的时代,茶写作荼,有着药的属性。华夏族的鼻祖神农氏终生都在寻找对人有用的植物,神农尝完百草而成《神农本草》,里面记载的植物更多是功能性质,体现了华夏人对自然的简单认识:哪些草木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神农氏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很显然,在这里荼是类似于灵芝草之类的药物而已。 陆羽之后,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学。 陆羽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因此被后世尊称为“茶圣”。 2、《茶经》是陆羽在各大茶区观察了茶叶的生长规律、观察了茶农对茶叶的加工,进一步分析了茶叶的品质的优劣,并学习了民间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规律,此外陆羽还留心于民间茶具和茶器的制作,且制作出自己独特的一套茶具。陆羽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茶事,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大茶区。

二、岳州窑的陆羽《茶经》与岳州窑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品定六大名窑的茶碗时说:“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从饮茶所需的器具角度来看,茶圣陆羽把岳州窑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见,该窑在唐代显赫的地位。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湖南常德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岳州窑”之名,始见于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唐代岳州窑在陆羽《茶经》中列宜茶青瓷名窑第4位。窑址位于湖南湘阴城关及县内其它地区,人称湘阴窑。我国窑名出自唐代,而湘阴唐时属岳州辖地,所以唐代称其为岳州窑。岳州窑始烧于东汉,中经西晋、南朝、隋,一直延续到唐代。岳州窑最早烧制的器具,胎呈灰白色,胎质欠细密,釉色以青绿为主,半透明,多呈开片。从唐代开始,烧制范围扩大。当时烧制的茶具,有茶碗、茶瓯、茶盒等,其胎多为灰白色,釉色仍以青绿为多,有玻璃质感。釉开细片。唐初,岳州窑瓷器圆饼底仍然流行。施釉方法开始由半腰往下降至下腹部。这是一个特色。中唐以后,玉壁底圆口碗成为它的代表作之一。但到晚唐,可能受附近长沙窑兴起的影响,岳州窑开始衰落。

唐代诗人刘言史在《与孟郊北野泉上煎茶》中写有“湘瓷泛轻花”句。“湘瓷”究竟是指岳州窑,还是长沙窑?一说“轻花”是指长沙窑的釉下彩装饰,所以理当属于长沙窑。据有关专家考证,这种看法不对。因为该诗的主题是描写“北野泉上煎茶”。“泛轻花”三字是描绘唐代煮茶法中所出现的一种茶花景色。据陆羽《茶经》中介绍,“煮茶法”是直接将茶放在瓷釜中烹煮。大意是,首先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烧水,但不能全沸,待水泡微露时加入茶末。二沸时先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中以备用。所以“轻花”当指沫花中的细小茶花而言。由于岳州窑是唐代以生产青瓷茶具为主要产品的青瓷古窑址,所以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认为“湘瓷”当泛指唐代岳州窑产品而言。

三、陆羽与《茶经》课文的主要内容

陆羽,名疾,字鸿渐,唐人,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

陆羽对茶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感情,经常与皎然、朱放等论茶,对茶的植物学特性、采制、烹煮和饮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他一生的著述不少,然而“世所传者特《茶经》,他书皆不传”。

《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全书分为十经,七千余字。观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茶树的植物学特性及其加工制造,“一之原”记茶的名称考订、茶树的性状特征、生境、栽培、品种鉴定和利用;“二之具”记采茶工具;“三之造”记茶叶的加工;“八之地”记茶树的地理分布。其二,烹茶和饮茶。“四之器”记煮茶和饮荼工具;“五之煮”记饼茶的烹茶(烤、煮、酌)法;“六之饮”记饮茶法;“七之事”为历史资料汇编。前者与农学有关,而以“一之原”为其主要内容;后者则与饮茶有关,而以“五之煮”为其主要内容。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史书上称,由于《茶经》的问世,“天下益知饮茶”,虽有夸大之词,但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确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的种茶、制茶、煮茶和饮茶法在6-7世纪已先后传入朝鲜。日本佛僧不空、最澄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先后带去饼茶、茶子,并植于日本滋贺县。后来在高僧澄西的倡导下,把煮茶、品茶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茶道。 茶道还吸收了宋代寺院的行茶仪式,不仅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交际手段,而且在佛寺中成为布道传法、修禅养生的方式。这些无一不受陆羽《茶经》的影响。可以说,日本的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而陆羽正是茶文化的传播者。

所以后人尊称陆羽为茶圣——茶业的祖师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