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套茶具的名称与作用?茶具的使用方法?
茶具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比如说样式啊,质量啊还有材质等等。所以说在购买的时候需要看清楚这些方面的区别。整套的茶具是家中必备的,特别是一些爱喝茶的人们来说很重要,整套茶具的名称与作用是什么,都包括什么,茶具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看相关的内容吧。 茶具 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比如说样式啊,质量啊还有材质等等。所以说在购买的时候需要看清楚这些方面的区别。整套的茶具是家中必备的,特别是一些爱喝茶的人们来说很重要,整套茶具的名称与作用是什么,都包括什么,茶具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看相关的内容吧。
整套茶具的名称与作用?
完整的功夫茶具:
1、泡功夫茶最出名的地方就是福建,潮汕,台湾,这三处的地方的乌龙,制法滋味冲泡技巧各有不同,但是技巧都是差不多的,因为他们都叫功夫茶,泡功夫茶如果基本功夫不齐备的话,那么茶味就出不来。神韵、意境就有点空中楼阁了。
2、盖碗茶具,茶海(也叫“公道杯”),闻香杯,茶杯,茶滤,茶夹,茶托,茶壶,茶盘,茶巾。这里说的是泡乌龙茶-铁观音用的茶具,当然有一些比如擂茶等的功夫茶就不一样了。
功夫茶的主要茶具:
1、盖碗的 陶瓷 茶具:盖碗茶具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2、茶海(也叫"公道杯"):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
3、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铁观音)特有的茶具。
4、茶壶:紫砂或朱泥的
5、茶盘:宽,平,竹,木皆可,不用塑料的,有异味
6、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
7、炉及水壶:电或酒精烧的都可以,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必备,绝大多数功夫茶要求沸水。
8、杯:白瓷薄壁的不影响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9、储茶的罐:纸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实惠,纸罐遮光,密封袋封气味和潮湿。
茶具的使用方法?
1、茶杯的使用方法
功夫茶具中的茶杯是用来品饮茶汤,具有小、浅、薄、白四大特点。
2、茶漏的使用方法
功夫茶具中的茶漏用于置茶时,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3、茶洗的使用方法
每一套功夫茶具中都必备三个茶洗,一正二副,正茶洗用来浸茶杯,副茶洗用来浸冲罐,另一副茶洗用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4、茶盘的使用方法
功夫茶具中的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款式非常多样,但都具备四大特点:宽、平、浅、白。
5、茶垫的使用方法
功夫茶具中的茶垫比茶盘小,是用来放置茶壶的。冬天使用茶垫时还需要在里面垫上一层“垫毡”,用于保护茶壶。
6、茶挟的使用方法
功夫茶具中的茶挟,又叫茶筷,作用和茶匙相似,用于挟出茶壶里的茶渣。也常人用茶挟来挟着茶杯洗杯,既防烫又卫生。
7、茶巾的使用方法
功夫茶具中的茶巾又称为茶布,主要用于擦干酌茶前茶壶或茶海底部滴留的杂水,也可用来擦拭滴落桌面的茶水。
8、茶针的使用方法
功夫茶具中茶针的作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 流畅 通。
9、煮水器的使用方法
功夫茶具中的煮水器是用来煮泡茶的水的,古代的煮水器多为风炉,如今人们常用到的煮水器为酒精灯、电壶或自动电炉。
上面的这些内容具体的介绍了整套茶具的名称与作用的问题,不同的名称,在茶道中都有不同的作用,所以大家要做到物尽其用。茶具的使用方法,对于刚学茶道的人来说还需要多钻研一下,毕竟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需要慢慢的学习和探索,这些问题需要都了解以下。
二、喝什么茶用什么茶具
铁观音用白瓷茶具或青瓷茶具,毛用功夫茶具或玻璃茶杯,红茶用紫砂茶具或红茶茶泡器,普洱用紫砂茶具或飘逸杯,花草茶用玻璃茶具或陶瓷杯,水果茶用玻璃茶具或陶瓷杯。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Y、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更多关于喝什么茶用什么茶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三、一文读懂古人用什么茶器喝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茶已经在全世界扎下了根,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对中国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精神的寄托。但茶的品饮,煮泡终不能离其器。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茶具发展史,看看古人是用什么茶具喝茶的。
最早的茶具同食具、酒具共用。 西汉时期王褒的《僮约》中记有“烹茶尽具”,可见西汉时期已有专用茶具,但对于茶具的种类和形态则并未加以说明。
到唐朝时,茶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更为讲究饮茶的情趣。茶具不仅作为器具,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讲究茶具的质地、艺术性,借以提高茶的色、香、味。
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记载了唐代各种煎饮茶器,当时贵族王朝主要用金银茶具,普通百姓则用陶瓷茶具,生活讲究的大户都备有全套的碾茶、泡茶、饮茶器具,可见唐代煎茶、饮茶之风极为盛行。
到了宋代,饮茶多采用盅或盏,制作工艺比唐代更加精细多姿。随着我国茶叶加工方法的逐渐演变,宋代以后,已经逐渐开始不加调味地饮茶了。茶盏是一种小型茶碗,敞口小底,有黑釉,酱釉,青白釉及白釉多种,是斗茶品评的重要工具。
而当时烧瓷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全国形成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诸窑风格不同,各显其奇。如钧窑极其名贵,有“家中无钧瓷,不可言富贵”之说。
元代 青花瓷茶具声名鹊起,而白瓷上缀以青花纹饰,既典雅又丰富,和茶文化内涵的清丽恬静很一致,深受饮茶人士的推崇。由于元代散茶、末茶的饮用增多,多以沸水冲泡饮用,因而茶器的种类简化,但质量却有所提高。
明朝时期,炒青散茶代替了蒸青团茶,烹煮过程简单化,甚至直接用冲泡法,使饮茶的方式发生很大转变,人们对茶、饮茶器皿的爱好与审美情趣,不断演变而发展。
宜兴紫砂陶与瓷器同时发展。“景瓷宜陶”在烧制釉色、造型上都有了极高的革新发展。明代饮茶方式的转变,使得能够让茶叶的内质淋漓尽致发挥出来的紫砂陶成为人们的新宠。
盖碗在清代颇受宫廷皇室的钟爱。而当时的景德镇除了继续生产青花瓷、五彩瓷外,还创烧了粉彩、珐琅彩茶具。宜兴的紫砂茶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有了新的发展。清代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