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尼泊尔茶叶好吗(尼泊尔普洱茶)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03 12:16   点击:7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尼泊尔普洱茶

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在两条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在古道上是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们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锻炼了他们明辨是非的勇气和能力。

他们既是贸易经商的生意人,也是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

他们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条通往茶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

2. 尼泊尔茶属于什么茶

尼泊尔茶和中国的红茶相似,通常口味清冽、风味精妙,有着和大吉岭一样的独特“麝香葡萄”风味。

这里的红茶产量极小,价格也浮生不在,茶语清香,注一湾水,取一瓢茶,入壶出汤浓稠甜蜜。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无论跻身于川流熙攘的莎丽之间,还是孤身坐在寺庙台阶上,你都会前所未有地触摸到内心最深处的自己。相对较高。

3. 尼泊尔绿茶

好喝。

尼泊尔红茶”是尼泊尔最高级别的茶品,茶色鲜明红亮、滋味芬芳高雅、口感细致柔和、叶低柔和多嫩茎。而其中以Ilam产区的GOLDEN TIPS更为上上品。

GOLDEN TIPS茶品里独特的“甜”

“甜”是GOLDENT TIPS口感里特殊的回甘。产区ilam紧邻大吉岭,有着与大吉岭红茶一样独特的麝香葡萄风味,同时细品之下还带有有花香、果香、焦糖香。茶叶的生长是吸收与释放的过程。长于喜马拉雅南麓高海拔地区的茶,每年只有雨季和旱季。茶树的生长吸收遇到极湿和极旱的环境气候,使得大叶单芽的茶品在空气中氧化吸收的时间与内容更久,也使得茶叶在冲泡的过程中释放的更多。

4. 尼泊尔有机茶

成立于1916年的Salus-Haus,总部位于德国,至今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是欧洲最大的草药集团。 公司出品的从天然植物中萃取的健康食品,在德国家喻户晓。目前,Salus以及其旗下品牌如Salus Flordix、Dr.Dunner等已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走遍全球,在智利、纳米比亚、尼泊尔等地区选择无污染的有机农场,精心选育、种植Salus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植物。Salus-Haus的产品以纯天然、原生态的有机原料为基础,通过尖端生产科技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心制作而成。

其严格的品管要求,已获得欧洲共同体的生态稽查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unity Ecological Audit Directive)所颁发的认可证书。

5. 尼泊尔普洱茶产地

易武古茶山

易武古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易武古茶山、古镇,曾是"镇越县"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历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后期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据史料已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山每年产干茶70000余担。所产普洱茶就源源不断地由骡马队运出,经普洱、到下关、过丽江、进四川,到达康藏地区,部分运销印度、尼泊尔等国。到2004年,全镇茶叶总面积发展到1.7万亩,其中古茶园和老茶园低改1.4万余亩,种植台地茶园3200余亩,拥有茶叶种植队9个,茶叶加工厂3个,家庭普洱茶作坊20余家,干毛茶总产量300吨,其中古茶园干毛茶产量百余吨:主要加工"七子饼"普洱茶、紧压砖茶、绿茶。按照传统丁艺加工的普洱茶,保持了传统普洱茶的外型和品质,享誉国内外。

6. 尼泊尔白茶

尼泊尔超过16,000公顷的丘陵地区致力于种植茶叶,有六个主要地区生产正统的茶品种:Ilam,Panchthar,Dhankuta,Terhathum,Sindhulpalchok和Kaski。该国茶叶总产量的约15%属于正统品种,而一些绿茶,白茶和乌龙茶也是这里生产的。

7. 尼泊尔 茶

这个力鼎茶的黑罐比金罐要好。

成分大致是一样的。但是这个黑罐的的原材料都是采自尼泊尔帕城的茶叶尖。茶味醇香而浑厚,而金罐的是采至各个不同的国家的上等茶叶。茶味清香。两者相差160块左右,建议购买黑罐。

8. 尼泊尔产什么茶

尼泊尔红茶贵的原因,茶园几乎全部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偏远地区,大部分茶园海拔集中在2000米左右,有些茶园的海拔甚至达到2800-3000米之间,年降水量在18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昼夜温差大,几乎每天都是云雾和阳光的交替变换,并且大部分茶园都分布于陡坡丘陵,周边森林环绕,种植及采摘的难度高尼泊尔的茶叶采摘主要靠手工,采摘时严格掌握采摘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几乎看不到带蒂头和鱼叶采摘的现象,鲜叶色泽鲜活,叶质柔软,并且多用骡马驮运送往茶厂,由于高海拔茶叶片生长缓慢,叶片的韧性度比较高,天然芳樟醇含量高,这对于尼泊尔高山茶中天然形成的独特芳香起着重要的作用。

9. 尼泊尔红茶

我们要了解尼泊尔,可以先从它的食物开始。因为宗教的关系,尼泊尔食物通常脂肪含量低,相对比较健康。它也受到了临近的印度和中国(尤其是西藏)的影响。常见的菜肴包括汤、无脂肪咖喱、蔬菜、沙拉、瘦肉、和豆腐菜等。调味料包括番茄、辣椒、香菜、大蒜和芥末油等。

以下是尼泊尔最具标志性的几种美食

手抓饭(Dal Bhat)

手抓饭是每个尼泊尔家庭的主食,主要是由米饭以及扁豆汤和什菜咖喱或鸡肉(或者其他肉类)组成。

尼泊尔的手抓饭可以提供每人所需的营养,是尼泊尔人最喜欢的主食。

饺子(Momos)

关于这道美食,之前在介绍印度小吃的时候也提到过→奇奇怪怪的知识来了:这些印度街头小吃可以种草了

它类似于我们的饺子(或者包子),白面粉做成的面皮里塞满了蔬菜、碎羊肉或鸡肉等。它搭配不同种类的调味酱或蛋黄酱,是很受尼泊尔人以及游客喜爱的美味小吃。

煎饼(Wo/Bara)

这是尼泊尔的尼瓦族(Newari)制作的一种小吃。尼瓦族是住在加德满都山谷中的土著人,他们用扁豆(绿扁豆或黑扁豆)做的面糊制成了这种煎饼。

煎饼薄而小,非常适合作为小吃。如果不喜欢全素的,可以加入鸡肉末和鸡蛋进去。

Sel Roti

Sel Roti是甜甜圈和百吉圈的结合体,是灯节(Tihar)和德赛节(Dashain)等节日期间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

这是一种圆形的米粉面包,经过了油炸,外皮酥脆而在内部保持柔软。它吃起来香脆可口,最适合搭配酸奶或蔬菜。

萨莫萨三角炸饺(Samosa)

萨莫萨三角炸饺是印度小吃,但是在尼泊尔也很常见。这是一种辛辣口味的小吃,用三角形的面皮包裹由土豆泥和香料混合制成的馅料,然后进行,使表皮变得松脆。

萨莫萨三角炸饺一般搭配红色酸辣椒一起吃,但是如果吃不惯辛辣的食物,那可以和其他食物搭配着吃。则可能要先吃点东西再尝一尝。

珠穆朗玛峰啤酒(Everest Beer)

这是尼泊尔本地啤酒,主要用米酿制而成,价格也很便宜。如果你喜欢啤酒,可以试一试。

甜饺子(Yomari)

这种尼泊尔小吃外观就像我们的饺子,不过它是甜的,里面塞满了由椰子、芝麻和糖蜜做成糊糊。甜饺子是尼泊尔的节日食品,仅在甜饺子节(Yomari Punhi)期间才制作。尼泊尔每年冬季都会庆祝这个节日,用来感谢诸神赐予的丰收。

这道小吃在尼泊尔非常有名,除了甜馅,还有用扁豆做的辣味馅料。

10. 尼泊尔黑茶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茶马古道是一条非常艰险的路,有些地段道路比较狭窄,马驮运着货物就无法通行,就得由人力运输,于是,在那个时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工作岗位—背夫。

背夫,又称“背二哥”或”背子”。每人手持一根丁字形拐杖,俗称“拐筢子”和“墩拐子”,用来撑着茶包歇气,拐杖底部镶有铁杵,歇气之时深入硬土或石头,固定点位而不致打滑。因为负荷重,只有这种方法才能在路上歇下背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拐子窝”。圆形的篾条挂在胸前,用来刮汗;木制的木架,用来架固茶包,称为“背架子”。除此之外,有时还要准备蓑衣和斗笠,遮蔽雨水和烈日,随手挂于茶包之上。绵延不绝于崇山峻岭和断壁悬崖之中的青石板路,清晰可见一个个的石窝子,讲述着艰辛的茶马之路。

藏族人民的茶是靠着一位位背夫的艰难跋涉,从川藏茶马古道起点雅安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康定,分包,之后用牦牛皮再包装,分别沿南线、北线到达西藏。

每一位背夫背上,是重约两三百斤的藏茶。这两三百斤的重量,他们一旦背上,就得从起点一直背到终点,中途是不会卸下来的。待有平缓处,才能扎下拐子,找地方歇息一会。因为不借助别人的辅助,没有人能够再把这两三百斤的藏茶再次背起来。

这些平凡的背夫和马帮,用生命铺就了这条逶迤于世界屋脊之上的千年古道,他们过险山,涉湍江,将川、藏地区息息相连。虽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取代了昔日的茶马古道,但其迷人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景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