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黄曲霉毒素标准上限
茶叶主要的检测项目包含黄曲霉毒素B1、咖啡碱、茶多酚、农药残留、游离氨基酸总量等,农残具体还是需要根据需求
2. 我国茶叶黄曲霉含量国家标准
饲料是否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可以用LEA-160L紫外线灯快速检测,取饲料放在LEA-160L紫外线灯下观察,若能看到黄绿色荧光,即为有毒,若看不到荧光,可将饲料压碎后再放到LEA-160L紫外线灯继续观察,若仍看不到荧光,说明不带黄曲霉毒素。
当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大于1ppm时,可使所饲喂的畜禽中毒死亡,黄曲霉毒素中毒症以猪、鸡多见,其次为鸭和牛。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黄曲霉毒素也是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和最被深入研究的霉菌毒素之一。
3. 茶叶中黄曲霉素含量
不会产生黄曲霉菌 世界卫生组织自1993年至1995年先后对多种食品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发出警告,唯独没有对茶叶类发出类似的警告。
虽然红茶与普洱茶在发酵方法上有些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同属发酵茶类,而且在发酵的过程中都能检测出黄曲霉,却检测不到黄曲霉毒素的存在。我茶叶是低热量的饮品,茶叶本身就缺少产生热量的蛋白、淀粉、油脂类的物质。发酵过程: 所谓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 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发酵室气温一般在 24―25℃,相对湿度 95%,摊叶厚度一般在 8―12cm 为宜。发酵适 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春茶黄红色、夏茶红黄色, 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干燥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一次 称毛火,温度 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 20―25%,第二次称足火,温度 85℃―95℃, 茶叶成品含水量为 6%。
4. 茶叶中有黄曲霉素吗
GB 10221。2-88 感官分析术语 与感官有关的术语GB 10221。3-88 感官分析术语 与感官特性有关的术语GB 10221。4-88 感官分析术语 与分析方法有关的术语GB 11767-89 茶叶种子和苗木规格标准GB/T 4879-85 防锈包装GB/T 5009。 1-85 食品卫生检验理化部分总则GB/T 5009。11-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3-96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 5009。19-85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 5009。 22-85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57-96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33-85 出口产品包装瓦楞纸箱GB/T 5034-86 出口产品包装瓦楞纸板GB/T 5048-85 防潮包装GB 5127-85 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T 5398-85 大型运输包装件试验方法GB 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8057-87 茶叶机械名词术语GB/T 8302-87 茶 取样GB/T 8303-87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87 茶 水分测定GB/T 8305-87 茶 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87 茶 总灰分测定GB/T 8307-87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87 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87 茶 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 8310-87 茶 粗纤维测定GB/T 8311-87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2-87 茶 咖啡碱测定GB/T 8313-87 茶 茶多酚测定GB/T 8314-87 茶 游离氨基酸测定GB/T 9172-88 花茶级型坯GB/T 9172-88 花茶级型坯(附录B)《茶叶滋味化学鉴定法GB/T 9172-88 花茶级型坯(附录C)《茶叶水分测定的快速法GB/T 9172-88 花茶级型坯(附录C)《茶叶总灰分测定的快速法GB/T 9174-88 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9194-88 茶尺蠖防治标准GB 9679-88 茶叶卫生标准GB 9683-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9833。 1-88 紧压茶 花砖茶GB/T 9833。2-88 紧压茶 黑砖茶GB/T 9833。3-88 紧压茶 茯砖茶GB/T 9833。3-88 紧压茶 茯砖茶(附录B)《茶梗检验方法》GB/T 9833。3-88 紧压茶 茯砖茶(附录C)《非茶类夹杂物检验方法GB/T 9833。 4-88 紧压茶 康砖茶GB/T 9833。4-88 紧压茶 康砖茶《紧压茶类每块(个)净重量检测方法GB/T 9833。5-88 紧压茶 沱茶GB/T 9833。6-88 紧压茶 紧茶GB/T 9833。7-88 紧压茶 金尖茶GB/T 9833。 8-88 紧压茶 米砖茶GB/T 9833。9-88 紧压茶 青砖茶GB/T 10220-88 感官分析方法总论 GB/T 10221-88 感官分析术语 一般性术语 GBN 144-81 红绿茶卫生标准、茶叶卫生管理办法GBN 238-84 食品中镉允许量标准 GBN 54-81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量(附:食品放射卫生管理办法SB/T 10036-92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7-92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1680-89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T 13738。 2-92 第二套红碎茶 GB/T 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 GB/T 14456-93 绿茶 GB/T 1448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5. 茶叶中的黄曲霉素如何辨析
可以用察言观色四个字来辨别,我们打开茶叶,先看一看茶叶上的菌的颜色,如果是金黄色的,就是金华。如果是浅黄色,是浅黄色的,就是黄曲霉菌。闻一闻它的味道,如果是香的就是金花,如果有霉味,就是黄曲霉菌。
6. 茶叶中的黄霉毒素怎么办
1、每天用半湿半干的布,小心的把表面的霉给擦掉,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2、或用软毛刷将茶叶表面的霉给刷掉,然后放在阴凉通风处,偶尔翻腾几次,无需再做其他处理,但是要注意避免让阳光直射。以上方法遇到雨季的话,可以坚持几个月,如果茶叶表面的霉消失了,就可再饮用,如果没有消失,那么只能够放弃;如果是晴天的话,那么坚持一个月左右,看看茶叶表面的霉有没消失。
还有,这种处理茶叶发霉的方法,建议用在名贵茶叶身上,换言之,如果是普通价格低茶叶,最好是不要再喝了,省得自己麻烦。如果不想茶叶发霉的话,那么在天气潮湿的季节,就要特别注意茶叶的储存环境,特别是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尽量维持储存地的阴凉干燥的环境。
7. 茶叶上的霉是不是黄曲霉素
不会产生黄曲霉菌世界卫生组织自1993年至1995年先后对多种食品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发出警告,唯独没有对茶叶类发出类似的警告。虽然红茶与普洱茶在发酵方法上有些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同属发酵茶类,而且在发酵的过程中都能检测出黄曲霉,却检测不到黄曲霉毒素的存在。我茶叶是低热量的饮品,茶叶本身就缺少产生热量的蛋白、淀粉、油脂类的物质。
8. 国家对茶叶中黄曲霉素含量制定的标准是
GB/T1534 花生油
GB/T1535 大豆油
GB/T1536 菜籽油
GB/T1537 棉籽油
GB2716 食品国家标准 植物油
GB2760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1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毒素限量
GB2762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5009.12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22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5009.27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并[α]芘的测定
GB5009.32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
GB5009.202 食品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
GB5009.227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5009.229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5009.262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BJS201708 食用植物油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
GB/T8233 芝麻油
GB/T8235 亚麻籽油
GB/T10464 葵花籽油
GB/T11765 油茶籽油
GB/T15680 棕榈油
GB/T18009 棕榈仁油
GB/T19111 玉米油
GB/T19112 米糠油
GB/T22327 核桃油
GB/T22465 红花籽油
GB/T22478 葡萄籽油
GB/T22479 花椒籽油
GB/T23347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
GB/T35026 茶叶籽油
GB/T37748 元宝枫籽油
SB/T10292 食用调和油
NY/T230 椰子油
LS/T3242 牡丹籽油
LS/T3251 小麦胚油
LS/T3254 紫苏籽油
LS/T3261 盐肤木果油
LS/T3262 食用橡胶籽油
LS/T3263 盐地碱蓬籽油
LS/T3264 美藤果油
LS/T3265 文冠果油
9. 黄曲霉素茶叶含不含
茶霉菌
茶霉菌通常是指在茶中生长的白发,具有发霉的气味。 严重发霉的茶会腐烂和结块,并在上面长出绿色的头发。 普洱茶也会发霉。
发霉的东西不一定都有黄曲霉毒素,通常淀粉类食物发霉之后会有黄曲霉素。但是如果茶叶发霉的话就不能喝了。 像其他食物一样,茶有保质期。 大多数茶的保质期约为18个月。 如果茶叶放置时间过长,则容易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