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中的酶存在于细胞壁中吗
首先要搞清楚茶的“发酵”的含义。这里的“发酵”,和我们常见的酸奶、酿酒、泡菜这些发酵不同。发酵在茶叶中(后发酵茶除外),一般指的是单纯的一种氧化作用,只要将茶青放在空气中即可。茶叶在特殊的环境中,如有酶作用的环境或是湿热环境中,茶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氧化、水解等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促进的氧化作用促进的茶多酚物质的变化。在茶叶中,同一片绿叶是通过控制生物氧化而被加工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这一过程也被错误地称作发酵。
按照严格的定义来看,其实这一过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亦或者应该被称作“生物氧化”。茶叶的生物氧化是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根据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也就区分了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比如在红茶中,多酚类氧化程度很高,称之全发酵;乌龙茶中多酚类的氧化程度约50%,则被称为半发酵。就茶青的每个细胞而言,要先萎凋才能引起发酵,但就整片叶子而言,是随萎凋而逐步进行的,只是在萎凋的后段,加强搅拌与堆厚后才快速地进行。
2. 影响茶叶加工时酶活性的因素有
茶叶中的酶是一种蛋白体,因为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系列酶促反应引起的化学变化,起到生物催化剂的作用。酶种类很多,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酸化酶、异构酶和同工异构酶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酶的浓度、被催化物质的浓度。
3. 茶叶加工与酶的关系
活性酶:白茶中的秘密因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白茶中的活性酶,普遍而言,茶叶中的酶是一种蛋白体。因为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系列酶促反应引起化学变化,起到生物催化剂的作用,酶种类很多,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酸化酶、异构酶和同工异构酶等。
4. 茶叶里的酶
冲泡蒸酶茶时,采用上、中、下三种投茶法均可。采用上投法时,需先在玻璃杯中倒入开水,凉至80℃左右再投入一匙茶叶,品饮时宜小口慢酌,每次续水适量,约七分满即可。
采用中投法时,先冲入1/3杯开水,然后置茶,待茶芽吸收水分稍微舒展,再续以另外2/3开水,静待2至3分钟即可闻香、观色、品评。
采用下投法时,先在杯中放入茶叶,用少许热水浸润,待芽叶稍展开后,续加约80℃的热水冲泡2至3分钟。
5. 茶叶中的酶怎么形成的
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
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
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6. 茶叶中酶的作用是什么
茶叶中的酶
酶是一种结构复杂且精巧的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的特点,然而其功能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子的影响和控制。
由于针对酶的基本研究内容包含了分子结构、反应类型和动力学特性等,所以与此相关的酶提取纯化、结构分析、活性测定等技术手段便成为酶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随着这些方法的应用,与茶树代谢、制茶转化及品质有关的重要茶叶酶类不断被发现和认识,通过酶活性调控来提高鲜叶质量和制茶品质的栽培加工措施也日益完善有效。
但人们并不满足于现有成果,已将茶叶酶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从内源酶拓展到外源酶;从酶的性状表现追踪到遗传特性;从酶活性的环境调控措施深入到化学干预;从自然状态下酶的利用发展到经过加工处理后的酶的应用阶段。
同时,酶的研究方法也由过去单一的常规分析发展到同工酶、分子标记和酶工艺化学并举的多元化技术手段。
无疑,茶叶作为一种天然饮品,无论是原料生产还是加工制造都与酶的作用密不可分。各种深加工茶饮料的开发也同样离不开对酶的研究和利用。
7. 茶树叶细胞中存在众多
一般茶叶都是嫩芽叶子,花茶才有花,品种不一样。茶树的叶子会被制成茶叶,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一般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类。理论上每棵茶树的叶子都可以被加工成任何一种茶叶,但是茶树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茶树适合加工成的茶叶还是不一样。
8. 茶叶中的酶存在于细胞壁中吗为什么
茶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其中有机化合物达450种以上,无机化合物约有30种。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归纳起来可分为水分和干物质两大部分。其具体类别如表1所示。
表1— 茶叶化学成份的分类:
水份:75~78
干物质:(占鲜叶重22%~25%)
无机化合物水溶性部分:2~4
水不溶部分:1.5~3.0
有机化合物
蛋 白 质:20~30
氨 基 酸:1~4
生 物 碱:3~5
茶 多 酚:20~35
糖 类:20~25
有 机 酸:3左右
类 脂 类:8左右
色 素:1左右
芳 香 物 质:0.005~0.03
维 生 素:0.6~1.0
酶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