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前茶和明前茶
头春茶又叫清明茶,芽叶较小,具有品质高、茶质厚重等特点。中春茶又叫谷雨茶,相对头春,品质略显单薄,水质偏厚。而春末茶的叶条小,口感上苦涩味重,刺激性强。相比于秋茶,春茶的口感醇和,香气和汤质都能做到饱满持久。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养生作用。
2. 春前茶和明前茶那个更好喝
明前茶,指的是清明节前采摘的白茶,主要采摘白毫银针等级较高的白牡丹。 雨前茶,则是清明节后,谷雨节前采摘的白茶,以白牡丹和等级较高的春寿眉居多。白茶的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 观色:白茶鲜叶越嫩、越饱满,白化程度越强,制成的干茶越显金黄,品质越高,越显尊贵。
2> 闻香:嫩香是大山坞白茶的特色之一,无论是干茶还是冲泡后的茶汤,嫩香越浓,越持久,品质越高。
3> 赏奇:用95摄氏度左右开水冲泡,切勿加盖,至三分钟后,观白茶舒展,还原呈玉白色,叶片莹薄透明,叶脉翠绿色,叶底完整均匀、成朵,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汤色嫩绿明亮,此时,白茶的独特性状达到至纯至美。
4> 品评:待茶汤凉至可入口时,细细品味,滋味鲜爽,甘味生津,唇齿留香,进入最高境界。
5> 添水:待茶汤饮至茶杯的三分之一时,添加开水再饮,一般冲饮三次为宜。
3. 春前茶和明前茶和雨前茶
主要是时间不同。明前茶是指清明前采摘制作的茶叶,雨前茶是指清明以后谷雨之前采制的茶叶。严格意义上来讲,明前茶主要是针对绿茶和黄茶,还有少量白茶和乌龙茶。不过,一般大家说明前茶时,都是特指绿茶。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采制时间不同。
这一点最明显,从二者的定义和常识出发,都能做出最正确的理解。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相连的两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4月份。正常年景,江南茶区的春茶,都要到3月中旬以后开采。清明以前,天气较冷,乍暖还寒,茶树发芽迟、生长慢,总体产量不高。到了清明节以后,天气转暖,茶树生长快,茶叶大量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各地广泛种植新品种茶树,提早了春茶采制的时间。2021年浙江产区的乌牛早品种,2月初就有少量上市,2月底已大量开采。安徽黄山茶区,早品种茶也在3月初上市。到目前,整个江南茶区,春茶都已大规模上市了。这种情况,在几十年前,几乎不可想象。但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随着早春茶品种的普及,茶叶上市时间大大提前了。
第二,茶叶品质不同。
判断一款茶的品质,要从原料、品种、干茶颜色、香气、滋味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判。明前茶的茶树,原本以平地或洼地茶园中栽种的群体种为主,土壤肥沃疏松,土质熟化程度高,茶叶生长较慢,内质积累丰富,茶叶外形比较肥壮。现在主要是以早春茶树品种为主,比如龙井43号和乌牛早等,茶叶生长速度快、上市时间早。到了清明节后,不管是哪种茶树品种,不管是高山还是平地,茶叶都开始大量上市。
相对而言,明前茶芽型小,滋味鲜爽度高,香气清幽,口感爽滑,但缺点是不耐泡,茶汤滋味寡淡,没有多少厚度。雨前茶芽型普遍较大,基本一芽二叶,乃至有三叶。鲜爽度不及明前茶,但耐泡度提升,口感的丰富程度,要好很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茶客,不愿意喝明前茶,而坚持选择雨前茶的原因。甚至,有些人一定要喝4月20日以后的雨后茶。
4. 春前茶明前茶雨前茶
谷雨茶会更好,尤其是谷雨那天的茶,因此茶农们在谷雨那天采制的茶都是留着招待客人用的,平常自己是舍不得喝的。 谷雨茶和明前茶的区别: 1、从采摘时间上来说,明前茶比谷雨茶更早,分别是清明前和谷雨后。 明前茶: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又称为早春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 雨前茶:谷雨后立夏前采摘的茶叶叫谷雨茶。谷雨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渐暖,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地区会迎来每年的第一场大雨,对植物抽芽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时,江南地区万里碧绿,千里飘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正是茶农采茶、收茶、制茶的重要阶段。
2、从叶茶叶品质上来说,明前茶比谷雨茶所细嫩。 明前茶芽叶细嫩饱满,白毫尽显,滋味醇和,鲜爽度高,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
3、从茶叶泡法上来说,谷雨茶比明前茶耐泡鲜活。 明前茶很不耐泡,冲上两三泡之后,味道就变淡了,而谷雨茶泡起来的鲜活,茶香浓郁浑厚,久泡仍余味悠长,所以真正爱茶懂茶之人常常会把谷雨时节采摘的茶珍藏起来,而把买来的明前茶送人。
4、从茶叶的功效和作用来说,谷雨茶比明前茶温和,更益健康。 谷雨茶,经过雨露的滋润,营养丰富,香气逼人。喝起来口感醇香绵和,对人的身体特别好,通全身不畅之气:以茶驱湿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5、从茶叶产量上来说,明前茶因为赶早和气温等因素,产量比较少。 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 “明前茶,贵如金”。而谷雨茶相对来说,采摘的时候生长速度快,产量就很大了。
6、从茶叶价格上来说,明前茶因为稀少和赶早,价格更高。 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茶商也利用好这一点来抬高明前茶的价格。所以明前茶价格一般来说比谷雨茶贵,但也不能说明前茶一定比谷雨茶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由于市场等因素,很多时候茶叶质量的好坏并不能用价格来衡量。因此到底是明前茶好还是谷雨茶好,没有绝对的定论,全看个人喜好。
5. 明前茶是春茶吗
清明茶,是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新春的第一出茶。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清明前的茶叶叫明前茶,明前茶指的是清明节4月4日前一周采摘鲜嫩芽叶,然后加工做成的茶叶,明前茶是茶树在春暖花开时初露嫩芽立即采摘,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明前茶清纯香气馥郁,但产量较小。
6. 早春茶与明前茶
作为一个20多年的老茶客,很开心来回答这个问题。
春茶,无论是绿茶,白茶,黄茶,红茶,黑茶,清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水路细滑,柔甜,香气细腻饱满。其主要原因是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早春萌发出来,饱含了一冬的精华。
夏茶,由于夏季炎热多雨水,茶树处于疯长期,因而雪叶中的营养成分相对减少,制出的茶叶水路粗,香气不足,苦涩感强。所以鉴于这个特点,很多的茶农会将夏茶避开苦涩做发酵处理,比如做成红茶,熟普洱,低等级黑茶等等,尽可能的让入口的柔滑度增加,苦涩感减少。
秋茶,人们常说“春水秋香”,秋茶共同显著的特点香气直接,但是没有春茶的细腻,同时苦涩感也较强。其实人们对每种茶的秋茶也会有不同的追求,比如普洱茶,人们会追求秋茶长期科学存储后转化的稠厚。再如,清茶铁观音,人们对秋观音茶寻找的是铁观音的高山韵味,故此有人常说的“谁认识的观音韵”,这种韵味,只能在秋茶中感受。
至于春茶、夏茶、秋茶哪种茶好?我个人比较偏重喜欢春茶。不过,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适口为珍吧。
7. 明前春茶和雨前春茶区别
黄金芽雨前和明前茶有三大区别:1、采摘时间,雨前茶采摘自清明后、谷雨前,明前茶采摘自清明前;2、茶叶品质,明前茶更加细嫩,雨前茶则更加鲜浓、耐泡;3、内含物质,明前茶的内含物质更加充沛
按节气不同,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等称呼,所谓的明前茶,指的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而雨前茶指的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在于采摘的时间。
明前茶采细嫩的芽尖制成,雨前茶同时也采一芽一二叶,所以雨前茶相对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茶树芽叶在逐渐成熟过程中,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不断增加,所以雨前茶的滋味往往比明前茶更加鲜浓、耐泡。
经过漫长的冬季,明前茶中积累了充沛的养分,所以香气、滋味物质的含量更为丰富。初春的气温低,茶芽中的氨基酸含量相对更高,呈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更低,所以明前茶的口感是香而味醇的。
8. 春茶和明前茶有什么区别
社前是指春社前。古代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为社日。按照天干地支排列计算,社日一般在“立春”后的41~50天,大约在“春分”时节,也就是比清明早半个月,这种春分时节采制的茶叶更加细嫩和珍贵。我国唐代每年要求在清明日运至长安的紫笋贡茶,就应该是属于“社前茶”。因为古时交通不便,在湖州长兴采制的顾渚紫笋茶,就是用快马日夜兼程运到长安,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所以茶叶肯定是在春分时节进行采摘的。
明前又称作火前。因为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故称寒食。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因此“火前茶”实际上就是明前茶。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达杭州龙井观看龙井茶采制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有诗句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这里骑火就是指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