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砂壶钮类型
拿壶:左手为托,右手执壶;冲泡:拇指、中指抓把,食指扣钮,余下二指虚扶壶把,以便让紫砂壶更平衡协调。同时注意扣钮的食指不能堵住气孔,否则会影响出水,也容易被烫;
出水:借力手腕,与壶成90°直角,流畅出汤,出汤至末时食指可拨动盖钮,转变壶内的气流,方便沥尽茶壶里的茶汤,不影响后续的冲泡;
收壶:动作要快,一气呵成。最后回到茶巾的位置轻擦壶底,避免漏出的茶汤弄脏了壶身及壶承,影响后面的冲泡卫生问题。
2. 紫砂壶盖钮断了怎么修复
1、先检查一下紫砂茶杯表面是否有细粒痕,棱角线是否平直等。如果杯上的疤痕比较明显,可以先用稍粗的砂纸擦拭,再用细砂纸轻拭,使其表面或棱角线有平滑光洁之感。
2、如果杯盖和口沿不密封,需要加以整修,可先在杯盖沿抹些肥皂;再抹上些已加水调匀的金刚砂;最后,一手握杯底,一手握杯盖,两者以相反方向轻轻来回研磨,直至杯沿与口沿顺畅且能禁水为止。
3、检查一下紫砂杯盖钮上的气孔,倘若气孔太小,或有微粒阻塞,可用锉刀尖头将其慢慢锉大锉平。
3. 紫砂壶钮的修复教程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石瓢壶的出气孔在壶纽下方,手指按不到,断水只能够靠壶嘴快速上扬。
4. 紫砂壶钮用胶粘吗
紫砂壶的使用手法:
拿壶:左手为托,右手执壶;冲泡:拇指、中指抓把,食指扣钮,余下二指虚扶壶把,以便让紫砂壶更平衡协调。同时注意扣钮的食指不能堵住气孔,否则会影响出水,也容易被烫;
出水:借力手腕,与壶成90°直角,流畅出汤,出汤至末时食指可拨动盖钮,转变壶内的气流,方便沥尽茶壶里的茶汤,不影响后续的冲泡;
收壶:动作要快,一气呵成。最后回到茶巾的位置轻擦壶底,避免漏出的茶汤弄脏了壶身及壶承,影响后面的冲泡卫生问题。
5. 紫砂壶的钮
紫砂壶包金方法:将金加工成薄片,包裹在壶嘴、钮、把、盖以及口沿处,既可保护包裹部位的碰擦,又增加艺术观赏的效果。
紫砂壶的装饰集捏塑、镂雕、泥绘、贴花、印纹、镶嵌、描金、釉彩、包金銀、胶泥、陶刻等工艺于一体,使紫砂器物更加精美鲜活、灵动生韵。
6. 紫砂壶壶钮有几种
壶盖有圆球形壶钮衬托是正宗的。西施壶是紫砂壶器众多款式中最经典、最传统、最受人喜爱的壶型之一。壶身圆润,截盖,短嘴,倒把,憨态可掬,实为品茗把玩的佳品。
此壶型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就形成了世人喜爱的西施壶,西施壶看似简约,实为严谨,好似浑然天成。西施壶是紫砂爱好者必收的经典壶型。
7. 紫砂壶钮掉了怎么办
十大名壶
供春壶
·供春壶以外形似银杏树瘿状而得名。壶身作扁球形,泥质成素色,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寓象物于未识之中,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壶盖止口外缘刻有四十五字隶书铭文:“做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重为制壶者石民,提记者稚君。”供春,明正德至嘉庆年间茗壶创始人,他为紫砂文化开创了新局面。供春壶现藏于中国博物馆。
大仿古壶
大仿古壶凝炼历代紫砂壶精华而成,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母子线口盖吻合严密,钮扁圆有劲,嘴、把匀称,姿态优美,极宜品茗,为民间人士所宝爱,流传甚广。近代・程寿珍制,是其杰出代表作之一,各大博物馆皆有收藏,是他一生精典之作。
石瓢壶
石瓢壶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此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此款初见于杨彭年年制,曾分别于陈曼生,瞿应绍合作,诗书画印于一壶,格调高雅,时称三绝壶。一提梁款为沪上八壶精舍唐云所藏,一款存上海博物馆。
掇球壶
掇球壶从整体造型来看似乎并不象球,但细细分解无不取之于球!壶身就是一个大球,壶盖是半个球,盖的又是一个球,而壶嘴及壶把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弧,壶腹稍稍往上移一点,这就使壶身更显挺拔俊秀,壶肩至壶口必须有一个直挺的过度与衔接,壶口与盖的相接要有线条承载。掇球壶一身素气,光滑可鉴,完全是让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
鱼化龙壶
鱼化龙壶造型构思巧妙,鱼、龙、云的装饰与壶身浑然一体。通身作海水波浪状,线条流利,简洁明快。鱼龙吐珠、神韵生动。壶盖安装的龙首伸缩自如,优美灵活。配以龙尾执柄奇趣极生。 据史料记载,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制作过“龙戏海涛”壶,但未有实物流传下来。有专家认为“龙戏海涛”壶就是“鱼化龙壶”,陈仲美就是“鱼化龙壶”的创造者。直到清代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经过邵大亨的精心设计,“鱼化龙壶”才成为一种成熟并广泛流传的经典紫砂壶壶型。
高井栏壶
造型简洁,身若井栏,嵌盖平缓合体,高柱钮与壶身统一,一弯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里圆润,底圆而大。其造型为最早的流线型设计,端把倾注触觉舒适,属“曼生壶”式的经典之作。
风卷葵壶
风卷葵壶壶身造型取风卷葵花之形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图案规则,做工精致,仿古式而合度,器形的工艺甜味浓厚,把梢下钤篆书阳文“杨氏”小圆印。此壶由杨凤年设计,是杨彭年的胞妹,此风卷葵壶的神韵,也可得观其造壶艺术的一斑。
梅报春壶
“梅报春壶”原为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室藏品,以梅花报春为题,在挺秀饱满的壶身上,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划了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端丽稳重,精致传神。 本壶的设计者朱可心为民初紫砂名师,朱氏擅长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所作茗壶,皆法度谐宜,生意盎然,韵神俱佳。
提壁壶
此壶盖面似一古雅玉璧而名。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圆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是当代紫砂茗壶之一,也是顾景舟毕生的经典之作,曾经多次制作、修改壶器造型,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感慨。
八卦龙头一捆竹
此壶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壶盖浮雕八卦图,盖钮成太极图,颇有匠心。此壶为邵大亨名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8. 紫砂壶钮类型镂空
转心瓶是乾隆时期宫廷生活极尽繁荣下的产物,属于清代乾隆盛世创制的一种瓶式。是乾隆帝本人意旨下,御窑厂监督唐英,殚精竭虑创意精研之作。
在一个镂雕外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
“内胆”上部外露,藏于外瓶内,胆上有装饰绘画,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
内胆活动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观不同画面,犹如走马灯般。转瓶的制作难度极大,需把外瓶底部制成鸡心状钮,内胆底心做成鸡心状凹槽,钮、槽绝对吻合。
“颈瓶”与镂空外套瓶在肩部的榫卯结构精巧,简洁且恰巧紧贴颈、肩咬合,并尤为适于旋转把玩。
烧造方面,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烧成后的收缩率,稍有不慎,便可造成钮、槽不吻合,便是前功尽弃。故乾隆御窑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巨大,往往是“百里挑一”。转心瓶仅专供宫廷,取悦帝王之用。无怪乎许之衡在其名作《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赏殊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