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代茶叶的由来(茶叶在古代的地位)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0 09:56   点击:6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在古代的地位

这是个大问题。具体建议阅读《茶经》。全球茶叶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山深处,也就是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的大山深处。后来慢慢向东,向南发展,也就是现在的江浙、福建、日本等地。宋以前,我国的茶叶是用来煮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汤,里面加盐、姜等佐料煮食,唐宋时期,我国茶文化达到顶峰。宋以后逐渐从煮食过渡到冲饮,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泡茶。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殖民者将我国的茶籽带到印度大规模种植,至今,英国人依然保持着喝茶的习惯,而且是生活必需品,每年的销量非常大。

2. 中国茶叶地位

茶是中华文明最具精髓、最具权威、最具价值的部分。

100多年前,中国茶叶曾经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和瓷器、丝绸等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的各大名茶更是蜚声海外,誉满天下。然100年后的今天,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印度、日本、斯里兰卡等国家或在总量上,或在单品上都超过了中国。

3. 茶叶在古代的地位有多高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茶马古道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的古代贸易通道。形成于汉藏民族“茶马互市”的贸易往来,积淀着唐代以来近2000年的历史。

  一般所说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由云南普洱经大理、中甸、德钦等地到西藏,另一条线路是从成都经理塘、巴塘到西藏。一般的旅游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于此。实际上,还有一条线,就是走怒江大峡谷。这条世界上最美丽、最险峻、最跌宕起伏的道路是“驴友”们的滇藏探险新宠。

  有人说,看完怒江大峡谷和沿线丰富的民族人文景观,其他的探险之旅就显得平淡了。

  第三条茶马古道——怒江大峡谷,从大理、六库、福贡、丙中落、五里进藏,这里交通不便、人迹罕至,旅游者极少,民风淳朴,尤其是在蒙蒙的细雨中,一个人行走在怒江大峡谷边,远山青翠、怒江潺潺,偶尔你还可以看到国外真正的“生驴”(驴友的最高境界),一人骑着自行车或从马帮租来的马匹。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总行程在万里以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为终点或者是起点。而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便要属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过去叫做“打箭炉”,西来的马帮到达康定,就要在这里转换运输工具或者就地进行茶马贸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的请求,使康定成为了内地与西藏地区之间主要的商业中心。国内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过康定运往西方,而南亚、欧洲、美洲的商品也从这里销往中国内地。

古代交通路线。茶马贸易,是以中原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为载体所开展的贸易活动。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国家旅游局魏小安司长曾就“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作过专题论述,指出:“茶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东南历史上茶马互市所形成的一条驿道,在这条古道上,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经过适度开发,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也作为区域联动开发战略的内容之一写入了全国“十五”旅游发展规划中。

从遥远的、开放的唐代,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国大西南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这种最原始的运载方式,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网般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次大陆。随着茶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随着茶马互市的开展,这条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1000多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藏区,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抗日战争期间它更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交通道路。就在民间运输的同时,这条遥远而无比艰险的道路更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成了人类为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它的历史价值在于:1.昌都地区蕴藏着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温泉,野花遍地的牧场、炊烟袅袅的帐篷,以及古老的本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还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2.茶马古道是昌都地区自然与人文旅游的一条重要线索,自然界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痕迹和数不清、道不尽的缠绵悱侧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马古道上。它是历史的积淀,蕴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执着的向往。

3.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间的民族走廊地带,是多民族生养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绎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存在着永远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值得人们追思和体味。

4.茶马古道上的旅游是口归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谐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险和发现之旅。

5.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诸如交通和运输设施、满足食宿需要的宾馆饭店建设、用电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时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昌都地方的经济活起来。

在专家学者眼中,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然而,在专家眼中与“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马古道,却在时光的荏苒中沉寂过许多年。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

“ 在丝绸之路受到世界关注,被学者、专家们争相研究,并引发旅游热潮的时候;在丝绸之路已名满天下时,茶马古道却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专门研究茶马古道的专家木霁弘说,茶马古道的沉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它的僻远艰险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虽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马古道“热”起来并不是没有它的理由。

“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旅游爱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霁弘分析说,“古道本身的历史、文化韵味且不说,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风光、民俗、文化差异,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北京大学学者陈保亚告诉记者,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伴随茶马古道而生的马帮文化、藏茶文化、商贸文化,因茶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现在,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4. 茶叶在古代的重要性

《红楼梦》荼文化描写中重要的部分,大约分为以下几类:

以茶待客。《红楼梦》中凡是有亲戚朋友来,一般都有以茶待客的描写。第1回,甄士隐命小童献茶,招待贾雨村;第3回,王夫人命丫环捧荼招待刚来贾府的林黛玉;第26回,贾芸进见宝玉,袭人端了茶来,贾芸忙站了起来,笑道:“姐姐怎么替我倒起茶来?”第41回贾母、宝玉等人到翠栊庵,妙玉以各种名荼招待;最为隆重的以茶待客之礼是元妃省亲的时候。这位皇妃娘娘回归贾府时,那礼仪太监请元妃升座受礼,顿时两旁奏乐升起,随即举行“茶三献”隆盛礼仪。每一次献茶都要叩头礼拜,三献之后,元妃随即降座,奏乐方止。

以茶作祭。茶祭自古以来就是丧礼的重要部分。

《红楼梦》中亦有茶祭的描写:如第14回,秦可卿死后,王熙风向办理丧事的仆人交代了六项任务,其中之一就有“贡茶”一项;第15回,当秦氏的灵柩停在铁槛寺里时,和尚也要向亡人奠茶;第58回,贾宝玉听说演小旦演员药官死了很是悲痛,即以清茶一杯祭亡灵。

以茶定亲。婚礼中荼是少不了的物品。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叫作“下荼”、“茶礼”,女方吃了男方的茶,就表示已定亲。《红楼梦》第25回,王熙凤在怡红院遇见林黛玉,就问起日前赠送暹罗国荼是否品尝了。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茶叶,就使唤起人了。”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众人听后一齐笑了起来。

以茶赠友。将茶叶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在中国古代是屡见不鲜的事。《红楼梦》中也有不少记载:第24回写王熙凤送暹罗贡茶给林黛玉;第26回写宝玉给林黛玉送茶;“丫头佳蕙笑道:‘我好造化,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钱给我,也不知多少。’”林黛玉奖赏送茶丫环,是表示对宝玉的谢意,其中茶叶所蕴涵脉脉深情,只有他们两人才能领会。

5. 茶叶在古代的地位和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最早利用茶的,便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传说中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上古传说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透过这些传说和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茶的药理作用。

当然,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日常生活中时常饮茶的习惯,应该来源于巴蜀人。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巴蜀人后来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做一种日常饮料。《竺国游记》当中就曾记载:“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

秦人入蜀以后,茶逐渐被带向全国,人们对于茶越来越重视,“茶”(cha)音正式诞生。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饮茶是茶文化诞生的基础,没有日常饮茶的实践活动,茶文化也不可能诞生。不过,关于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一直没有定论,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古籍记载,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茶,西汉已有饮茶之事的记载,东汉华佗《食经》就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记

可以看出,连名医华佗也已经注意到茶的“意思”,人们不再拘泥于茶的药理作用,有一部分人平时也喜欢饮茶。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

6. 古代著名的茶叶

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茶叶的传说:

神农就是炎帝,人们的祖先之一。远古时代,自然条件特别恶劣,人类以采摘野果、捕食野兽为生,一不小心,就会因为误食有毒的果实而生病甚至死亡。当时爱民如子的首领神农非常痛心,就决定品尝百草,以身试毒。

神农是远古时代最具智慧的首领,它从来不喝生水,就是在野外尝百草阶段,神农也会架起铁锅,把生水煮熟了再喝。一日,神农尝了一种有剧毒的草,水还没有烧开就晕倒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神农在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中醒了,听到嗒嗒嗒水沸腾的声音,知道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立刻感到喉咙里干得厉害,于是就艰难地挺起上身,准备拿碗舀水喝,却发现锅里的水里已经变成了黄绿色,里面还飘着几片绿色的叶子,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就从锅里飘来。

这是什么草呢?难道香味是它散发出来的?神农略微思索了一下,但还是果断地用碗舀了点汤水喝。但觉这汤水清香中略带苦涩,咽下去后,似乎比开水更解渴,就又喝了几碗。

几个小时后,神农身上的剧毒居然解了!神农非常开心,想不到这次因祸得福,得到了解毒的仙药。仙药是什么呢?神农开始细心查找,很快发现锅的正上方有一颗似树非树,似草非草的植物,锅内的叶子就是从这颗树上飘落下来的。神农就采摘了很多回去。

回到部落后,神农再次取其嫩叶熬煎试服,发现这些汤汁不仅有生津解渴、利尿解毒等作用,而且还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神农非常高兴,就将它取名为荼,即开百花的植物,作为部落的圣药。如果部落里有人中毒或者生病,神农就把茶汤分给它们服用,很多病人便痊愈了。由此,茶在人类社会正式登场。

唐朝年间,饮茶之风大盛,人们对茶的认识也显著提高,认识到茶是木本植物,就把禾改为木,从此荼字去掉一划而变成茶。

因此,五千年前,茶最初是以药的身份出场的。神农是发现茶的伯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国家。神农用开水煮茶,影响了后世很长一段时间的饮茶观,茶长期以来都是用来煮着喝的,直至明清时期,泡茶才得以流行起来,但至今仍有一些民族把煮茶的风俗延续下来。茶叶的功效

1、抗辐射。

绿茶类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抵抗电脑及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人体所发出的辐射伤害。这是由于毛尖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及氧化物能够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饮茶减少了血多因辐射而引发的一些病症。

2、美白肌肤。

喝茶能减少体内的黑色素,使人们的肌肤光鲜亮丽。毛尖茶本身就含有对美白有好处的维生素C。其还含有的类黄酮能够增强维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

3、清烟。

瘾君子们的烟瘾都是很大的,烟多了存在体内的尼古丁就会越来越多,对人体造成伤害。多喝毛尖茶能够减少并排除体内的尼古丁。

4、消暑解渴清热。

夏天饮毛尖茶是最好的时刻。其茶水中含有的糖类及氨基酸物质能够对口腔中的唾液起到化学反应。咖啡因能够促使毛孔张开散出热能量。

7. 茶叶在我国的地位

2018年中国茶叶红茶产量为4873吨2020年茶叶销量,市场占有率为1.9%;2019年中国茶叶红茶产量为3788.2吨,市场占有率为1.2%。

2020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总面积4747.69万亩,同比增加149.82万亩,增长率3.26%。其中,可采摘面积4152.18万亩,同比增加461.41万亩,增长率12.50%。

2020年1-12月,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4.88万吨,比2019年减少1.77万吨,比减4.84%;出口总额20.38亿美元,比2019年增加0.18亿美元,同比微增0.91%;出口均价为5.84美元/千克,同比上涨0.33美元/千克,涨幅6.04%。

8. 茶叶在古代的地位是什么

一、中国茶文化具有社会性

饮茶是人类一种美好的物质享受与为精神陶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生活的各层面.

刘贞亮茶之“十德”反映了古代对茶的社会功能的认识。—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二、中国茶文化具有民族性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无论属于农耕文化或草原文化的民族,几乎都有饮茶的习惯。并在长期的生活中,每个民族都形成各自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如藏族-酥油茶“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客家擂茶—三生汤生茶生米仁生姜,纳西族—龙虎斗茶加白酒,武夷山-三道茶(迎客茶红茶,留客茶岩茶,祝福茶红茶+桂茶+金桔)P6

三、中国茶文化具有区域性

  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社会风情的影响,中华茶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如福建广东台湾啜乌龙,南方人喜欢饮绿茶(品龙井),北方人崇尚花茶(喝大碗茶,饮花茶),边疆地区饮砖茶。饮茶方式有清饮、调饮,如欧美和大洋洲国家钟情加有奶、糖的红茶,西非和北非的人喝加有薄荷或柠檬的绿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