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茶文化圣山
建议时长约2-3小时
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古称“西蜀漏天”。自古便与青城、峨嵋并称蜀中三大名山,素有“蒙顶天下雅”之美誉。早在西汉时期,蒙顶山就已经形成了对女娲神、大禹神、茶神的信仰。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通过的《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宣言》宣告: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
景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海拔1456米,景区内有距今2000多年的古银杏群、1500多年的老茶树、红豆杉以及各种珍贵鸟类27种,森林覆盖率达98%,每立方厘米空气里富含3万负氧离子。这里夏季较高气温仅25°,常年雨水充沛,四季云雾缭绕,温差适度,气候宜人,是万物生长,人类生存的理想之地。更是被古代天文学家袁天罡称之为“天道循环、水之大汇,气之大聚”的中心穴位。
2. 世界三大茶圣
铁观音是中国三大名茶之一,而中国第一茶都就是福建省安溪县,安溪是著名的铁观音茶的故乡,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安溪成为中国最大的产茶大县。
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已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中国茶叶另外一个品牌乌龙茶也是产自安溪,这里有全国最大的乌龙茶销售中心。
2、杭州:龙井茶
西湖龙井是中国三大名茶之一,而中国第二茶都就是浙江杭州市,杭州是西湖龙井茶的故乡。杭州号称人间天堂,好山、好水、好茶闻名天下。
杭州自豪和骄傲的是拥有茶中极品西湖龙井,西湖景区范围内所产茶叶才能被挂上“西湖龙井”的名称,可以说,龙井茶是与西湖齐名的杭州“金名片”。
3、信阳:毛尖茶
信阳毛尖是中国三大名茶之一,而中国第三茶都就是河南信阳了,信阳毛尖闻名中外。信阳被誉为山水茶都,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一举夺得金奖,为国争光了。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香气高雅、清新,冲泡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看完上述的内容,大伙儿应该记住了中国三大名茶都有哪些了吧,相信如果下次有人问你这个问题,你可以很快回答出来
3. 世界各地茶文化
作为茶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曾经作为一百多年前我们出口到英国的最大宗商品,但如今我们又无限接近世界主流经济力量的时候中国茶的影响力反而不如从前了。
4. 名山区茶文化圣地
1、悠悠徽州仙府,欣欣黄山迎客。
2、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独宜茶香。
3、有云雾滋养,紫霞莹盈;集清泉为水,时光践约;其形如金芽,状似雀舌;澄碧微黄,余味绵长。
4、得天独厚,烟云荡漾,雾露滋培,松萝谓之前身,医者称之解毒之荼,烘焙制作绿芽也。
5. 世界茶文化遗产发源地
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上古时代,有5000多年发展历史了。直到现在,华人世界还以茶代礼的风俗。
为了更好传承与弘扬中国茶文化,多项茶文化入选非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大红袍、普洱、茉莉花、铁观音等已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业文化遗产,这表明了我国的茶文化得到国家的肯定。
6. 世界茶文化起源之地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7.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第一名: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属绿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龙井茶味道清香。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第二名: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
第三名: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安化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品以茯砖、黑砖、花砖、青砖、湘尖等产品为主,在古代,一部分内销山西、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西藏、蒙古等地,一部分加工制压成砖,除内销西北各地外,还外销苏俄,特称“砖茶”。
第四名: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福建安溪当地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王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
第五名: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第六名: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第七名: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第八名: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
第九名:蒙顶山茶
蒙山茶,四川省雅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蒙山茶”种植始于西汉,具有2000多年的种茶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素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美誉。1998年,素有“仙茶故乡”美名的名山县被确立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验收合格的国家级茶叶标准示范区。
第十名: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8. 世界茶源地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5个传统农业系统被FAO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总数量、覆盖类型均居世界之首,成为点亮世界农业文明的璀璨明珠,也为全球生态农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这些来自中国遗产所在地的丝绸制品、桑叶茶、生态稻米和特色农业文化展示再次展现了中华农业文明,折射出了中国生态文明的魅力。1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带你领略波澜壮阔的美丽中国。
一、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6月)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境内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青田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清光绪时期的《青田县志》中有“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的记载。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维持系统自身循环,保证了生态平衡。
2005年6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二、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2010年)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于2010年6月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遗产区范围包括元阳新街镇、攀枝花、小新街、嘎娘、牛角寨,红河宝华、甲寅、乐育,绿春三猛、大水沟,金平阿得博、马鞍底4个县12个乡镇,梯田总面积约54700公顷,开垦历史已有1300多年。哈尼梯田拥有独特的灌溉系统和奇异而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江河、梯田、村寨、森林为一体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三、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2010年)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的万年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县城东北大源镇四面高山环拱的仙人洞内发现了1万年前栽培稻植硅石标本,这一发现为证明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证据,万年也因此被考古界认为是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2010年6月,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四、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2011年)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毗邻广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多丘陵。当地侗族是古百越族中的一支,曾长期居住在东南沿海,因为战乱辗转迁徙至湘、黔、桂边区定居。虽然远离江海,但该民族仍长期保留着“饭稻羹鱼”的生活传统,稻鱼鸭系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最早源于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而来的小鱼生长于稻田,侗人秋季一并收获稻谷与鲜鱼,长期传承演化成稻鱼共生系统,后来又在稻田择时放鸭,同年收获稻鱼鸭。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五、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2012年)
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拥有完整的古木兰化石和茶树的垂直演化系统。以普洱市为中心的澜沧江中下游少数民族的悠久种茶、制茶历史孕育了风格独异的民族茶道、茶艺、茶俗等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起源地之一,境内分布着40余处117.8万亩野生茶树群落,有树龄2700年的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和古老的人工栽培千年万亩古茶园,还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这些均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被誉为"世界茶源"。
2012年8月,"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六、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2012年)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在燕山山脉东段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这里山川秀美,沃野无边,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处,境内分布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和“旱作农业发源地”的兴隆沟遗址。兴隆沟的考古发现证实粟和黍的栽培已有8000年的历史。
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敖汉旗杂粮生产是其优势产业,盛产谷子、糜黍、荞麦、高粱、杂豆等绿色杂粮,其中谷子是第一大杂粮作物。2012年8月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七、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2013年)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位于河北宣化古城,有1300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宣化传统葡萄园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漏斗架栽培方式。漏斗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架式,因其架式像漏斗而得名,架身向上倾斜30~35°,呈放射状。“内方外圆”优美独特的漏斗架,适于观赏和乘凉休闲,独特的漏斗架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地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
八、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fěi)群(2013年)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位于绍兴市域中南部的会稽山脉,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有结实香榧大树10.5万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有7.2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数千株。2000多年前,绍兴先民从野生榧树中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成了香榧这一优良品种。因经过人工嫁接培育,现存古香榧树基部多有显著的“牛腿”状嫁接疤痕。古香榧树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2013年,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先后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九、陕西佳县古枣园(2014年)
佳县古枣园位于"中国红枣名乡"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总面积36亩,现存活各龄古枣树1100余株。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
佳县有着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千百年来,耐旱的枣树被视为人们的"保命树"、"铁杆庄稼"。久远而又浓郁的红枣文化气息渗透在佳县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枣树具有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和养分等生态功能。在黄河沿岸的坡地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十、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2014年)
茉莉花原产于波斯湾,在汉代传入中国并在福州安家落户。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聪明智慧的福州人将来自西方的茉莉花与东方的茶叶进行玄妙的结合,制作出了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与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有着共生共荣的不解情缘,福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不但孕育出芬芳清幽的茉莉花和醇香怡淡的高山绿茶,也创造了精美绝伦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特别是闽江两岸种植的茉莉花,品质最好。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十一、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2014年)
江苏省中部地区里下河腹地的兴化自古地势低洼,湖荡纵横,历来饱受洪涝侵害。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渐而形成一块块垛田,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
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于湖荡沼泽之中堆土成垛,垛上种田,既能抵御洪水又能使地貌秀丽。垛田大者两三亩 , 小者几分 、 几厘 , 垛与垛之间四面环水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的台状高地。垛田物产丰饶,别具特色,该地区目前约有6万多亩,分布在垛田、缸顾、李中、周奋 、西郊、林湖、沙沟等乡镇,核心区是垛田镇万亩垛田和缸顾乡千岛菜花风景区。作为我国湖荡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4年年兴化垛田被选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十二、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2018年)
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距,迭部县城28公里。早在3000年前,这里就出现了畜牧文明的萌芽。蜀汉时期,名将姜维把先进的汉族农耕文明引进到此。吐谷浑时期,汉地农耕文化和藏区游牧文化相互融合,明清“杨土司”时期,农林牧复合系统逐渐发展起来。
农田、河流、民居、寺庙与周边的山林和草地互相映衬。农、林、牧之间的循环复合,使扎尕那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的合理搭配,使这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说,独特的生态区位促进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造就了独特的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十三、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2018年)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西部。现存有6万亩桑地和15万亩鱼塘,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形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千百年来,区域内劳动人民发明和发展了"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最终形成了种桑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江南水乡典型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
十四、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2018年)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位于德州市西南部夏津县黄河故道范围内,遗产总面积3.3万余亩。夏津县桑树栽培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最盛时期夏津境内有桑林8万亩之多,历史记载“此间树木繁盛,援木攀行二十余里”。
在平原地区,保存如此完整的古树群落非常罕见。但由于历史上古桑树群几经灾害,现遗产地范围内仅遗存古桑林1500多亩,百年以上古桑树1.2万余株。
十五、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2018年)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尤溪联合梯田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的大型古梯田群之一,被誉为中国五大魅力梯田之一。自宋朝以来,联合村民使用木犁、锄头等工具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险峻的金鸡山中创造了神奇壮丽的梯田,成为村民几百年来的主要生存方式。梯田绵延于整个中高山片区的联合、联东、联南、联西、东边、连云、云山、下云八个建制村,最高海拔近900米,最低260多米,垂直落差600多米,面积达10717亩,规模宏大。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
崇义客家梯田坐落在赣南第一高峰齐云山山脉之中,总面积达3万亩。梯田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28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最高达62梯层,且大多数为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是“中国三大梯田奇观之‘秀丽天梯’”,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认证为“最大的客家梯田”。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紫鹊界梯田位于中国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西部山区,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紫鹊界梯田为中心,共有梯田56000多亩,其中集中连片梯田在2万亩以上,从海拔500米到1100米之间。紫鹊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年历史,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是中国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劳动结晶,是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融化揉合的历史遗存,也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距桂林市区77公里,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共有水田223976.85亩,坡度在6°以上约占96%,分布在海拔200至1450米之间的龙胜各个乡镇中。当地100亩以上连片梯田有320处,2000亩以上的连片梯田有9处,其中龙脊片区连片梯田达10734亩。龙胜梯田落差大,层级最多达1100多级,连片梯田最大高差为860多米。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
9. 世界茶文化圣山是雅安的哪座山
地脉:雅安是“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汉藏民族走廊”,多元文化及多类型的生态特征在此汇集,同时也是西环线的交通枢纽和进入“大香格里拉”的大驿站,雅安还处于四川川西、川南环线旅游黄金线的交叉点,地缘优势明显。是四川省大中小旅游西环线均须经过的要冲,是川西南旅游的重要中转站。
人脉:
1.2007年3月,与甘孜州共同举行“海峡两岸携手,雅安甘孜联姻”的宣传活动。
2.曾与中国旅游卫视和作制作了《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二郎山下茶马古道》,《清明巴蜀古镇——水墨上里》,《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等旅游宣传片。
;文脉:雅安主要的景区有位于雅安市北的碧 峰 峡大熊 猫 基 地、上里古镇,名山县的 蒙顶山,百丈湖,茶马古道。、宝兴县的东拉山大峡谷、神木垒、夹金山、蜂桶寨,石棉县的栗子坪,天全县的 喇 叭河、二郎山,荥经县的龙苍沟,芦山县的汉代石刻 博物馆、王晖石棺,龙门洞,等等。现在,雅安的主要旅游路线有:熊猫首都,生态雅安大熊猫文化旅游:圣山蒙顶,仙茶雅安—世界茶 源感悟之旅:灵动山水妩 ,无一动物与原生态自然山水旅游:多彩四川,红叶雅安,红叶观光旅游;天赐灵
养生雅安—温泉康体旅游;长征史诗红色雅安红色文化旅游,山野佳肴风味雅安—美食之旅;人杰地灵传奇雅安—汉代文化旅游;健康呼吸清凉雅安—负氧离子康体游等。可以毫不含糊的自豪的说,雅安市的旅游资源是相当的丰富的城市,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林木葱郁,千山一碧,翠色欲滴,群峰兀立,崇山峻岭中怪石 嶙 峋,崖 壑 峥 嵘,山水是几乎贯穿着所有景区的。雅安,是一座山水相相间的灵秀城市,一座碧茶香茗芬芳的清新城市,更是一座因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