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茶叶如何走向世界(中国茶是如何走向世界)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3 17:12   点击:24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中国茶是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2. 影响世界的中国茶

生命的源泉都离不开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人类从古至今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饮水方式,从调味的苏打水到水果汁咖啡等,虽然它们都是以液体为基础,但口味却完全不同。而茶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其它,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茶、咖啡、可可)无酒精饮料之一。

茶树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神农时代就有人发现了茶叶。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各国产茶区的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以下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诉衷情·闲中一盏建溪茶》宋-张抡

第五名:越南

制作越南荷花绿茶

排在前五位的是越南,茶叶总产量为214,300吨。越南茶文化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越南是个农业国家,毗邻我国广西,在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与我国茶文化解下了不解之缘。越南人把茶视为追求学术活动时应喝的东西。尽管茶叶已成为越南的一部分,但该国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生产自己的茶,当时法国殖民者在河内西北创建了茶园。越南人通常喜欢口味清淡的绿茶,所以该国的绿茶为国民消费,红茶则出口至其他国家,莲花茶也是越南特产,是通过将绿茶茶叶封入莲花中并放置一整夜制作成,从而使叶子散发出花朵的清香

第四名: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第四大茶叶生产国,其茶农所种植的植物达340,230吨,从而成为其标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正统茶出口国之一,并以锡兰茶而闻名,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该国过去被殖民者称为锡兰。虽然该国最初种植生产的咖啡要比茶叶多,但在疫病消灭了农作物之后,却改用了茶。现在,茶叶已成为该国与其他国家的主要外汇来源,茶叶产量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

第三名:肯尼亚

肯尼亚采茶女

肯尼亚是排名第三的国家,茶叶总产量为432,400吨。尽管谈到茶叶这个话题时,大多数人不会立即想到肯尼亚,但事实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出口国,该国有超过500,000名茶农种植小规模茶园。它靠近赤道,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阳光,这是种植茶树的最近条件。肯尼亚最早的茶树树种是在1900年初播种的,从那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名:印度

印度以120万吨的茶叶产量名列第二。多年前,英国正式将茶饮料引入后,殖民地印度的茶叶才开始蓬勃发展。该国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茶叶,印度的茶叶市场巨大,全国各地散布着数以万计的茶园,其中包括大吉岭和阿萨姆邦等热门品种。印度生产的茶中,有一半以上留在该国消费,这使该国成为了一个拥有十亿饮茶者的国家。

第一名:中国

中国的茶叶产量超过2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茶是国家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以其茶叶品种繁多而闻名,流行的品种从绿茶到红茶再到乌龙茶数不胜数。在饮茶方面也有一种充满强烈的文化底蕴,融合了茶的味道和饮用环境。茶艺甚至融合了哲学品德观念。

世界茶叶生产国前20名排行,单位/吨

1、中国 200万以上

2、印度 120万

3、肯尼亚 432,400

4、斯里兰卡 340,230

5、越南 214,300

6、土耳其 212,400

7、伊朗 160,000

8、印度尼西亚 148,100

9、阿根廷 105,000

10、日本 84,800

11、泰国 75,000

12、孟加拉国 64,000

13、马拉维 54,000

14、乌干达 53,000

15、布隆迪 41,817

16、坦桑尼亚 33,700

17、缅甸 31,700

18、莫桑比克 23,000

19、卢旺达 22185

20、尼泊尔 20,588

美食不分国界,佳肴始终在路上,口味不同心相同。

3. 中国茶是怎样传播世界的

茶在国内的传播路线

千百年来,茶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香飘万里。茶业的重要中心也随着茶在国内的不断传播几经迁移,大致经历了一条自西向东和向南的路线。

1、始于巴蜀,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的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也就是说,中国和世界的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为业的。

2、顺江而下

秦汉时于期,随着巴蜀与各地区交流的日益密切,茶亦被广泛的传播。茶最先传播至东部与南部,湖南茶陵的命名便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西汉时期,茶陵以产茶闻名,茶陵地处江西与广东交界,由此可见,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传播至与湘、粤、赣毗邻的地区。

3、继续东移

五胡乱华,西晋南渡,北方豪门进驻中原,建康成为当时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崇茶之风盛行于贵族富豪之间,致使江东饮茶与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加快了我国茶叶向东南推移的脚步。

4、行至江南

唐代中期以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产量大幅提高,制茶技艺亦达到当时的顶峰。高水准生产出的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茶。此时,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茶叶产制中心。

6、由东转南

由五代及宋朝初年开始,全国气温骤降,使得我国南部茶业较之北部发展更为迅速,并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宋朝制茶中心,具体表现为福建建安茶取代顾渚紫笋成为贡茶。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发展较唐朝时,更加活跃和蓬勃。宋朝时期茶业中心的南移!

4. 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中国是茶叶的发祥地,拥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茶叶随着中英贸易的频繁往来,成为了链接两国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在不同语言体系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思维习惯之中,形成了中英茶文化的不同思维和价值观认同,我们通过比较中英茶文化的不同,从而更好地理解茶文化的深邃内涵和精华,并以此为媒介,推动中英文化的交流与互通。

5. 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

茶在我国的应用过程,若用人的“生命历程”作比喻的话,就可以分为三个相承启的阶段:药用、食用和饮用.药用为其开始之门,食用次之,饮用则为最后阶段.但茶文化却是因其而发扬光大.古人有“药食同源”之说,三者应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完全孤立起来看.

6. 中国茶是如何走向世界发展的

现代茶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盛时期:1846年到1886年,茶园面积的不段扩大,茶叶产量的迅速增长,地促进了对贸易发展;

第二阶段,衰落时期:1886年到1947年, 政治、经济方面、加工工艺,机械化应用等,导致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第三阶段,恢复时期:1950年到1988年,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引入机器化等,茶叶重新走向稳定发展之路。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7. 茶在中国的发展

法国是较早接触到茶叶的欧洲国家之一,早在1636年首批茶叶就抵达了法国巴黎,这比英国最早接触到茶叶的时间足足要早22年之久。

1636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商人把中国的茶叶转运至法国巴黎,法国人开始接触到茶叶。法语中,开始有了“茶”一词。1700年8月3日,一艘名为阿穆芙莱特(Amphitrite)的法国船只,从中国运回丝绸、瓷器和茶叶等,拉开了中法茶叶直接贸易的序幕。

此后,往来于中法两国,运送茶叶等货物的船只逐渐增多。但这一时期法国的茶叶进口贸易尚未独立开来,多是和其他货物一起输入法国的。1728年(清雍正六年),法国首次在广州建立商业据点,从中国收购茶叶等货物更为方便快捷。

法国茶文化的初步形成

与欧洲的其他国家相比,法国的茶文化形成较早。其原因在于,“浪漫的法国人在接受中国茶产品的同时,能够从精神领域中去体验茶文化的品味和情调”。

早在17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就把中国茶视为贵族饮料,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喝茶,常常探讨茶的品牌品色,时常传递来自中国的茶信息,他们总是试图从茶叶本身搜寻一种神秘的文化迹象。

茶叶的输入与销售

法国最早进口的茶叶是中国的绿茶,随后乌龙茶、红茶、花茶及沱茶(砖茶)等相继输入。19世纪以后,随着斯里兰卡、印度、印尼、越南等国试种茶叶成功,这些国家的茶叶也相继进入法国市场。

8. 中国茶品牌如何走向世界

全球茶叶产销量齐升,中国茶叶市场供应增加较快,绿茶、乌龙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行业的上游为茶叶种植,上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品质;下游是终端消费者与茶叶深加工行业。

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的绿茶消费增长强劲,而北美、西欧的红茶市场也已发展成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的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预计2018年消费量为567万吨,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

同时,全球茶叶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产量共557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预计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6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超600万吨。

在国内市场,由于茶园面积稳中增长,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茶叶产量在2017年达到258万吨。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2013-2017年,国内茶叶产量、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6.0%,预计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消费量将分别在277.6、204.5万吨左右。

目前,茶叶市场中绿茶、乌龙茶占据主要份额,2017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13%;但近年的产量比重在下降。同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其他茶叶份额逐渐提升,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此外,市场上的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增加。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

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