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民的茶叶和汉民的茶叶有什么区别
回族送茶主要是走亲戚家内在的意思
2. 回民的茶叶和汉民的茶叶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有区别啦,清真灶是回民的专用灶,是一个民族的习俗,汉民是不能随便使用的。
3. 回族的茶叶
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而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重视待客礼节。
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
当南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
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谦让年长者如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
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客人要起立,双手接茶盅。
进餐时,上席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进食。
席间,不说污言秽语,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里吹气,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乱搅动,要小口进食。
饮水时,不连接吞咽,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
当客人道别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
在回族村寨,当别人请你作客时,要答应他,不能随便谢绝。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应邀,要讲清原因,表示谢意。
4. 回民喝的茶叶叫什么
八宝茶,也称“三泡茶”,是居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回族和东乡族人待客的传统饮料。八宝茶以茶叶为底,掺有白糖(或冰糖)、枸杞、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并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之功效。 八宝茶的冲泡需要添加滚开的沸水,这样在饮用时会发现每一口茶弹的味道都会略微发生改变,这是因为每种配料是在不同的时段释放出其独特的滋味的。 说到八宝茶的冲泡,最为值得一提的应该是四川茶楼中的冲泡方法。四川的茶师沏茶很是讲究,他们一只手提着一个特制的一米多长嘴的龙头铜壶,有两个颤巍巍的红球,尖尖的壶嘴伸到离茶碗不到4厘米时,开水就对准盖碗直射下去,即快又准,还有诸如“苏秦背剑”、“反弹琵琶”等赋有艺术性的动作,可以称得上是门“绝活儿”。水顺着碗底翻上来,配料受湿均匀后,盖上茶盖泡五分钟就可以饮用了。四川的八宝茶与回族的略有不同,主要是在配料的选择上,通常是按顺序先房入冰糖,再放入罗汉果,然后是花旗参、甘草、枸杞子、红枣、葡萄干,作后用末路花茶盖住配料,放上两朵菊花。这样冲出来的茶汤涩碧绿,并能够显出菊花的幽致清雅。品饮时先要用茶盖把浮在上面的菊花轻轻拨开,然后再轻轻地抿一口,先尝到的是一种浅浅的味道,咽下去之后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口感特佳,使仁心旷神怡,那种特别的口味,让人感到很满足。可以说,八宝茶与茶师成为了四川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以“三炮台”碗泡“八宝茶”招待亲友。现代城市茶馆内饮八宝茶已很普遍,汉族人也渐渐沾染了这种饮茶习俗。所谓“三炮台”,其实就是习惯使用的连盖的茶碗和底座小碟三件头,西北人称为三炮台。用这种茶具泡茶,有盖可以保温,端起来喝茶又不烫手。至于所称的“八宝茶”,一般由毛尖、茯茶或普洱茶再加冰糖、红枣、桂圆、白葡萄干和包核杏等掺合在一起冲饮;又甜又香,还有滋补作用。 药 名 八宝茶 来 源 为卫矛属科植物八宝茶 的枝条。 性味归经 辛,温,入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别 名 甘青卫矛(《青海中草药名录》) 拉丁名 八宝茶 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 考 证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编辑本段]主治与功效 主 治 用于蓄血及瘀血证,如瘀积肿痛,外伤瘀肿,瘀阻经脉之半身不遂,瘀血内停之胸腹诸痛等证。 功 效 活血破瘀。 八宝茶植物形态 八宝茶 小灌木,高达2-5m。枝常具四条木栓棱或窄翅。叶对生;叶柄长1-1.5mm,叶片长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4cm,宽5-15mm,先端常渐窄。聚伞花序有3-7花,总花梗细长如丝,长1.5-2.5cm;花深紫色,直径5-8mm,4数,雄蕊蕊无花丝;子房每室有2-6颗胚珠。蒴果紫色,扁倒圆锥形,4浅裂。种子1至数颗,黑紫色,基部一半为橙红色多皱假种皮包围。
5. 回民为什么不喝汉族茶
回民是吃豆腐的,豆腐是豆制品,倍受广大群众喜爱,回民群众也同样喜欢吃,尤其是回民有一道名菜,叫丸子粉汤,里面就少不了豆腐呢。回民除了不吃猪肉,饮食习惯同汉族一样,喜欢吃牛羊肉蛋奶,并且对各种美食都喜欢,喜欢吃拉面,抓饭和烤肉。
6. 回族人喝的茶统称为
在宁夏回族山区的一些人经常采摘山上一种名为“刺目树”的叶子,回来蒸了,晒干后饮用。
这种茶叫砖茶,制作往往以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压制成的块状茶,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它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是用各种毛茶经过筛、扇、切、磨等过程,成为半成品,再经过高温汽蒸压成砖型或其他类型的茶块。其汤如琥珀,滋味醇厚,香气纯正,长期饮用砖茶,能够帮助消化,有效促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
因而,在中国西北地区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7. 汉族茶俗与少数民族茶俗的区别
茶艺表演有太多的主题了用古人的我觉得是乱套,为吸引眼球如清朝剧一般。时代不一样了,茶艺表演的主题应与时俱进,可以根据季节,节日、表现内容来决定主题。离不开旧时的主题,还不如回到用手吃饭的古代
按茶艺表现的主题内容分类:
一、宫廷茶艺
宫廷茶艺是古代帝王为敬神、祭祀、日常起居或赐宴群臣时举行的茶艺。唐代的清明茶宴、宋代的皇帝视学赐茶、清代的千叟茶宴及乾隆自创的三清茶茶艺、橄榄茶茶艺等均属宫廷茶艺。宫廷茶艺的特点是场面宏大、礼仪繁琐、气氛庄严、茶具奢华、等级森严,并往往带有政治教化和政治导向等色彩。自古以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历史上,宫廷茶艺对促进我国茶艺的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文士茶艺
文士是我国茶文化的主要传播者,“自古名士皆风流”,文人们视“琴棋书画诗酒茶”为文士风流的符号,其中茶通六艺,备受喜爱。文士茶艺的特点是文化气息浓郁,品茶时注重意境,茶具精致典雅,表现形式多样,常和清谈、赏花、读月、抚琴、吟诗、联句、玩石、焚香、弈棋、鉴赏古董字画等相结合。文士茶艺常以“清”为美,才子们或品茗论道,示忧国忧民之清尚;或以六艺助茶,添茶艺之清新;或以茶讽世喻理,显儒士之清傲;或以茶会友,表文人脱俗之清谊。总之,文士茶艺气氛轻松活泼,深得中国茶道“和静怡真”之真谛。
三、民俗茶艺
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相依共存的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对茶虽有共同的爱好,但却有不同的饮茶习俗。汉族以清饮为主,而少数民族则偏爱调饮。内蒙古奶茶、藏族酥油茶、维吾尔族香茶、回族三泡台、土族熬茶、傣族竹筒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各地区、各民族的饮茶方式多姿多彩,把这些茶风茶俗升华为茶艺,既可极大地丰富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可以与发展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同时民俗茶艺常和民族音乐、民族服装、民族歌舞、地方特色小吃相结合,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四、宗教茶艺
我国政府主张宗教信仰自由,而宗教茶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早在一千年前,闽王王审知请教国师扣冰和尚如何治国,扣冰和尚说:“以茶清心,心清则国土清。以禅安心,心安则众生安。”国土清、众生安,社会自然就和谐了。当前常见的宗教茶艺有禅茶、礼佛茶、观音茶、太极茶、道家养生茶等。宗教茶艺的特点是特别讲究礼仪,气氛庄严肃穆,茶具古朴典雅,强调修身养性或以茶示道。
五、国外引进的茶艺
我们主张,从一碗茶中能品味出当代中国茶人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人类文化艺术无国界,近年以来,我国引进的海外茶艺主要有英式下午茶、印度拉茶、新加坡肉骨茶、美国夏威夷冰果茶,以及韩国茶艺、日本茶道等。
六、时尚创新茶艺
时尚创新茶艺是指我国茶文化复兴过程中,在传统的饮茶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创编出的新茶艺,如浪漫音乐红茶、十二星座茶、时尚花草花朵茶、新配方养生茶等。
茶艺是一门唯美是求的生活艺术,只有分类深入研究,不断发展创新,茶艺才能走下表演舞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一种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式。
8. 回族的茶文化
这7个最爱喝茶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第一名——藏族;第二名——蒙古族;
第三名——白族;第四名——土家族;
第五名——侗族;第六名——苗族;
第七名——布朗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7个最爱喝茶的少数民族吧!
1、藏族
西藏地处高寒地区,藏民大部分以游牧为生,多食乳酪,又少蔬菜,而茶不仅能生津止渴,还能防止多种当地常见病。
所以,藏民把茶不仅看作日常饮料更视为神圣之物,素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
西藏茶馆遍布各地,有酥油茶、清茶、奶茶、甜茶等多种饮茶方式,其中藏族人民最常喝的就是酥油茶。
酥油茶藏语称“甲脉儿”,是藏族民间传统的日常饮料,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等藏族地区。
藏族人喝茶,不管是酥油茶还是清茶,都喜欢放点盐,这与藏族人民的饮食结构有关。
在藏区,茶被当作圣物,与经书、珠宝一道,装进每一尊新塑成的佛像体内,并经活佛加持开光,这尊佛像才有灵气。
2、蒙古族
蒙古族人酷爱喝茶,素有还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其他地区的人都说“一日三顿饭”是不可少的,但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却只习惯于“一日一顿饭”。
每日清晨,蒙古族主妇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
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或缺的。
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人常饮的茶有三种:酥油茶、奶茶、面茶。
其中的奶茶是蒙古族人每天都要喝的茶饮,蒙古语叫“苏台茄”。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烹煮时,要加入牛奶和盐巴。
3、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唐代《蛮书》中有记载,一千年前南诏时期的他们,就有饮茶的习惯。
逢年过节、宾客临门,白族人民都要饮“绍道兆”,也就是“三道茶”。
第一道是苦茶,也就是烤茶
烤茶经过火炉上烤制后煮热,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第二道则是甜茶
是以苍山绿茶冲泡的淡茶水,加入红糖、核桃仁、乳扇,喝起来香香甜甜。
第三道是回味茶
是将绿茶里加入少许蜂蜜和花椒、姜,喝起来有麻味、辣味、甜味、苦味,回味无穷。
这三道茶通常在重大节日和招待贵宾时使用,简单的几道茶里寓意着白族人民对人一生的感悟。
一苦、二甜、三回味,有最初的努力拼搏,才能有积累和享受,最后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表达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4、土家族
土家人自称为“毕孜卡”,意即“本地人”,相传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地方。
茶在土家族人的饮食和社会生活中占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在唐代,土家地区普遍有饮茶的习俗,并且积累了一套制茶的方法。
土家人过日子勤俭节约,一般嫩叶制的细茶自己不舍得喝,要拿去卖钱换取家用和留少许待客。
平日里饮用的是粗茶,这粗茶是用在夏秋之际给茶树剪枝整形时剪下的老叶细枝制成的。
土家人十分好客,不论生人熟人,不管自家客家,总是以茶相待。
正如一首民歌所唱:“鸦雀子尾巴撒,身穿绿背褂,一翅飞到前院里,咖的咖的喊,一翅飞到后院里,喊的喊的咖,小么妹,快烧茶,外头客来哒。”
5、侗族
侗族人喝打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
打油茶,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茶习惯。
一天之中,不分早晚,随时都可以制作,清香甘甜的油茶,提神醒脑,焕发精神,兼有祛除湿热,防治感冒、治疗腹泻之效。
用打油茶待客是他们的重要礼俗。
侗家人喝油茶的规矩是:在侗族地区无论到哪家,请你喝油茶,你不必讲客气,太客气了,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喝茶时,主人会给客人一根筷子,如果不想再喝,就将这根筷子架到碗上,主人就不会再斟下一碗茶了。
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6、苗族
苗族有喝油茶汤的习惯,八宝油茶汤就是苗族茶俗的代表。
苗族人常说:“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
倘有宾客进门,他们更为用香脆可口,滋味无穷的八宝油茶汤款待。
它既解渴,又饱肚,还有特异风味,是我国饮茶技艺中的一朵奇葩。
除了八宝油茶汤,苗族人还有饮用虫茶的习惯。
将鲜茶盛于竹篓,浇上淘米水,置于通风楼阁。
不日,茶叶里长出米蛀虫,以茶为食,繁殖为满篓米虫。
第二年四五月间,茶叶被虫吃光,篓底留下厚厚一层虫屎,筛去杂物,剩下的即为米虫茶。虫茶外形颗粒状,呈黑褐色,色泽油润光滑,有淡淡的香味。
冲泡后,茶水馥郁甘洌,醇香宜人,滋味醇和回甘,舒适可口,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7、布朗族
布朗族,是云南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民族之一。
茶叶是布朗族的主要经济作物,闻名遐迩的普洱茶就是布朗族先民栽培的著名物产。
时至今日,布朗族地区仍是“普洱茶”、“勐库茶”的主要原料产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布朗族人民将茶叶与生产、生活高度融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独具特色的饮茶、食茶方式。
布朗族人不仅擅于制作竹筒烤茶和酸茶,而且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土罐茶的传统习俗。
布朗人祭火神、请佛爷念经时,祭品中须有竹笋和茶。
办婚事时,用茶叶作礼品,男青年向女青年求婚时,会请一位长者带着茶叶和烟去女方家提亲。
地域和民俗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七彩斑斓的中华茶饮文化,也由此印证了茶的世界是多么博大精深。
少数民族独特的饮茶方式为中国茶文化增添不少异彩,也为推动茶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9. 回民茶叶和普通茶叶的区别
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 “盖碗茶”,回族传统饮茶风俗。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川人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 回族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用滚开水沏成。给客人上茶,要在吃饭前。倒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种类] 一般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五香茶(冰糖、茶叶、桂圆、葡萄干、杏干),八宝茶(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等。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 [饮用] 一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配出不同的茶。夏天多茉莉花茶、绿茶、冬天多饮陕青茶。驱寒和胃饮红糖砖茶,消积化食饮白糖清茶,清热泄火饮冰糖窝窝茶,提神补气、明目益思、强身健胃、延年益寿饮八宝茶。喝盖碗茶时,用托盘托起茶碗,用盖子“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10. 回族有什么茶
回族人喝汉人买的茶叶,除了肉类其他的食物并不是很计较,我们一起工作的回族同事,基本上平时和我们都不讲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