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干燥度的意义标准
冻干茶是用冻干工艺做的速溶茶,冻干科技能很好保留茶的营养物质,风味还原度好,方便携带、容易冲泡,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冻干茶的状态是结晶状,灯光照射下会闪闪发光。
冻干茶叶是通过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加工所得,其原理是将新鲜茶叶低温冻结后,在真空环境下加热,使物料中水分直接除去,从而使茶叶脱水获得冻干制品。
由于低温降低了酶类活性及热敏性物质的分解反应,从而使得冻干茶叶不仅能有效保留物料原有活性成分和色香味等感官品质,还具有脱水彻底、复水快、质量轻、适合常温长期保存和运输等优点,是一种产业化前景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
2. 茶叶烘干多少度合适
不可以。
茶叶杀青的四种方法为晒、炒、蒸、烘,晒干方式制成的绿茶成为晒青绿茶;采用蒸汽杀青的绿茶简称蒸青茶;烘青绿茶的干燥方式是烘干;用锅炒杀青和干燥,制成的绿茶为炒青绿茶。
绿茶是不发酵茶,鲜叶通过杀青,使酶的活性钝化,从而较多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形成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绿茶的加工,主要可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3. 茶叶干燥程度
一般大宗茶叶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透气良好,并配备除湿机及温湿度记录器;仓库相对湿度不超过80%为适合储存条件,如超过80%,需启用除湿机直至符合储存条件,同时需抽样检验茶叶水分,不超过7%,如果有超出,则需进行烘干处理;温度不超过40℃。
高级茶叶的话,要根据品种来确定保存条件!!!!!!!!!!!
4. 茶叶干度多少为标准
绿茶保质期为18个月,只要茶叶的干度达到标准不放冰箱也不会发霉
5. 茶干燥工艺是指什么意思
因为眉茶一次干燥不了,还有水份,所以要分次干燥。
6. 茶叶干燥的温度
一般大宗茶叶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透气良好,并配备除湿机及温湿度记录器;仓库相对湿度不超过80%为适合储存条件,如超过80%,需启用除湿机直至符合储存条件,同时需抽样检验茶叶水分,不超过7%,如果有超出,则需进行烘干处理;温度不超过40℃。高级茶叶的话,要根据品种来确定保存条件!
7. 干燥后茶叶合格的标准是含水量
茶叶加工是指通过不同手段和方法,使茶青含水量从75%—80%下降到8%以内,完成内含物的生成转化和积累,锁定品质,以利于耐储存保管。茶叶加工,究其本质是茶青的失水过程。
“神农尝百茶、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炎帝神农氏早在5000年前发现茶叶。茶叶利用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晾晒收藏。于是,远古时期的白茶由此诞生。白茶是六大茶类中最原始、最古老的茶类。白茶的失水过程比较缓慢,一般需要30—72小时,通过空气对流和阳光晾晒挥发水分,受自然条件影响,失水过程时快时慢、时断时续,造成白茶品质不稳定。
唐朝发明蒸青绿茶。据陆羽《茶经》记载,其制法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加工周期一般在24小时之内,采之后摊晾缓慢失水,蒸之、捣之、拍之不失水,焙之为快速失水。公元1391年朱元璋废团茶兴散茶,之后徽州比丘大方发明炒青绿茶。炒青工艺更简便,加工周期一般在20小时以内,增加杀青加快失水进度。不论蒸青、还是炒青,加工时失水速度快、停顿时间短,茶叶品质稳定可控。
明代以后发明黄茶,工序包括摊晾、高温杀青、初包闷黄、初烘、复包闷黄、足烘等。闷黄时茶坯在水热作用下,促使非酶性的多酚叶绿素等成分氧化,减轻茶叶的青味和苦涩味,形成黄色。黄茶生产周期为2—5天,初包和复包不失水,失水过程走一站、歇一站,品质把控有风险,容易失鲜或做成黑茶。
黑茶工艺繁琐,工序包括: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做成毛茶;精制筛分等级;泼水渥堆发酵、干燥做成半成品;蒸汽蒸压成各种紧压茶、再干燥。渥堆是黑茶的核心工艺,渥堆时在微生物发酵和湿热反应的共同作用下减轻绿茶的青味和苦涩味,黑茶生产周期长达数月,以普洱为例,仅渥堆发酵就需要49天,失水过程反反复复,品质很难把控。
红茶的生产工艺:鲜叶经摊晾、热风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毛茶。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摊晾缓慢失水、热风萎凋和干燥快速失水,中间的揉捻、发酵不失水。红毛茶的生产周期为20—36小时,期间酶促反应剧烈,品质变数大。
乌龙茶基本工序是:晾青、晒青、摇青后,进行杀青、揉捻、干燥。晾青缓慢失水,晒青快速失水,摇青促进失水。在酶的作用下,茶叶内含物逐渐转化、生成、积累,苦涩味减轻,花香果味变浓。之后的揉捻不失水,杀青、干燥快速失水。乌龙茶生产周期一般为20—36小时,失水时慢时快、时断时续,工序复杂,极难把控。
茉莉花茶一般以绿茶为原料,为增加花香和茶叶浓度,减少苦涩味,加工过程中多次窨花吸水、干燥失水,反反复复。
人类在探索茶叶加工、去除茶叶苦涩味的道路上走得很艰辛、很曲折,到底什么是最好的加工方法(最佳的失水过程)?笔者以为应化繁为简,在传统白茶工艺基础上,研发活性走水萎凋技术,控制茶青持续、均匀、不间断失水,使内含物生成转化彻底,积累到达顶峰,营养卫生、轻松环保完成茶叶加工。中国茶文化粲如星河,各地名茶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8. 茶叶干湿度
保存生洱的适宜湿度为50~70%,最高不可超过75%,温度为23度左右。总体而言就是人觉得舒服的环境,其湿度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于干燥,湿度过高,容易让茶叶变质、长霉;过于干燥,茶叶转化太慢。
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9. 茶叶一般采用什么干燥法测定水分
1,本标准第一法(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101℃~105℃下,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卤菜制品、粮食(水分含量低于18%)、油料(水分含量低于13%)、淀粉及茶叶类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
2,第二法(减压干燥法)适用于高温易分解的样品及水分较多的样品(如糖、味精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糖和味精除外)。3,第三法(蒸馏法)适用于含水较多又有较多挥发性成分的水果、香辛料及调味品、肉与肉制品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1g/100g的样品。4,第四法(卡尔•费休法)适用于食品中含微量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含有氧化剂、还原剂、碱性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硼酸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容量法适用于水分含量大于1.0×10-3g/100g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