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缅甸豆类图片
荷兰豆是蝶形花科豌豆属植物,一年生缠绕草本,高90~180cm。荷兰豆最早栽培的地区,是大约12000年前沿着泰国-缅甸的边境地带。荷兰豆(荷兰豆)并非产于荷兰,之所以被称为荷兰豆,乃是因为荷兰人把它从原产地带到中国。
荷兰豆圆身的又称蜜糖豆或蜜豆,扁身的称为青豆或荷兰豆,还有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留豆、金豆、回回豆、麦豌豆、麦豆、毕豆、麻累、国豆、软荚豌豆、带荚豌豆、甜豆、荷仁豆、青斑、菜豌豆等多种名字。
2. 老缅豆图片
勐卯宴(瑞丽大道)、景颇特味水酒饭店(目脑路)、傣寨园(允岗)、长发海鲜饭店(水上)、小四川饭店(姐岗南路)、张家驴肉馆(瑞丽大道)、沙坝羊肉馆(姐岗南路)、沈鸭子饭店(民族街瑞丽一中附近)、成都饭店(卯喊路)、聚滇园(江边)、金芒果傣味饭店(老城子高头)、抚仙湖鱼馆(巴石水疗馆附近)等等!都是比较出名、好吃、有特色的!
3. 缅甸茶叶豆的做法
缅甸仰光人习惯每天吃两顿饭,上午十点吃一顿,下午五点吃一顿,早起洗澡后,只喝杯茶,吃些点心或炒米饭、煮豆等充饥。缅甸仰光人的主食是米饭、面条。副食有鸡、鱼、虾、鸡蛋、猪肉以及洋葱、空心菜等。缅甸仰光不吃牛肉,不买活鸡、活鱼吃。吃鱼只喜欢吃淡水鱼,如黑鱼、鲸鱼等。缅人每餐必吃的一个菜是炸虾酱,他们说;“没有鱼虾酱,就不吃饭。”缅甸仰光的饮食有六大特点:辣味浓、油腻大、炸食多、拌菜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多。
缅甸仰光一般不在星期二出门办事,认为在这一天出门办事,一次不能成功,至少办两次才行。如在星期二有急事要办,出门前,迈出几步之后,必须再退回屋内,然后才上路,以示反复两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星期二把事情一次办成功。
4. 缅甸 温豆腐
缅甸语外来语的特点
1.多语并存
缅甸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语言有很多种。除了缅甸语,还有掸语、孟语、克耶语和崩龙语等。这些都是缅甸国内的本土语言。此外,缅甸的外来语有很多。如“早期随着佛教文化传到缅甸的巴利语和梵语,及汉语、英语、日语、泰语、韩语、俄语等。多语并存,一方面是外来语和缅甸国内本土语言的并存;另一方面是缅甸语外来语的并存。
2.优势差异
缅甸语外来语种类极多,但在缅甸语中所占的优势有差异。占主要优势的外来语有巴利语、梵语、英语和汉语。巴利语和梵语主要是和佛教有关。英语涉及的领域很广,主要涉及到近代科技、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汉语涉及到的范围也很广,如缅甸语吸收汉语词汇,汉文化随着汉语传入到缅甸。
除以上几种语言外,还有德语、日语、韩语等很多种语言。但比起以上四种语言,这些语言在缅甸语外来语的优势不如以上几种占主要优势的语言。
3.发音与原本的发音比起来稍有变化
缅甸语中的外来语,在发音上与原本的发音稍微有一些变化,但不是很明显。
现在的缅甸语中汉语外来词汇很多。通过直译以后的汉语外来词汇发音与汉语准确的发音稍微会有一些变化,如瓜子(瓜瑟)、包子(包瑟)、豆腐(朵胡)和火锅(火波)等词汇。
现在的缅甸语中英语外来词汇也有很多。现在缅甸语吸收英语外来词汇也是直接音译过来。如“kilometer(给罗米达)、hello(哈罗)、counter(高达)、number(南坝)、meter (米达)、TV(迪微)等词汇。
5. 缅甸特产的豆子
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甘蔗和黄麻等。缅甸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拥有林地3412万公顷,覆盖率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国家。柚木质地坚韧、耐腐蚀,是人类用钢铁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缅甸将柚木视为国树,被称为“树木之王”、“缅甸之宝”。缅甸盛产的玉石和宝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贸易。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1992-95年缅甸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5 %。1995年缅政府制订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4%。2001年度,政府制订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并制定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货膨胀,使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及本身经济结构的封闭性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然未走出困境。
6. 缅甸 咖啡豆
平安豆长热带植物九龙藤上,是九龙藤的种子。平安豆又名龙豆、是豆中之王,形态有如大肚罗汉佛又叫罗汉豆,豆长约2-3cm,豆角长50~90cm。作为饰品,象征着平安、吉祥和富贵。也象征着爱情,海誓山盟的忠诚,象征事业的勇往直前。平安豆主产于泰国、缅甸、印度等一些佛教国家,生于沟边、山谷、河边、疏林下或灌木林中,在我国云南、海南有少量种植。它是佛教界供奉神灵的用品。也是一种适合收藏、保存的旅游纪念品。扩展资料常绿攀援本质藤本,长2~7米。幼枝浅黄色,密布锈黄色皮孔,嫩枝、花序、叶背均被短茸毛,卷须2个对生或1个。
单叶互生,卵圆形,矩圆形或心脏形,长5~9厘米,宽2.5~5厘米,半革质,前端分裂,或凹头,全缘,基部圆形或微凹或耳廓形;叶柄长22~40毫米,两端膨大;托叶针状,早脱,秃净。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简5裂,长三角状,表面具短茸毛;花瓣5片,白色,离生;雄蕊10,3枚较粗壮,花药2室,纵裂,丁字药;雌蕊1,被很短茸毛,花柱成喙状。荚果表面有细网状纹,熟时开裂。
7. 缅甸茶叶豆的吃法
牛肉干 (干巴), 缅甸薯片, 缅甸的 图蒙 (有点类似打糕)甜甜的超好吃 最后当然是我们缅甸的 茶叶豆 (茶叶是经过发酵的)
8. 缅甸进口绿豆
这两种绿豆的区别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区别,东北绿豆因为品种问题整体个比较大,而且稍微浸泡去煮就非常容易出沙,整体口感绵软豆子皮很薄,非常轻易就能去除,非常适合用来做各种甜品或者是蒸饭,普通绿豆因为品种参差不齐,所以豆子大小也不一致,需要浸泡至少24小时才能去住,不容易出沙,豆子皮略厚
第二种区别,东北绿豆的价格会比普通绿豆的价格贵上一些,但是东北绿豆的坏豆特别少
9. 缅甸大豆价格
因缅甸境内种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饮也呈现包罗万象的特色,尤其以掸族、缅族、中国和印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地食物的精髓包括以咖哩烹调的鱼、肉和蔬菜以及葫芦汤,缅甸料理的特色为比较油和咸但较不辛辣。 缅甸粽子: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缅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饭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鱼酱有许多种形式,米饭、其它菜肴与汤一起食用。米粉和鱼汤做成的鱼粉汤,椰子、鸡肉咖喱加面条做成的椰奶面条都是缅甸人最喜欢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缅甸也盛产海鲜,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缅餐和中餐馆中,螃蟹、对虾、龙虾和其它贝类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菜肴。 典型的缅餐馆供应肉类和蔬菜食品,大部分的缅甸餐馆还可以做中国菜和印度菜,其它风味的亚洲菜包括泰国、越南、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风味的菜肴在缅甸也可以品尝到。西餐主要是在宾馆饭店中才有,在仰光有一些餐馆提供意大利菜。 缅甸有许多茶叶店,在仰光和曼德勒有几家快餐中心和快餐吧。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我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莱。如把芒果切成片,拌队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缅族人占缅甸人口的大多数,遍居于缅甸全国。遵照佛教习俗,缅人每日只进两餐,进餐时间约在上午9时与下午5时。由于缅甸是大米之邦,所以缅人素以大米为主食,菜肴很简单,惯以咖喱为佐料。进餐时,大家围于矮桌四周,或蹲,或盘腿而坐,桌上放一碗咖喱菜汤,一碟鱼虾酱和几杯清水,人们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米饭抓进口中。有时,汤碗里放一把汤匙,以备公用。一般而言,各家用餐都禁酒,但在酒店里可以饮酒。饭后,人们到水缸边洗手,然后喝水、吸烟或嚼槟榔。缅甸饮食文化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缅甸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要丰盛,注重菜品要质精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饭为主,对水饺、蒸饺、馅饼、烤饼、烧麦等也很感兴趣。 ④副食:喜欢吃鸡、鱼、虾、鸭、鸡蛋及各种蔬菜;调味爱用蕃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 ⑤制法:对烤、炸、爆、煎、烧、酱、拌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大拼盘、素鸡、吉利鱼条、姜芽鸭片、煎酿明虾、炸脆皮鸡、棒棒鸡、奶油菜花、炸板虾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爱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不过他们爱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搅拌后冲成怪味茶饮用)。 ⑨果品:爱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萝等水果;干果喜欢核桃仁等。 因境内种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饮也呈现包罗万象的特色,尤其以掸族、缅族、中国和印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地食物的精髓包括以咖哩烹调的鱼、肉和蔬菜以及葫芦汤等。缅甸料理的特色为比较油和咸但较不辛辣。 ·爽口香脆炸素菜:把胡芦瓜切段及豆芽蘸炸浆入油镬炸,前者炸起来十分爽口;豆芽则以脆口取胜,蘸自家调制的辣酱,酸甜又香口。 ·茶叶沙律:缅甸的沙律没有沙律酱,而用清香茶叶去提香,拌菜丝、虾 米、缅甸珍珠豆(花生),蚕豆,用来佐酒或茶俱佳。 ·鱼粉汤:把鱼拆肉,以香茅和姜去调味,除去俗称的“泥臭味”,再用炒香的马豆熬汤,米粉尽收鱼汤的鲜味之余,伴菜有入口香而爽的香·蕉树芯、炸制, 鱼汤底浓到化不开。 ·咖喱蟹:主要以咖喱粉调味,拌洋?提香,辣度可随口味增多减少,肉蟹味浓郁又香口。 ·缅甸大虾:缅甸运来的大虾以多膏见称,烹调以姜油、蒜及咖喱粉,芫荽味很香,身长而肉嫩,入口如吃龙虾肉。到缅甸旅游,最值得看的有5大特色 1\东西方文明的并存:在人文景观方面,缅甸保存着许多东方社会的传统,但由于曾经长期被西方殖民者统治,又有许多西方的特色.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亚洲特有的东西---男人和女人的穿着长裙,走在金色的宝塔旁边.但离此不远的地方,却又耸立着已被损坏的殖民地建筑物. 2\佛教建筑与佛教文化 3\热带风光 4\自然风光' 旅游景点: 1\仰光的大金塔,素面佛塔.皇家湖.翁山公园.百年火车站.茵雅湖. 2,曼德勒,爬曼德勒山. 3\蒲甘,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它曾是一个古代王国的中心.被损坏了的3000座庙宇分散在围绕该城的田园里,而它的影响是跨越时代的. 路线:有民用航空可以直达缅甸首都仰光的明哥拉郭机场. 公路交通也十分发达,有滇缅公路与中国云南相通,缅甸有几万公里的公路,但大部分都没有铺设柏油路面. 在缅甸国内有铁路与公路客运.仰光与曼德勒之间有出租车.曼德勒到蒲甘可坐船游览,沿伊洛瓦底江欣赏两岸风光.缅甸缅族人饮食习惯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缅甸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要丰盛,注重菜品要质精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饭为主,对水饺、蒸饺、馅饼、烤饼、烧麦等也很感兴趣。 ④副食喜欢吃鸡、鱼、虾、鸭、鸡蛋及各种蔬菜;调味爱用蕃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 ⑤制法对烤、炸、爆、煎、烧、酱、拌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大拼盘、素鸡、吉利鱼条、姜芽鸭片、煎酿明虾、炸脆皮鸡、棒棒鸡、奶油菜花、炸板虾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爱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不过他们爱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搅拌后冲成怪味茶饮用)。 ⑨果品爱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萝等水果;干果喜欢核桃仁等。 缅甸民俗风情 缅甸是佛教国家,全国人口中有89.4%为佛教徒,全国各地处处是佛塔,有(金之都)美誉,尤以仰光之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举世闻名,入佛寺须脱鞋、袜,女性入佛亦不得穿丝袜,同时不宜穿短裤。 由于笃信佛教,缅甸人性情各,心地善良,也很好客,上朋友家作客,通常会备小礼物馈赠. 有趣的是,缅甸人有名无姓,男士名字前冠以U(念乌),女前冠以DAW(念道)。 缅甸人重视教育,缅文及英文普遍使用,如必须找华文翻译员,亦不难找。 缅甸夜间无娱乐,旅客在晚餐之后,就无处可去。团体在仰光旅游可请旅行社安排传统歌舞。一些较新的旅馆有卡拉OK及酒廊等设施。 缅甸之服饰极有特色,无论男女老少下身都著棉布"沙龙",男生打结于前,女生则打结于腰侧。在一般场合,男生上身穿长袖衬衫,下身穿沙龙,遇正式场合则外加一件长袖短外套,外套上缝有中国布约,脚穿塑胶拖鞋。缅甸有许多政府官员为军人,接见外宾会穿军服。女生则上身穿缝制的贴身衣服,遇正式场合外加颜色鲜艳亮丽的围巾,同样是足穿拖鞋,惟已有一些年轻时髦小姐穿高跟鞋。 缅甸之平均为摄氏32度,在最炎热的季节,中部干燥地区温度相当高。男性穿衬衫即可,若遇正式场合宜系领带或穿西服。女性则建议穿棉质洋装。5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雨季,宜带雨伞。10月下旬至2月中旬则为较凉的季节,可携一件上套备用,冬季至曼德勒及北部的SHAN州,则须携带冬装。
10. 缅甸有土豆吗
1黄瓜,也称青瓜,原产于印度西北部,后传入中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称为胡瓜,东晋十六国时(317-420年)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但那时我国云南也有野生黄瓜分布。
2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原产地为墨西哥或中美洲,在16世纪中期明朝时(1531年)传入中国。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吉林、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3小葱,亦称香葱、绵葱、火葱、四季葱、细米葱,原产于西伯利亚,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4蚕豆,又称胡豆、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罗汉豆,原产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相传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
5豌豆,又名寒豆、麦豆、雪豆、毕豆、麻累、国豆,原产于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寒俄比亚、小亚细亚西部,汉朝时传入中国。但从元初才开始有吃豌豆嫩荚(也就是现在的食荚豌豆)的记载。
6扁豆,原产于印度,汉晋时传入中国。
7茄子,原产于印度,公元4-5世纪(五胡十六国)时传入中国,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8菠菜,原产于波斯,唐贞观21年(647年)由尼泊尔国王那拉提波传入中国。
9香菜,最早叫胡荽,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五胡十六国时石勒讳“胡”字,故称其为香荽。
10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约在7世纪初(隋唐时)经西亚传入中国。
11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阿富汗及邻近国家,在13世纪(元代)时从波斯传入中国云南地区。
12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林怀兰,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梅菉镇人,于明万历年间由越南将番薯种带回中国。陈益,东莞北栅人,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广东。陈振龙,福建长乐人,于万历21年(1593年)五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
13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17世纪时(明末)传入中国。
14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于明末传入中国。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花椒调味。甜椒,原产地荷兰,18世纪才始有,19世纪传入中国。青椒由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来,于100多年前引入中国。
15洋白菜,又叫包心菜、卷心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6世纪(明朝)传入中国。
16南瓜,俗名倭瓜、番瓜、北瓜,原产亚洲南部,另一说为中南美洲,很早以前就传入中国。
17四季豆,也叫菜豆、芸豆,原产中南美洲,16世纪(明朝)时传入中国。
18番茄,别名西红柿,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原产国为秘鲁和墨西哥,是西洋传教士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晚清光绪时,才作为食物食用。但1983年7月中旬前后,我国四川省考古队在成都北郊凤凰山发掘的西汉古墓里,发现了番茄等农作物种子,四川省农科院还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证明我国在2100多年前就有西红柿了。当然,那时一定不叫现在这个名字。
19西葫芦,别名茭瓜、白瓜、美洲南瓜,原产北美洲南部,19世纪中叶(清末)传入中国。
20生菜,又称叶用莴苣,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约于公元5世纪(东晋)传入中国。
21菜花,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约在19世纪初(清光绪年间)传入中国。
22洋葱,原产于亚洲西南部中亚西亚、小亚西亚的伊朗、阿富汗的高原地区,已有5000多年栽培历史,20世纪初(清末)传入中国。
23 西瓜,又叫水瓜、寒瓜、夏瓜,原产于非洲,在10世纪(五代)时从西域传入中国。
24核桃,又称胡桃、羌桃,原产于近东地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
25石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
26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在隋唐时从波斯传入中国。
27葡萄,又称提子,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
28无花果,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和中亚地区,唐朝时传入中国。
29绿豆,原产于印度、缅甸地区,北宋时传入中国。
30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
31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后遍及全国。
32西芹,又名西洋芹菜、洋芹、美芹,是近年从欧洲引进的芹菜品种。
33番木瓜,原产于墨西哥南部以及邻近的美洲中部地区,17世纪明朝后期时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