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什么时间喝都是可以的
黑茶的定义是后发酵茶,发酵本身就是茶所具有的内涵物质在氧化的过程中逐步的转化,特别是是茶多酚,咖啡因和生物碱也在陈化的过程中有效的转化为茶多糖,或者是类黄酮的物质,而对人体神经刺激的,起到兴奋作用的咖啡因会相对的减少,不会对人体睡眠做成影响,同时茶多酚在人体的调节过程中还会有效的起到安眠的作用,这一点不仅有科学的证明,而且也是很多喝黑茶的人可以睡的更安稳的实践证明。
所以,黑茶在任何时间都是可以喝的,同时有人说饭后不能喝茶,是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这个是没有依据的。
我国当代茶学宗师、世界著名的茶学专家陈椽教授在其《茶药学》一书中曾明确指出,茶叶中根本没有鞣酸。那么,“鞣酸说”又从何而来?原来是当初在对茶叶中具有苦涩味和收敛性的物质没有认清的情况下,误将其认为是鞣酸。后来的研究证实,这种带有苦涩味的物质不是鞣酸,于是改称为多酚类化合物,或称茶多酚。
所以,黑茶可以随时随地的喝,但是任何事情都要适度,不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喝,我们就毫无节制,一定注意把控量,或者不要人为破坏人体生物钟。
白茶和黑茶,喝哪种会好一些?
我写一首七律,描述白茶的特征和优点。
《七律•煎泡寿眉比菊香》——戊戌腊月(斐姑)
闽北高山有寿眉,驱寒疗疾胜仙芝;
泡冲草韵清心肺,煎煮菊香泽肾脾。
绛亮汤澄呈酒滟;金圈晕漫馥涟漪;
浅尝深饮均宜适,魔去身轻不问医。
寿眉,是白茶的一种。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它的工艺是:采摘后,不杀青或揉捻,直接太阳晒干或文火干燥。具有外形披毫完整,芽叶清香,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柔回甘的特点。
唐朝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
白茶传统制作工艺大多是太阳直接晒干茶,各种活性酶保护得比较好。不同年份的白茶,用不同质地的茶具,不同的水,不同的泡煮方法,可以释出菊香、玫瑰香、草香等不同的味道,口感、对身体的作用也不一样。
黑茶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
黑茶是一种发酵的茶,六大茶类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等。黑茶中含有的咖啡碱、磷脂等有助于消化,适用于长期食用牛羊肉、奶酪、饮食中缺少蔬菜和水果的人群。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长期饮用黑茶是补充必需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很多西北地区有生命之茶的美称。黑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糖、儿茶素、维生素E,及锌、锰、锡等,可以降低血脂和清除自由基,因而具有抗氧化、缓解细胞衰老的作用。黑茶当中的茶多糖复合物可以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茶叶中的氧化酶、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适宜温度是37~67度,但黑茶的烘干温度大于70度,所以,刚做出来的黑茶,口感就不怎么柔和;杀青加烘干这二道工序,让刚做出来的黑茶,喝了舌感比较燥。
长时间存放过的黑茶,口感醇厚,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