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光绪年间普洱
至少500万左右
北京故宫收藏的一饼光绪年间的普洱茶估价5百万元左右。普洱茶由于特殊的制茶工艺,使普洱茶没有特定的保质期限,只要放置在干燥,通风透气,阴凉之处就可长久放置而不坏。
所以可以参考故宫的收藏来定价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到您
2. 清代普洱茶
赵氏迷帝普洱茶。
墨江迷帝茶普洱的一个品种,属于普洱中的高档。迷帝茶原来称“迷地”茶,清代将普洱茶列贡茶后,普洱府辖区内的很多优质茶也列为贡茶。
据传说米地茶因品质优良也列为清代贡茶,进贡清宫后受皇帝喜爱,赐“岁俸京师”匾一块。此匾由一块。此匾由界牌赵氏家族世传保存,在文革期间流失。米地茶因让皇帝迷恋而被称为“迷帝”茶,这个名字一直延用下来。
迷帝茶区的新抚乡属哀牢山系,山高林密,生态保护较好,在山中还有大量野茶山分布。在赵氏老茶园中还立有一个石牌,上书“迷帝茶源”,以示其地位之尊。
3. 大清光绪年制普洱茶
1. 大益茶
大益茶是普洱茶的开创品牌,也是中华老字号名茶品牌之一。在市场上的知名度非常高。
2. 下关沱茶
以普洱压紧茶为主要业务,在清光绪时期就非常受欢迎,发展至今,连续多次被评为国家级名茶。
3. 中茶
中茶成立于1949年,是国内知名度非常高的茶饮品制造商,多次以“国茶”的身份出席重大国事活动,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很高。
4. 老同志
主要专注于普洱茶,红茶,绿茶的生产与销售,旗下茶叶经过多项质量认证,畅销于全国,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喜欢。
5. 八角亭
八角亭成立于1964年,其普洱茶有极为独特的“勐海味”而出名,凭借优良的品质,独特的味道,已发展为全球影响力较高的品牌之一,深得顾客的信赖。
6.陈升号
是一家专门生产普洱茶的品牌,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致力打造最为优质的普洱茶,现如今,其品牌,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颇高的知名度。
7. 庆沣祥
在行业内的声誉很高,该品牌创立至今,秉承严谨,完善的理念,致力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一款好茶,以其真品质,真价值的特点获得顾客的青睐。
8. 澜沧古茶
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知名茶叶品牌,也是云南普洱茶十大名牌之一,以其独特的香味,优异的品质,红亮的颜色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
9. 福海茶厂
福海茶厂建立于1983年,是国内知名的大型普洱茶企业。
10. 雨林古树茶
雨林古树茶也是十大顶级普洱茶品牌之一,它选云南百年古树,手工制作。
它们各有各的不同,都是好茶叶。
4. 光绪年间普洱茶
茶砖出现于光绪年间,很多产茶地开始制作砖茶。由于从前茶农交给晋商的散装品,体积大,重量轻,运输不便,且需将茶叶装入竹篓,踩压结实后,再行载运,颇有耗损。为了适应茶商的要求,而出现了砖茶生产。最早出现的茶砖,始自光绪初年,其压制法极为幼稚简单,一般都是人工压制。从光绪四年(1878)以后,晋商们在砖茶的制作中逐渐采用了水力压机和蒸汽机加工砖茶。这种制造砖茶方法简单有效便于操作。可以说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最早在我国出现,就是因为茶叶贸易带来的,作为一段历史的纪录,茶砖真实的表现了清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历史面貌,以及近代科技在我国的发展演变过程。
5. 清代到民国有名的普洱茶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精品茶叶,号称“普洱茶圣”,值得消费者的喜爱和购买!
具体说明:典型民国初期易武茶区大叶种茶青,栗黄色,油亮光泽,有着顶好的野樟香,陈韵十足。水性圆厚顺滑、润喉微甜,茶气颇强,达到舌底鸣泉的极品境界。从其细韧绵绵,忽隐忽现,唇齿留香的陈年茶气中,品茗者可以明显体会到百年的岁月随着茶气,在全身经络潜巡流过,无形的在品饮者生命中多延长了上百年时光。
6. 清代普洱贡茶
应该是中茶红印最贵。
中茶七大印级顺序为大红印、甲级红印、大黄印、甲级蓝印、大字绿印、乙级蓝印、美术字绿印,20世纪50年代末,中茶牌商标登记使用,并运用在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推出的第一批产品(红印圆饼)上,由此揭开了风靡50年代(印级圆茶)浪潮的序幕。
在中茶公司所产的普洱茶品中,而冠以“八中茶”标志者且又“茶”字为红色者,只有红印普洱圆茶和红印云南沱茶,是空前绝后的。
红印普洱圆茶除了其身世价值外,茶品品质亦属现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其茶具备茶菁肥硕,条索饱满,颜色粟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及叶底柔软新鲜等品质。
除此之外,其中茶内正完全埋在茶饼中央,是旧式压模制造,使用古老制作工艺,无不是脐臼圆型饼茶。
茶汤厚酽、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的红印圆茶,是勐海茶厂得以在现代普洱茶史上笑傲群雄的依据之一。
7. 清朝普洱拍卖
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驰名中外的“普洱茶都”——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古普洱府原址)的普洱山下、龙潭池畔,是成立于1975年4月的原国营“普洱茶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29年成立的清贡茶厂)。1975年4月,云南当地政府在清朝普洱贡茶厂的旧址上建立了“普洱茶厂”。建厂之际,就被指定为云南省计划经济年代普洱茶四大生产厂家之一,其出口唛号尾数为4
8. 乾隆 普洱
此茶为普洱府所贡,乾隆皇帝饮后大悦御赐“普洱茶”的茶名,后经濮人制茶师改进工艺,使普洱茶在此后百年岁岁入贡,清廷皇宫逐步形成“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时尚与传统。
普洱府濮民茶庄被由于选料精细上等,制茶技艺超群,品质优良稳定,被钦定为朝廷贡茶。又是一年岁贡时,濮少庄主刚与磨黑盐商世家白家白小姐下聘礼准备结婚。不料濮老庄主卧病在床,只得让濮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同进京纳贡。
由于濮少庄主缺乏押运经验,马帮历经100多天风吹日晒雨淋,发酵后的普洱茶饼茶由原本泛青色转成褐色。正当濮少庄主与罗千总感到大祸临头之际,店小二冲泡后却发现此茶又香又甜,汤色由黄绿变成红浓,滋味变得甘醇爽滑。
9. 光绪普洱府志
生普工艺开始的记录如下:
最早记录始于唐代。1382年、1664年都有记载。
关于普洱茶,目前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唐代《蛮书》。“无采造法”,没有具体的方法,和一些调料,如辣椒、姜等熬制在一起吃,直到现在还可以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凉拌茶这道菜。真正出现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准确年代是在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里。
在1382年,明代关于普洱茶的记载也是没有系统的制作方式,“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在当时明代驻军的眼中,普洱茶就只是比喝水稍好一点。
1664年,《物理小识》记载的“蒸而成团”,已经是明确的工艺,“团”所指的是紧压的物块,包括饼、沱等都属于“团”。
再过了接近100年,在历史的记载中可以发现,炒茶工艺已经出现,且普洱茶的名称在1825年已经出现在了正史的记载中,阮福的《普洱茶记》写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经历了200年,从“蒸而成团”到“蒸炒并存”的阶段。再经过大概100年的时间,出现了和现在非常接近的加工工艺,炒后变软,然后揉茶,晾干即得毛茶,就是初制茶。1939 年李拂一所著的《佛海茶业概况》,已经把普洱茶的初制茶的工艺说得非常清晰:“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我们也发现了当时所说的泼水茶。
实际上,普洱茶的制作历史非常短,真正成熟的普洱茶制造工艺,从时间上来说,也就是和存茶的历史非常接近。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成立,部队进驻后把下属的所有茶厂,全部统一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50年代统一了加工工艺之后,就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部分,延续至今的普洱茶工艺,加工流程大致包括杀青、揉捻、日光干燥、精制分级、拼配蒸压成型五个环节。
初制方法为每次取鲜叶2~2.5千克置铁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茶,就是现在的云南晒青毛茶,当时叫“滇青”;复制包括毛茶精制和蒸揉二部分,精制是毛茶经筛、簸、捡,剔去片、梗、茶末,进行分级。
总体来说,与其他茶类相比,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目前能找到的专业级别的资料记载,是1950年出版的由黄崇焘先生所著的《制茶学》。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内容。首先云南紧压茶的制造是被单独列为一个章节的,在第30章,共分为四节,即毛茶的制造、沱茶的制造、圆茶的制造和藏销紧茶的制造。那么在1950年,云南普洱茶到底是怎样的制造工艺?
毛茶的制造,和1950年统一的工艺是一致的,即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必须注意的是杀青时的锅温,锅要烧到发红时再投叶,这就是当时的杀青工艺。沱茶的制造,像目前沿用的,包括勐海、下关、凤庆的沱茶工艺和配方,都和原有资料记载的很接近。圆茶七子饼的制造,由青毛茶作为原料蒸压,和现在完全一致。特别提出的是,50年代以前,年产量2000余担,而镇越县(易武)占了1500 担,四分之三的茶叶是镇越县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