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茶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阶段:号级茶时期(1733年-1949年)
自1733年第一个茶号:同兴号创办开始,普洱茶正式进入号级茶时期。它的兴起从侧面反映出普洱茶行业商标意识的觉醒,自此之后云南地区的各个茶号逐渐开办,如同庆号、福元昌号、宋聘号、车顺号等茶号陆续出现。
此后百年,各家茶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趋势。在此过程,一些势力薄弱的茶号逐渐被淘汰,或就此没落或被强盛的大茶号兼并。
发展到今天,幸存下的普洱茶号实际上早已不多。像福元昌这样的茶号,其历史往往已远超百年,他们大多凭借自身品牌背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发展壮大。同时,这样的历史背景又为其茶叶品牌自然赋能,使消费者对其产生了天然的品牌“崇拜”和品牌信赖。
更多的有着百年品牌历史的号级茶,他们大多凭借“拍卖”形式,C位出道,最近看到的一款百年蓝标宋聘号的拍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价格更是一路飙高,大有从百万打入千万市场的势头。
不过,过渡到现当代普洱茶发展时期,单纯倚靠自身品牌历史早已不能适应当下的普洱茶发展现状了。除了在深挖品牌故事的基础上引入一部分消费者之外,还应推陈出新,不断在现有产品上丰富产品形式,使其能更好适应普洱茶消费群体年轻化的趋势,以此来不断强化茶友对其的好感。
另外,这些茶号还可以在强大的品牌背景下变换宣传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换个形式“讲故事”。依目前的普洱茶发展形式,仅利用图文的传统方式进行宣传早已经行不通。因此,结合当下爆火的抖音、直播、茶旅结合等形式,带茶友深入普洱茶原产地,让茶友在极富体验感和参与感的茶事活动中,自然领会到普洱茶背后的品牌故事,或许比品牌一遍遍的强势历史植入要有用得多
第二阶段:印级茶时期(1950年-1972年)
提到这一时期,想必很多茶友脑海中会自然浮现一些概念,如红印、黄印、绿印等词汇。其实这些就算是印级茶时期的最简单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了。1949年以后,号级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印级茶的大幕开始拉开。
据官方资料显示,颜色上不同的所谓“印级茶”,在品种、数量上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正宗的“印级茶”主要以红印和绿印为主,其它的多是因为当时印刷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常年累月不同条件的仓储陈放,在包装上产生了色差,这为后来的“普洱茶造假”埋下了祸根。
不过,排除因历史局限性导致的因素外,这些印级茶多用料考究、工艺上乘,在普洱茶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颇高,并且很多茶品还被奉为了某些大品牌茶企的标杆茶,在普洱茶界倍受追捧。
第三阶段:七子饼时期(1972年-1989年)
这个时期是以云南中茶公司出品的普洱茶茶叶外包装上出现“云南七子饼”字样开始的,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正式成立为标志。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强化云南作为普洱茶原产地的标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商标意识的体现,避免普洱茶造假,致使假货流入市场,有损普洱茶声名。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这一历史时期应与“七子饼”这一概念或者说其成为普洱茶规格定制的最早时间相互区别。
早期的“七子饼”出现在清朝初期,主要是为了便于清政府各地方税务机关征收普洱茶税,方便计量而出现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只能算是一种普洱茶计量单位。所以,希望各位茶友不要产生对普洱茶的七子饼时期的认识误区。
其后,普洱茶的商标、版权保护,在“云南七子饼”这一具有象征性的标识之上,又有意识地增加了大票、内飞等防伪标的操作,使普洱茶造假难度加大。
总体来说,本文所说的普洱茶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主要是和人们的普洱茶商标意识的觉醒相互依存的,并随着人们版权意识的逐步提高而自然过渡到下一历史时期。发展到今天,虽然人们在版权保护,防止造假等方面多有创新,但对于无孔不入的普洱茶制假造假事实仍然防不胜防。
2. 普洱茶发展现状和市场分析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是加工普洱茶的原料。写普洱茶,得先交代晒青毛茶的制作过程。
1.杀青。杀青是绿茶生产的标志,是绿茶区别于红茶最重要的工序。杀青后,酶的活动终止了。红茶不杀青,酶的活动发酵时仍在进行,是一种酶促发酵过程。晒青毛茶大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3.晒干。日晒干燥是晒青毛茶区别于炒青和烘青的根本点。天晴时,薄摊晾晒;天阴时,茶叶就摊晾在火塘上吊挂的竹席上。晒青毛茶偶有烟味,原因就在于此。
历史上,云南晒青毛茶是手炒手揉,日晒干燥,设备简陋,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手工作坊。传统制作,保留了柔和的阳光、自然缓慢和仍在变化中的干燥过程,也赋予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制成品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将对其分类和销售情况、特别是普洱茶形成过程作一些简要介绍。
1.直接以毛茶形态销售和消费。省内产区和部分地区的农民、城镇中的部分居民直接饮用晒青毛茶,云南人称其为“大叶茶”。西北地区直接大量购买和销售晒青毛茶,在楚雄州广通火车站自然形成一个晒青毛茶交易市场。
2.通过筛分、风选、拣剔和分级,精制加工成滇青茶,产品有春蕊、春芽、春尖、滇配茶和春玉等散茶。春蕊用一级晒青毛茶斩头去尾提制而成,多数为芽毫,消费者形容为“白花花的”,说明原料细幼。春芽用一、二级晒青毛茶各半加工;春尖用中档晒青毛茶加工;配茶以中低档晒青毛茶加工,顺序有甲配、乙配和丙配;春玉是春蕊、春芽、春尖的副产品。云南省各茶厂均生产滇青茶,销往省内外。滇青茶经久耐泡,除一般饮用外,还宜作烤茶冲泡饮用。
3.经蒸揉或蒸压成型,产品有沱茶、紧茶、圆茶(后改名七子饼茶)、方茶、饼茶、砖茶、贡茶、竹筒香茶等压制茶,习惯上统称紧压茶。一般沱茶重100克,外径8.3厘米,高4.3厘米,主销四川等地。应客户要求历史上也曾生产过250克和125克产品。心脏型紧茶主销西藏,重量250克(1952年以前238克)。文革中,心脏型被改为砖块型,1986年又恢复心脏型生产,目前同时生产和销售心脏型和砖块型紧茶。圆茶(七子饼茶)形似月圆,是云南传统出口品种,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产品直径20厘米,中心2.5厘米,边厚1.3厘米,每个净重357克,7个一筒,计2.5公斤。饼茶(又称小圆饼茶),主销滇西北地区,每个净重125克,直径11.6厘米,边厚1.3厘米。20世纪50年代每个净重为100克。方茶销区与饼茶相同,重125克,正方形,规格为10×10×2.2厘米。普洱贡茶,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
4.以上晒青茶系列产品,经后发酵陈化,均可演变成普洱茶。后发酵不再是酶促作用。云南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茶叶运输人背马驮。为降低运输成本,各类晒青紧压茶相继出现了。一匹马驮运50公斤散茶,改为紧茶可驮运70公斤,运量提高40%,运费降低40%。漫漫茶马古道在消磨时间的同时,还在悄悄地重新塑造原始的晒青茶叶。在重塑过程中,微生物、水分、热量、空气等对普洱茶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通状况不断改善,运时缩短,陈化期不够,所以50年代初人工发酵普洱茶出现于香港。相对于自然发酵陈化的“生普” 或“原旧普洱茶”,人工发酵普洱茶被茶人称为“熟茶”或“熟普”。1973年4月,云南召开茶叶加工会议,率先安排昆明茶厂试验生产人工发酵普洱茶。人工发酵使用的原料统统是散茶,晒青紧压茶类不可能再重新渥堆发酵。1976年,“熟普”散茶压制的沱茶7663、茶砖7581面市了。同一时期,“熟饼”也走向市场。用晒青毛茶精制而成的滇青茶类,是近代为适应市场发展出来的品种,成本高,除个别片末茶后发酵用于袋泡茶外,云南一般不作为普洱茶原料使用。人工发酵普洱茶,基本上使用晒青毛茶为原料。
人工发酵普洱茶第一道工序是渥堆。渥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好坏。首先将茶叶匀堆,再泼水使茶叶受潮,然后把茶叶堆成一定厚度,盖麻袋或塑料袋保温,让其发酵。发酵期间的温度控制极其重要,温度低,发不起来,温度高,烧堆。视温度变化及时翻堆调节温度,才能够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堆积发酵,茶叶色泽变为褐红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扒堆晾茶,解散团块,散发水分,自然风干。待茶叶干燥,再进行筛分分档,制成普洱散茶。人工发酵普洱茶陈化期比生茶陈化期短得多。
最后注:(普洱茶的选材和制作方法要求很苛刻,稍有不注意会影响好味道的哦,请你小心)
3. 普洱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9年,我国普洱茶种植面积达到670万亩。产量约为15.5万吨,较前一年度上涨1.5万吨,同比增长10.7%;农业产值约78.3亿元,占全国茶叶农业总值的3.26%。“普洱茶行业产量产值都实现了稳定增长。”
日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服务部主任李佳禾表示,随着加工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前景不断趋好。
4. 普洱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2017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615万亩,总产量达40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17万吨)。茶叶初制所(厂)8000多个、精制厂1000多个,精深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二,2018年,全省茶叶面积增至630万亩,综合产值843亿元,
2019年年底,茶产业在三产融合中跨越发展,全省实现茶叶总产量43.1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36亿元。
5. 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现状
双循环对普洱茶有影响,而且是积极的影响!双循环以不同角度格局来构思和布局未来茶叶的发展战略,茶产业如何实现跨越与发展,实现相互赋能,融合互促的新生态!所以双循环不仅对普洱茶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茶产业都会有积极的好的影响!
6. 普洱茶发展趋势
前景好。因为一元一杯的普洱茶,价格的走势跟产区茶产量、成茶质量、整体市场环境、国度政策的影响等息息相关,普洱茶的价格走向将越来越理性化和透明化。
随着监管制度的增强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价格尚未被炒高产区的优质普洱茶的市场前景,值得等待。
7. 普洱茶的发展现状
直播昵称中“月半弯”音译为“月半湾”这个普洱茶品牌。而他的简介中也表明货源来自大厂,主播的茶叶品种比较单一,只有普洱茶这种。
普洱茶一般是以大树茶和老树茶制作为主,因为普洱的产地大多在云南等地区,那边的老茶树和古茶树相对更出名一些。同时在简介中主播也表示出对茶叶品质、物流的保证,更有专业售后作为后盾保障,给足粉丝购买信任感。
8. 普洱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是的,可以参照之前丽江和大理还有西双版纳的投资发展曲线,大概就可以看到普洱茶小镇未来的发展前景了,而且这几年普洱市的旅游行业每年都超出40%左右,这是多大的商机啊,现在我身边的朋友们都在研究去那边投资呢,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