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茶一年摘两次(普洱茶一年摘两次好吗)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20 23:28   点击:14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普洱茶一年摘两次好吗

不同品种的茶,可以冲泡的次数不同。如果是红茶、绿茶和花茶,一般可以冲泡3次左右。如果是乌龙茶,一般可以冲泡4-7次。如果是红碎袋泡茶,一般可以冲泡1次。如果是普洱茶,一般可以冲泡3-5次。根据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的分类法,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绿茶包括: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2. 普洱茶一年采几次茶

普洱茶一般能泡3~5此,具体需要看个人口味,以及茶叶的量。

  一、茶壶的选择。泡普洱茶需要选择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茶壶冲泡,较能避免茶泡的过浓,材质最好是陶壶、紫砂壶或老岩泥茶壶等。

  二、是茶叶的处理。冲泡时,茶叶分量约占壶身的1/5。若是普洱砖茶,则需要拨开后,置放约2周再冲泡,味道较佳。普洱茶可续冲10次以上,因为普洱茶有耐泡特性,冲泡10次以后的普洱茶,还可用煮茶的方式进行最后利用。

  三、泡茶的水温。普洱茶的茶味不易浸泡而出,必须用滚烫的开水冲泡。第一泡在开水冲入后随即倒出,再用此茶水来烫杯,这个过程称为洗茶。

3. 普洱茶一年采摘几次

生普工艺开始的记录如下:

最早记录始于唐代。1382年、1664年都有记载。

关于普洱茶,目前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唐代《蛮书》。“无采造法”,没有具体的方法,和一些调料,如辣椒、姜等熬制在一起吃,直到现在还可以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凉拌茶这道菜。真正出现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准确年代是在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里。

在1382年,明代关于普洱茶的记载也是没有系统的制作方式,“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在当时明代驻军的眼中,普洱茶就只是比喝水稍好一点。

1664年,《物理小识》记载的“蒸而成团”,已经是明确的工艺,“团”所指的是紧压的物块,包括饼、沱等都属于“团”。

再过了接近100年,在历史的记载中可以发现,炒茶工艺已经出现,且普洱茶的名称在1825年已经出现在了正史的记载中,阮福的《普洱茶记》写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经历了200年,从“蒸而成团”到“蒸炒并存”的阶段。再经过大概100年的时间,出现了和现在非常接近的加工工艺,炒后变软,然后揉茶,晾干即得毛茶,就是初制茶。1939 年李拂一所著的《佛海茶业概况》,已经把普洱茶的初制茶的工艺说得非常清晰:“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我们也发现了当时所说的泼水茶。

实际上,普洱茶的制作历史非常短,真正成熟的普洱茶制造工艺,从时间上来说,也就是和存茶的历史非常接近。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成立,部队进驻后把下属的所有茶厂,全部统一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50年代统一了加工工艺之后,就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部分,延续至今的普洱茶工艺,加工流程大致包括杀青、揉捻、日光干燥、精制分级、拼配蒸压成型五个环节。

初制方法为每次取鲜叶2~2.5千克置铁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茶,就是现在的云南晒青毛茶,当时叫“滇青”;复制包括毛茶精制和蒸揉二部分,精制是毛茶经筛、簸、捡,剔去片、梗、茶末,进行分级。

总体来说,与其他茶类相比,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目前能找到的专业级别的资料记载,是1950年出版的由黄崇焘先生所著的《制茶学》。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内容。首先云南紧压茶的制造是被单独列为一个章节的,在第30章,共分为四节,即毛茶的制造、沱茶的制造、圆茶的制造和藏销紧茶的制造。那么在1950年,云南普洱茶到底是怎样的制造工艺?

毛茶的制造,和1950年统一的工艺是一致的,即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必须注意的是杀青时的锅温,锅要烧到发红时再投叶,这就是当时的杀青工艺。沱茶的制造,像目前沿用的,包括勐海、下关、凤庆的沱茶工艺和配方,都和原有资料记载的很接近。圆茶七子饼的制造,由青毛茶作为原料蒸压,和现在完全一致。特别提出的是,50年代以前,年产量2000余担,而镇越县(易武)占了1500 担,四分之三的茶叶是镇越县生产的。

4. 白茶一年摘几次

我们以一年、三年、七年为分界点来谈。

1、 一年茶

一年的白茶,新采的鲜叶通过天然的制作工艺,才“初长成”,茶叶中各种各样的成分都还在一个固定值。干茶色泽灰绿,白毫满披,汤色杏黄,滋味鲜爽,一切都是最鲜嫩的样子。

经过了一年的时间,白茶中的成分进行氧化已然发生了变化,黄酮、咖啡碱等物质含量略微增加,此时的白茶已经属于“陈茶”了,老白茶所具有的特点,已经能够呈现出来。所以说一年的白茶算“老”,但“老”得不明显。

2、 三年茶

三年的白茶在外观和内质都产生了变化。干茶颜色变暗,汤色较一年茶深,滋味柔和些许。其药用价值也相对提高。三年白茶也属老白茶,氧化程度相对一年茶较高。

3、 七年茶

七年的白茶,毋庸置疑是“老”茶了,其干茶色泽由暗绿色转化成褐色,甚至黑色;滋味更加醇和,茶性转为温和;保健功效更加强大。可以说是资深老白茶。

通过这些具体的年限作为分界点,我们可以发现,白茶的老是循序渐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老”。

没有发霉的前提

陈放过程中,如果遭到雨水淋湿,或是处于不通风的环境中,白茶容易发霉。发霉了的白茶,即使存放再多年,也只是“坏掉的茶叶”。

没有收藏价值,没有品饮意义,更不需要去追究其“老不老”了。

老白茶怎么才算老?实际上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在没有发霉的前提下,年份越久越老。一年以后的白茶都可以称之为“老白茶”。

而能不能成为资深老白茶,就要看年份以及收藏者的细心

5. 普洱茶一年摘两次好吗知乎

普洱不论青饼、熟饼,洗茶后(沸水冲入1秒内倒出),开汤10-30秒内倒入公道杯进行分茶,7、8泡后,可以根据个口味延长冲泡时间(1-3分钟)出汤。一般可以冲泡13-18次。(4-6克茶,五、六人喝,每人1两的瓷杯。)如果达不到,估计非正品!

6. 一年摘几次茶

答:

信阳毛尖一年采摘三次,所谓“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摘”,便是就信阳毛尖的采摘而言的。其中以春(谷雨前采摘)、秋(白露后采摘)茶为上品,并有“早茶留着送朋友,晚茶留着敬爹娘”的民谚。从全球看,世界上已有58个国家种植茶叶,但它们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引种过去的。

7. 云南普洱茶一年摘几次

普洱茶属云南大叶种茶,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特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质软,茎粗节间长,新梢生长期长,韧性好、发育旺盛。普洱茶可多季采摘,采摘标准以一芽两叶为主,某些品种会采摘一芽三叶,要求嫩度的普洱茶只采初萌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要求原料细嫩匀净。

做成饼、砖、碗臼形的大宗普洱茶主要采用一芽四五叶或对夹三四叶的茶鲜叶,以保证普洱茶的品质特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