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景谷茶厂七子饼茶
在现行普洱茶的国家标准定义(GB/T 22111-2008)中解释:普洱茶是在一定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独具一定品质特征的茶叶。
普洱茶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按外观形态分普洱散茶、普洱紧压茶。
云南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紧压之后就是普洱茶(紧压茶)生茶,晒青毛茶渥堆发酵之后就是普洱茶熟茶散茶,熟散茶紧压之后就是普洱茶(紧压茶)熟茶。普洱熟散茶按等级划分,特级、一级到十级共11个等级。
普洱茶的形制有很多,常见的就是饼、沱、砖,比如历史有名的“号级饼”、“印级饼”、“七子饼”,7581砖茶,下关沱茶。另外还有茶柱、竹筒茶、小沱茶、金瓜贡茶、等等。
从普洱茶的产区来讲主要有三大产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和版纳茶区。临沧茶区以勐库茶、冰岛茶、昔归茶出名;普洱茶区有景迈茶、景谷茶、邦崴茶出名;版纳茶区有班章茶和易武等古六大茶山。
从存放环境和条件来讲,分为干仓普洱和湿仓普洱。
从存放时间来讲,普洱茶分新茶和老茶。1-3年的普洱茶,一般称为新茶,3-5年的普洱茶称为旧茶,10年以上的普洱茶可以称为老茶。普洱茶人当中流传着一句话叫喝熟茶,存新茶,品老茶。
2. 中粮云南七子饼茶
中粮七子茶饼臻品黄印熟茶的话啊,味道比较浓厚吧,然后有点涩有点苦,比较适合熟茶人合,然后合起来的话回味无穷,但是清香味比较淡
3. 云南景谷白龙茶厂七子饼茶
一 历史上的普洱茶种类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
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
二 现代普洱茶的种类
由于流传久远,品赏,收藏者众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变化,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单宁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较为温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制成,并利用时间的延伸,产生越陈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利用人工陈化工艺,通过调配合适的温度,湿度,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性变得温和,茶味得到改变。
(二)依保存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
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
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
(三)依外形分类
茶饼: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g,每7个为一筒,每筒净重2500g,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g,250g,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g-5g。
砖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g到数千克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每条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张茶叶制成的条索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了解普洱茶的分类,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三 普洱茶树
云南大茶树包括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大茶树。
适宜制菁的茶树种类:
1 野生型乔木茶树:这种树的高一般在3m以上,出于原始森林中,承自然雨露。茶菁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5cm-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
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弱,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
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这种茶容易导致腹泻,并不适合饮用。
2 栽培型野生古茶树:这种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
5-3m。茶菁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3-5cm,成叶长可达6-15cm。叶身较乔木叶片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
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高扬,口感较野生型略水薄而刚烈。
3 茶园野放型:云南许多晒青茶来源多属于野放茶。这种茶经茶园栽种后少有人工管理,不洒人工化肥与农药,只稍微锄草与整理。野放茶茶龄在50年以上,树高约1。5m-2m。
此茶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4 茶园茶:茶园茶是我国茶业界公认的好茶种,茶叶中内含物浓度高,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采取灌木茶园生产管理。茶园茶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越重。
茶园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且留存时间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适制普洱茶的茶树品种:
1 勐海大叶茶,2 易武绿芽茶, 3 元江糯茶, 4 景谷大白茶, 5 云抗10号 , 6 云抗14 号, 7 云选9号, 8 双江勐库大叶种, 9 凤庆大叶种。
4. 中茶云南七子饼
中茶牌 金质中茶8781 生茶,外形紧结端正, 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酽厚回甘,叶底粗壮,经久耐泡。
厂家 : 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规格 : 380克/饼
净重 : 380克
工艺 : 生茶
外观 : 饼茶
年份 : 2007
原料 :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标准 : --
保质期 : 越陈越香
5. 云南七子饼茶鹏程茶厂
孔雀之乡七子茶饼分等级在100~300左右。
孔雀之乡七子饼为黎明茶厂孔雀之乡七子饼茶,原料系勐海茶区的优质晒青毛茶,外观褐红,条索油润,汤色较浓,香气纯正而浓郁,口感滑润且甜美,在制作工艺上发酵技术高超、制作工艺细致。充分体现了勐海黎明茶厂熟茶的优点
6. 云南七子饼茶谷花茶
08年份8853云南七子茶园289的价。七子饼茶产自于云南地区,别名又叫做“圆茶”,是一种陈年发酵茶,七子饼茶的口感清、甜、糯、陈、醇,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尤其是陈年七子饼茶,更是难道的珍藏品。七子饼茶,冲泡后,汤色红浓明亮,香气浓郁、持久芳香;细细品尝下,滋味醇厚、爽口,回味饶舌,回甜速度快,有满口芳香的口感。
7. 云南远年茶业有限公司七子饼茶
云南下关七子饼茶(8673)是由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专属产品,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用西双版纳茶区的大树春茶为原料,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加工技术制作而成。
其饼型紧密,厚薄适中,色泽乌润金毫凸显,冲泡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浓郁,入口醇爽,回甘快,综合口感很好。
8. 云南七子饼茶景迈
普洱茶有什么好品牌?
大家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普洱茶本身含有脂肪分解的脂肪酶,这种脂肪酶对于脂肪的分解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很多正在减肚子的人们可以起到脂肪的消化和消耗作用,而且,普洱茶还可以养颜护胃。
普洱茶的好的品牌很多,小编在此简单介绍几个:
大益普洱茶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生产的知名品牌,是普洱茶标杆和经典代表,其中大益7572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的标杆,大益7542被誉为评判普洱生茶的标杆。
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公司以景迈万亩古茶园为依托,拥有高产优质茶园5000多亩,茶叶初制所9个(邦崴茶厂,芒景茶厂,竹塘云山一茶厂,竹塘云山二茶厂,富邦昔丙茶厂,东朗龙谭茶厂,木嘎哈卜吗茶厂,木嘎巴拉地茶厂和糯埂茶厂),年加工能力可达3000吨以上,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
如今的下关沱茶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41年的云南省国营茶厂——下关茶厂。既然以“沱茶”二字作为该集团名字的元素之一,可想而知下关的沱茶最为出名。其中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茶品。关于下关的沱茶,这里还有句俗语,“生喝下关,熟饮勐海”,这里的下关指的便是“下关沱”。
“八角亭”是黎明产品的注册商标,其源于佛家美丽的传说,意喻黎明茶人凭借优质的茶叶产品与四面八方的各界人士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共享美好的生活。正如黎明茶人的愿望,“八角亭”牌普洱茶在各项茶事活动中屡获殊荣,如广州国际茶博会特等金奖、金奖、孔明茶祖金像奖。“八角亭”品牌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八角亭”品牌被评为“云南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云南省名牌产品”。黎明茶厂也因此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中茶”商标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悠久的商标之一了。2006年,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中茶)经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近年来,茶界出了许多孔雀,中茶也不示弱,而且出的是六星。作为一家老字号,或者可以说是普洱熟茶的启蒙商标之一,中茶的茶品自然也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
以上是我的回答,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到您,不周之处请见谅,谢谢,喜欢就关注一下老刘,我们一起探讨和努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