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能让自己的散文被更多人看到欣赏?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06-17 19:02   点击:96  编辑:水贤   手机版

作为写作爱好者,写出的东西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获得别人的赏识。这对自己也是肯定和激励。但要做到这点,必须是佳作珍品。要求作者用心去写。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一,要真。反映生活真实,表现自己真情实感。不做无病呻吟之举。这样,才能发动读者。

二,对人要有启示。把自己对人对生活的真正感悟呈现给读者,让他们产生共鸣。

三,要美,要有趣。一是讲形式美,构思巧妙。二是语言有趣。特别是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提高表达效果。

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然。抒情说理,功成自然,切不可生拉硬拽,让人别扭生厌。

有哪些适合一个人静静读的散文集?

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人静静的阅读散文,农夫很高兴为你推荐一下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贾平凹的早期散文作品《月迹》,《爱的踪迹》,和《心迹》。

说起贾平凹,大部分人都喜欢他的获奖小说作品,其实贾平凹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是远远高于他的小说作品的,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作家孙犁不但非常高兴为他的散文集作序,而且曾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现,当代文学硏究等全国一流报刊上,极力推荐贾平凹的散文作品。

孙犁说,他自从读了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后,不知什么原因,以后凡遇到贾平凹的散文,都忍不住要翻开看看。而且这种看是完全出于自愿的,是很自然的。

贾平凹从小生活在秦岭深山中,他对于山村的人文,自然环境相当熟悉。这一点具体表现在散文作品中的特色,即是内容广泛,山泉,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描写真实。再加之作家自已细致而入微的观察,描写,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读来倍感亲切。

贾平凹的散文作品除了题材广泛外,最大的特点是内容中既有作者自已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个人内心情绪的变化,又富含哲理性。而这种哲理性,完全来自于作家自己对人生,世事的认知,而决非其它人言论的从复。正如老作家孙犁所评价的,贾平凹的散文细而不腻,信笔直书,转折自如,不火不瘟。读来艺术感觉细致,出于自然,沒有造作,含蓄而引人入胜,完全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

不知农夫以上所作的推荐介绍,能否引起你的阅读兴趣?

如果一个人诗写得好,那么他的散文也写得好吗?你怎么看?

我认为一个人诗写得好,他(她)的散文也应该写得好。

虽然两者从体裁上有区别,表面形式的写作上有区别,但是它们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

诗的写作讲意境,韵律,情感和思想的融入,有一定的格律规范,并要以精炼的语言和含蓄的手作手法,以多种修辞方法来表现。

散文主要是从文体形式上是不集中的,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体现主题思想,语言自由,多以白话为主。但依然是表达情感突出思想的本质,与诗词的本质是相同的。

对于写得好诗,语言的修饰上就有扎实的基础,对写作散文的语言上应该更加精美。比纯写作散文之人更具优势才是。还有写诗之人往往学识渊博,引经据典更能手到拿来。表现情感描写及思想的融入上更加生动形象,所写散文应更具魅力,意味深长。语言美好,思想突出明了和集中,应更令读者亲睐才是。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诗写得好,散文也应该写得好。

散文诗歌,算是头条情感领域里面的吗?我感觉有些蒙圈,怎么才能分得清?

散文诗歌可以表达情感,应该属于情感类,但它是一种文化,也应该属于文化类,还应该属于美文类。一种东西根据不同属性分属于不同门类,很正常。

这是一个作品分类标准的问题,如果按照文学题材来分类,散文和诗歌应该归属于文化类,但今日头条的产品分类并没有按照这一标准分类,或者说分类不清晰,有些是同属多个分类领域,比如,书写情感的散文和诗歌,既可以归属文化类,也可以归属情感类,或者其他分类。这个不是头条用户的问题,是头条平台产品分类标准如何确定的问题,建议今日头条继续优化产品设计,让用户体验更清晰、更舒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