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茶则怎么保养?
茶则,是茶道六用之一,是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首先在于防止暴晒变形。
2竹子喜水,所以茶盘可以时常保持薄水滋润。时常使用摩挲,长久可以使得竹子表面有一层包浆般的较深色泽。避免阳光直射,越经常使用寿命越长。
3长时间不用,要用吸水布擦干后放在通风避光的地方;简而言之就是:尽量经常使用,保持茶盘不干燥不暴晒。
二、茶秆竹可做什么用处呢?
全世界的竹子种类1200余种,中国大概有500多种。
特点:不同的竹子一般区别在它繁殖类型、竹秆外形和竹的形状特征。按繁殖类型,竹分为三大类:丛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 竹竿一般都是很长的,粗细因品种而定,不同品种竹子的形状也不同。
用途:竹子的用途有很多种,如竹筒蒸饭,竹筒酒,竹条等等。
益处: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而且有些品种的竹笋可以食用,含有很多营养物质,对人身体有很大好处。
三、12月茶文案?
#100句茶文案
1.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
2.茶有益,茶有大益
3.用心做茶,做好茶
4.杯川红,品味四川
5.纯正易武,十年匠心
6.小产区,祥源茶
7.三百年非遗技艺传承,武夷岩茶品质标杆
8.300年家族传承只为一杯茶
9.让您知道大树茶的味道
10.好茶为您,始终如一
11.山一茶,峨眉雪芽
12.平常心,竹叶青
13.大气明理,知己好茶
14.一杯清茶,一抹清香
15.一股来自大自然的清香
16.好茶喝出健康来
17.一茶、一罐、一泡,尽享惬意人生
18.茶,从不高深晦涩,但足够宽广博大。
19.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
20.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21.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
22.写茶之味,快意通达,
23.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24.写茶之形,唯美惊艳,
25.黄金碾畔香尘细,碧玉瓯中白雪飞。
26.写饮茶之感,就更引人入胜了,
27.茗津七碗腋生风,自在逍遥驾日虹。
28.十片建溪春,乾云碾作尘。
29.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
30.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31.仙人应爱武夷茶,旋汲新泉煮嫩芽。
32.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33.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4.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35.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36.芳香清意府,碧绿净心源。
37.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38.看风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
39.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40.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41.美酒千杯难成知已,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42.茶给了时间味道
43.楼阁雅室中,叶蜷舒春,素琴漫卷。曲几石屏内,云脚初开,花浮乳凝。
44.人间草木,悲喜枯荣。人与茶,杯盏内,尽显精髓。
四、竹和茶叶的好句
咏竹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沈约】 体裁:【】 类别:【】
无人赏高节。
徒自抱贞心。
咏竹
年代:【唐】 作者:【唐彦谦】 体裁:【七绝】 类别:【】
醉卧凉阴沁骨清,石床冰簟梦难成。
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
西山兰若试茶歌
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如傍芳丛摘鹰咀。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澈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辨煎,相君有录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自煎俄顷馀。
木兰醉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步风尘。
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歧石人。
五、描写竹子的散文领略竹子的气节
竹子,四君子之一,是君子之花,有着超凡不俗的品格。很多 散文 都有写。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描写竹子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竹子的散文:翠绿的竹子 路边一片翠绿的竹子,它的叶子、杆儿比前几日更加绿了,一株株挺拔地站着,它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竹杆儿细细的,它们一年年悄悄地变粗了,在不知不觉中长高、长壮。竹子旁边是绿色的三叶草,三叶草嫩嫩的、绿绿的,多么柔然的一片草地,像轻软的一片绿色的丝绸。
竹子附近的草里还有许多野草的种子,它们现在还在土里睡大觉。夏天来临时,它们才开始发芽,经过夏天的一场场大雨,它们就开始疯狂地生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蛮横地爬满竹子的杆上、叶上,它们的枝叶繁茂,在七八月份连绵的雨季里。它们狂长的藤叶将竹子的腰不几日就压弯了,竹子的腰越来越弯,近乎垂到了地面上。野草却开出了蓝色美丽的花,花儿布满它们的繁茂的枝叶间,野草显示着自己的强大,自己的无比美丽的蓝色小花。野草的枝叶浓密地连在一起,这片竹子仿佛消失了,这儿成了一片野草的山,山上蓝色的山花烂漫。
有一次竹子身上的野草变少了,那应该是看不过野草蛮横的人将竹子身上的野草使劲地扯下来了,可没有过多久,野草就卷土重来,竹林又变成了野草山了,蓝色的花而仍然开满野草的山上。之后就一直是竹子在和野草每年战斗着生长着。
春天的竹子挺拔可爱,亭亭玉立,一脸快乐的样子。夏天,野草开始了强盗似的侵略,这片竹子成了野草的天地,野草开出最美丽的蓝色的花,竹子不甘屈服地弯着腰,生长着。深秋,野草变成了厚厚黄色的落叶山,在冬天的严寒中,那黄色的落叶厚厚地堆积在竹子的下面,竹子在飞舞的 大雪 中又挺直了腰板,青翠清新而又漂亮。这就是竹子,竹子不在乎野草,毕竟它们是要消失的。
那边每天都有卖竹筒甜米的,多是学生在买,每次我都会买,看着竹子的绿色,闻着竹子的清香,甜甜的竹筒米也变的好吃多了。小的时候看过一个电影,里面的人在山里的竹林里,在翠绿的竹筒里装上白白的米和清清的泉水,然后在篝火上蒸出香喷喷的竹筒米饭,那时的我曾经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和他们一样,用翠绿的竹筒蒸出热气腾腾的米饭。到现在我的愿望也没有实现,因为我没有去过山里,也没有见过山里的竹林。直到现在每每看见翠绿的竹子,就想起翠绿的竹筒里的竹筒米饭来……
我们原来住的院子的后面有一条偏僻的小路,小路的另一边是一个竹器厂。我曾经常常站在窗前,看着一车车翠绿的竹子被运进竹器厂大大的院子里,曾经多少次,我觉得那些翠绿的竹子很可怜,它们应该呆在安静的竹林,尽情地享受阳光。竹器厂看门的人是一对夫妻,妻子经常抱着一个男孩,两个长长的辫子,她不是那种利索的女人,也许是因为经常抱着孩子的缘故吧。每次拉竹子的车到了时,总是要响半天的“嘀嘀”声,她才抱着小孩出来,不慌不慢地开着大门的锁,然后又不慌不忙地将大门一扇一扇地推开。清晨,看门的女人常常站院子里慢慢地梳着自己的长长的辫子,她的表情几乎很少变化,一直是那样的稳。每天的中午在这条偏僻的小路里,偶尔有经过的卖菜人,一车嫩嫩绿色的青菜,一车红红的西红柿,他们吆喝着,看门的女人会打开门,问着菜价,抱着自己的儿子和卖菜的人不紧不慢地讨价还价,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菜价,她笑着,拿着买的菜,抱着自己的儿子进了大大的铁门里。她的丈夫几乎不在院子里待,总是在清晨就骑着走了,中午回家,然后又离去,可能在外边上班吧,她的丈夫寡言少语,一年四季脸几乎是一个表情,从来没有见过他笑过。他们有一个女儿,是之后上学时才从老家带来的,自从女儿来了以后,她的丈夫就经常接送女儿。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那个女的还是那样的没有多大变化,她的丈夫却老了许多,一天她的丈夫从大铁门里出来了,推着自行车,头发几乎是花白的,仿佛刚刚从化妆室里出来,他的脸在泄露着他的年龄,也许他原来就是少年白发,只不过是最近忘了染发了,我在想着,也许他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
我总是在汽车“嘀嘀”响时,就站在窗前,看着车上的粗壮的翠绿的竹子,又开始了自己的惋惜,有时竹子上面还有绿色的竹叶,在随着车的开动摇晃着。
在安静的清晨,我曾经常常看着院中的绿竹子,觉得躺着的绿色竹子也早已醒了,竹子在回忆自己安静的竹林,清晨新鲜的空气,鸟儿清脆的叫声,竹林里风儿的沙沙的声音;在秋天的雾中,我曾常常看着院中的绿色的竹子,想像着竹林在乳色的浓雾中多么的美丽,像一位位亭亭玉立披着白色的纱巾的女子,清秀而又美丽,我在竹林里,不断地向前走着,一会儿站在这株竹子的旁边,一会儿又站在那株竹子的旁边,我像一位仙女一样的神秘,和竹子在捉着秘藏,茫茫的白雾中,竹子在寻找着我,寻找着穿着白色的纱裙的我。在冬天的纷纷扬扬的雪中,在朦朦胧胧的春雨中,在夏天的大雨中,我总是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绿色的竹子,我离它们是那样的近,那样的熟悉,可又心里却一直充满了对竹子的淡淡的忧伤,我不愿意看见竹子被做成竹椅、竹床、竹凳,还好这些做好的东西我一次也未看见过,它们都被从竹器厂的前门拉走了。
经常见到竹子,总是比较细的竹子,有一种冷清的感觉,竹子就像一位喜欢独处的人一样,也许因为竹子总是待在一处安静的地方。它静静地将一年四季的绿色带给我们,朴实而又默默无闻。
描写竹子的散文:水边的那片竹子 小时候,就很喜欢竹子,感觉她爽直、挺拔,修长的叶子,婆娑的身姿,宛如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又因他自强不息、凌霜傲雪、清雅飘逸,又颇具顶天立地君子风范!
学生时代时,读了一些关于竹子的 文章 ,看到过许多竹子画卷;记忆较深的是袁鹰的《井冈翠竹》、郑板桥竹诗竹画,如今回想起来,脑海中还飘荡竹子幽远、宁静的清香。
竹子情节波澜再起,源于生活的这片土地,周围不远的地方经常会出现一片片墨绿的竹林,特别是在深秋、冬季,放眼竹林,绿的扎眼,轻风拂过,更是摇曳多姿,却也正直不阿。
几天前,搬入新的宿舍,屋内空荡荡的,衣服无处晾晒,不由就想起中空外直的翠竹来,碰巧丁师傅也需要一根竹子,过 春节 悬挂鞭炮,就一路奔竹园而去,我对丁师傅说:“带上砍刀吧”,不料,丁师傅却开心的笑了,说:“不用砍刀,要用?头”,我心想,平时人常说,砍竹子,几乎不说挖竹子呀?
带着疑惑不解,我们俩带上?头一路奔竹园而去,竹园主人就住在竹林旁,几间房舍依山而建,在院落前面不远处,就是碧波荡漾的一湾塘水,园主和丁师傅很熟,他热情好客,让我们自己去那片竹园。
竹林不远,园前有一块高地,站上高台,远看竹园墨绿一片,周围是飘渺升腾的薄雾,清澈的塘水缓缓流淌着,径曲道幽,水流的狭窄处,上面铺有简易木桥,穿桥而过,即可步入竹园,时间正值隆冬的清晨,墨绿竹叶片上挂满了冰霜,晶莹剔透,更辉映出竹子的绿意。
虽天寒地冻,但林、桥、水、雾,触动了我的思绪,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人之龙凤卧龙的居所,不正就是眼下场景吗?一泓湾水、简易木桥、草庐几间、袅袅烟雾、曲径竹林。遥想当年,三国枭雄刘备,带领结义二弟策马扬鞭,三顾茅庐、求贤纳士、逐鹿中原,终于一举成名。如今,虽时过境迁,但在卧龙故里南阳,见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踩着厚重的竹叶漫步竹林,放眼看去:翠竹林立、直冲云霄,每一根竹子都不失挺拔秀美,虚心空灵,欣赏着竹林风光,竟忘了寒冷,思绪索性也天马行空,从现在穿越到了顽童,在记忆的长河里,浏览的驿站是我生活过的片片断断,点点滴滴,其中不乏有许多,对竹子充满崇敬的烙印,丁师傅已经挖好了几根竹子,见我失魂落魄,问非所答,不由问起缘由,我回答说:刚才,我的思想、灵魂已回归了从前!丁师傅笑了。
带回竹子,我根据房间长宽,仔细丈量尺寸,用心剪裁,并虔诚的用抹布,把竹竿擦了一遍又一遍,这样做,不但晾衣服时能保证衣服的干净,更重要的是,我从心底对竹子怀有爱慕之心!
每当劳累了一天,疲惫的回到住室时,只要看看那些可爱的竹子,我的生命活力就会重新被点燃,青青的翠竹,宛如我人生的翠竹!
描写竹子的散文:竹说 一周阴雨绵绵,把苏州小城洗刷得阴阴柔柔。周日闲坐于阳台,终于盼来雨停云霁,偶有薄日探头。
在天气晴好心情好的日子里,坐在阳台上那把老滕椅上,一杯茶,一支烟,一本书是我的最爱。有时也会将视线移开书本,望着眼前几颗已高于阳台的玉兰树,翠绿的枝叶在春风里摇荡而若有所思。
楼下张老师家的小庭院,在他如园丁般几年打理中渐渐成形,水池假山花草竹木有着园林般的韵味。一丛青竹今年也窜高拔节得长到了我的阳台外,垂手可抚。当年未能买到一楼那带有几十平米院子的遗憾,又在心头萌生。对自然山水风物的钟爱,一直幻想着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内幽兰,窗外修竹的田园雅趣。或于院子里伺花弄草,或沉浸于窗前的满目青翠。看样子,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
窗前一丛竹,轻轻不自语,望着眼前青嫩的竹梢,嫩绿的叶脉尚未完全打开,由粗及细的竹节稀稀疏疏,纤纤矜持,难掩羞涩。一阵微风如少女舞动的裙?,婀娜生姿。也让杂芜的心清净了许多。
曾去过浙南的竹海-安吉,那满山遍野碗口粗的茂竹让人感慨,远远望去延绵的山川满目翠竹青青,幽竹深深,山风过处沙沙作响,浪涌云翻。走进竹林清凉一片,而雨后的春笋更是时令佳肴。对竹子的开发利用已造福了一方百姓。
苏州的竹不同于浙南,见乎见不到碗口粗的参天大竹,也没有竹海翻涌磅礴的阵仗,少了大气有着自有的柔性,多植栽于园林庭院,街角池畔,以观赏为主。 我喜爱竹的阴柔之美 更喜爱竹的那种独傲不屈特性;如:清.郑燮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文人墨客笔下的“岁寒三友”少不得它,“四君子”也少不得它。
竹-已然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 文化 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