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砂壶烧制方式
宜兴紫砂壶按传统的烧制方法是用原有的古龙窑材火烧成。现在一般用天燃气窑或者电窑来烧制,温度火控更易掌握,成品率有很大的提高。
2. 紫砂壶烧制方式说是其它烧制方式
不能。
紫砂壶的烧制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专门的窑来烧,而不是说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烧了;并且,烧制紫砂壶还需要一定的经验,如果没有烧制紫砂壶的经验,也是很难烧制出来一把好壶的。
烧制紫砂壶的全过程:
1、把紫砂壶的泥胚装进匣钵或棚板等承载物,主要目的是避免紫砂壶胚体受到污染而产生缺陷;
2、把窑温提高到105°C,这个时候壶胚中的水分蒸发,整个过程大概是30分钟左右,所以这个温度也要保持30分钟。
3、窑温继续提高到500°C,这个时候水分已经蒸发完毕,壶胚中的结构水开始分解;
4、石英体膨胀窑温达573℃时,泥料中含有的石英颗粒膨胀,体积增大0.84%,晶型转变。氧化物显色窑温在600℃~1050℃时,泥料中的氧化物分解,壶体开始显色。保温求定型窑温在1050℃~1200℃时,坯体烧结定型,要停止加温并保温,以平衡窑内温差。
5、开始降温,但不能直接把温度降到最低,而是先把温度迅速降到700°C左右,此时制品处于熔融状态,壶体不会开裂。
6、继续冷却把窑温降到400°C左右,这个时候的温度已经对紫砂壶不会造成影响了,之后就可以快速进行降温,然后把烧制成的壶取出来。
3. 紫砂壶烧制方式有哪些
紫砂壶一般都用宜兴红茶来开壶,紫砂壶是宜兴的用宜兴红茶开壶,是原壶化原茶[微笑]紫砂壶之所以要开壶,是因为大部分的紫砂壶都有火气。所谓火气,也有人叫土腥味,是紫砂壶烧制时吸收窑内气氛所产生的一种略显干涩的质感和气味。通过开壶,不仅能去掉紫砂壶的火气,有的易于泡养的紫砂壶。
4. 紫砂壶的烧制方法有哪些
紫砂壶最好开壶方式:
首先,选干净无异味且口沿高过壶身的容器,注满清水,将壶轻轻放入直至全部浸没于水中,用中火烧。此时要注意一是冷水下壶,让壶与水温一起升高,最大程度的保护壶。二是一定要使壶完全浸没于水中。因为泥料在摄取大量水分后会膨胀,加上“热胀冷缩”的作用,而未在水中的那部分因膨胀程度极小,力的作用易导致开裂的致命伤。
其次,在水将开未开之际投入适量干茶叶同煮,干茶叶的量视容器大小酌情而定。待水全沸后,转用小火续煮2分钟左右,此时茶汤色已深,即可离火置放。
再次是紫砂壶在出窑后粘附的杂质在100℃时基本已脱离壶体,清洁的目的已达到。泥料吸收茶叶渗出物中的大部分已达到滋养效果,但它的吸收并没有选择性与辨识性,而茶叶在100℃的沸水中十分钟后其大多有益物质已游离于茶汤中,时间过长,已渗出的茶多酚、嘌呤碱、花青素等导致苦涩的物质,以及尚未完全渗出的那一部分会使茶汤越发苦涩难当,而泥料却会照单全收,这么一来反而适得其反了。
最后,在自然冷却的茶汤中捞出壶与盖,拣出叶底,覆转于干燥无异味处,自然阴干即可开始正常使用了。
5. 紫砂烧制方法
紫砂壶烧制温度在1000度到1200度之间。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6. 紫砂壶是怎样烧制而成的
一、绞泥
绞泥是继承了瓷器的绞胎手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的紫砂泥,通过糅合或者分层按压绞和在一起形成的图案效果。绞泥可以使泥料模仿木纹理、花石纹、等多种自然纹理,可以呈现五彩缤纷、肌理丰富,让紫砂能够质感强力,意境浓郁。这种装饰的特点用质朴的泥色变化起刮与浮雕,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泥绘
泥绘装饰手法是用紫砂泥料打成浆糊状,在胚体上细细堆画,以线条的粗细长短,面积大小以厚薄程度来展现画面事物的虚实远近。制作者必须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特点书卷气浓厚,意境殊佳。
三、镶嵌
紫砂壶的镶嵌包括镶嵌金、银、玉及釉金绘银等多种。是利用其他材料镶嵌于紫砂器上的装饰手法,这类装饰出现过用玉、金银、玛瑙、象牙、珊瑚、红木等名贵的材料制作,富丽堂皇的效果,不过要注意比例,才不会遮盖紫砂壶的质朴本质,更违背我们对紫砂之美的初心。
四、彩釉
彩釉装饰多用于陶瓷装饰上,其历史久远,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在烧过的紫砂壶上用釉彩绘图,然后再经特定温度回窑烧制而成。一般有五彩、珐琅彩、粉彩、蓝白等。
五、贴塑
贴塑装饰比较常见一种装饰手法。一般会用胚体本色或者不同色的泥料,捏塑设计好的形体,如梅花、竹、龙等,然后再黏贴在主体上,用工具按压、雕、压等技法使得其更加融合达到完美的效果。给人视觉上的立体感。
7. 紫砂壶怎么烧的
重油烧紫砂壶,是指使用重油隧道窑一次足火烧治而成,火候足,壶色正,紫砂双气孔特征明显,泡养变化大,紫砂壶特征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