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看到前面的解答,说说茶马古道的事情可以吗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3-01 03:41   点击:1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看到前面的解答,说说茶马古道的事情可以吗

你好!首先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以下解答能够帮助到怒

 说起茶马古道制事,以前我们上小学时,他们重走历史走过的路,用马运着普洱茶,然后前往北京。途中马都累死了好几匹

以下是它的故事: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 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 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 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 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 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 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 [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 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 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 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 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 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陕甘茶马古道,由明代陕西商人与古 代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而此时所谓 的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而 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这里的茶和马 均是商品)。之所以用骆驼是因为明朝时 要有数百万斤茶叶要贩运(从四川到西 北),到清朝时达到了数千吨,马不能胜 任,所以用骆驼。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 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 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 因此陕甘茶马古道是当时唯一可以在国内 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 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雅州边 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 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 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 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 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 梁和纽带。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 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 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 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 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 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 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 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想去丽江的茶马古道,是否可以介绍一下?

茶马古道丽江部分主要在拉市海。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三、茶马古道景区怎么样

彻底湿身了…… 「茶马古道」我的白马好乖噢9191哥一路上都给它唱歌噢9191嘿嘿9191 「拉市海」划船噢9191湿地公园好多鸭子哟9191我在这里彩云之南

四、茶马古道的滇藏路线是什么?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与吐蕃王朝向外扩张和对南诏的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公元678年,吐蕃势力进入云南西洱海北部地区。680年建立神川督都府,吐蕃在南诏设置官员,向白蛮、黑蛮征收赋税,摊派差役。双方的贸易也获得长足的发展,茶马贸易就是重要内容之一。南诏与吐蕃的交通路线大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埋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打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由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蒇线接近。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其中,大理、丽江、中甸、阿墩子(德钦)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滇藏线茶马贸易有自己的特点,由云南内地的汉商把茶叶和其他物品转运到该地转销给当地的坐商或者西藏的贩运商人,又从当地坐商那里购买马匹或者其它牲畜、土特产品、药材,运至丽江、大理和昆明销售。

西藏、川藏的藏商,大多换取以茶叶为主的日用品返回西藏。运输工具主要是骡马和牦牛等。

五、茶马古道和银的关系

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沿着这条道路、伴随茶马贸易不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例如因茶叶运输的需要,内地的制革技术传入藏区,使藏区的皮革加工工业发展起来;又如因商贸的发展,内地的淘金、种菜、建筑、金银加工等技术和技工大量经由此道输入,推动了藏区农作技术、采金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交易物品的扩展,藏区的虫草、贝母、大黄、秦芄等药材被开发出来,卡垫、毪子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也被带动起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宋代四川产茶3000万斤,其中一半经由茶马古道运往了藏区。明代经由黎雅、碉门口岸交易的川茶达3万引,占全川茶引的80%以上。清代经打箭炉出关的川茶每年达1400万斤以上。同时,大批的藏区土特产也经由此路输出。据1934年统计,由康定入关输向内地的有麝香4000斤、虫草30000斤、羊毛5500000斤、毪子60000多根等,共值银400余万两。可见汉藏贸易规模之大。在这一贸易的带动下,藏区商业活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商,如邦达仓、三多仓、日升仓等(仓,藏语意为家。这里用作商号);出现了集客栈、商店、中介机构为一身的特殊经济机构--锅庄。康巴处于条大道的中心,受这种环境的熏陶,最早改变了重农轻商的观念,养成了经商的习惯。康巴商人的精明能干,由此远近闻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