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紫砂壶的文章标题
紫砂壶的开壶、使用及养壶方法紫砂壶新壶使用及养壶方法1、新壶新泡首先要决定此壶将用以配泡哪种茶。譬如重香气茶或重滋味的,如果讲究的话,都应专门有备泡的壶,同时也可使新壶接受滋养。方法是用干净锅器盛水把壶淹没,用小火煮壶,将茶叶同时放入锅中同煮。等滚沸后捞出茶渣再稍等些时候取出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随自然阴干后即可使用。2、新壶使用时应首先用茶汤烫煮一番,一则可除新的烟土味和洗涤除污后即可使用。3、旧壶重新使用,应做到每次泡完茶后,将茶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4、注意“壶内茶山”。有些人泡用完后,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在壶内随壶阴干,日久后累积茶山,但如果维护不当,壶内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5、把茶渣摆存在壶内来养壶,这种方法绝不可取。一方面茶渣闷在壶内易发酸馊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紫砂壶能吸附热香茶味,所以残渣剩味实无益于紫砂壶。6、壶在使用时应做到经常擦试,并应不断用手抚摸,久后不仅手感舒服,而且能焕发出紫砂陶质本身的自然光泽,浑朴润雅,更能耐人寻味。7、在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可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它较柔细的布擦试,然后放于干燥通风又无异味处阴干,久而久之,你自然会与这把壶发生较深厚的感情。 (作者:程苗根 来源:《农业考古》) 壶的保养通称为“养壶”,养壶的目的在使其能善于蕴味育香味并使壶能焕发本身浑朴的光泽。此乃由于陶壶有吸水性,若是长久吸附茶质,确有助茶的功能。 一把新壶显现的光泽较为暗沉,然而经过长期使用,适当整理后,壶身便能呈现出蕴含的光泽,所以养壶的第一步便是泡茶。由于茶壶的气孔在调节温度的同时,也会吸收茶汤成分,使茶壶逐渐形成汕亮的表面。无论是将壶泡在茶汤中,或是持续将茶汤浸放,甚至利用所谓的养壶机,都不是正确的养壶之法,唯有常常泡茶,才能达到养壶之效。 茶壶使用完毕,应尽快将茶渣掏出,以清水将将壶内外冲洗干净,注意壶嘴部分是否为茶渣阻塞,清洗时不可以用清洗剂用力刷洗茶壶,否则将壶身的茶味与光泽洗去,便无法达到养壶的效果。到于说把茶渣摆存在壶里来养壶的方式,一方面茶渣闷在壶里易有酸酸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是壶乃吸附热香茶味之质,残渣剩味实也无益于壶。 最后以茶巾将茶壶外表水分擦去,放置通风处任其风干,再收置于放茶具的橱柜中。茶壶应该经常擦拭,才能焕发出本身泥质的光泽,平常只要以茶巾稍微擦拭,光泽便易显现,但不要涂抹直或以油剂擦拭壶身,两者对养壶助益不大而且会破坏养壶的结果,而它所产生的光泽是油光或垢泽,俗称为“和尚光”。新紫砂壶的使用与保养 传统操作方法:1. 将壶与壶盖分开,放置在盛满水的干净的容器中,容器要足够大,水要盖没整个壶。 2. 容器中同时放入一些茶叶(您想用此壶来泡的茶叶),放在小火上慢慢煮开,小心看护,防止壶与壶盖或容器壁互相撞击而造成破损。 3. 慢慢的煮1小时左右,移去火源,让壶仍静置在有水覆盖的容器中,慢慢冷却,放置1天。 4. 次日,取出壶,倒去留在壶内的泥沙,清水小心淋壶洗涤。重复以上1-3步骤一次。 5. 次日,取出壶,用热水小心淋壶洗涤。经过此番处理,壶中的气孔均已打开,以待使用。简捷的处理方法:1. 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静置5-10分钟。 2. 再次在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放入1小勺您将使用的茶叶置5-10分钟。倒去壶中水。 3. 现在您可以开始使用您的新茶壶了。如何洗涤使用过的紫砂壶?- 由于紫砂有其特殊的吸收茶香的功能,请不要用肥皂或任何洗涤品来洗涤您的茶壶。使用完茶壶后,小心倒去壶中茶叶,用热水淋壶清洗即可。打开壶盖使其自然晾干。小心不要让油腻等污染您心爱的壶。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最著名的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和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蕴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这种陶土,含铁量高,可塑性大,烧制温度在1150℃左右。紫砂茶具的色泽,是利用紫金泥色泽和质地差别,如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经过澄、洗,再进行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泽。后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即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明代时大彬壶,明末清初惠孟臣制的孟臣壶,清代陈鸣远制的鸣远壶,以及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的曼生壶,还有当代顾景舟制的紫砂壶,堪称紫砂壶中的瑰宝,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紫砂茶壶的保养,俗称养壶,目的在于使壶能更好地蕴香育味,进而使紫砂壶能焕发浑朴的光泽和油润的手感。养壶的方法有很多,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小心使用,保持壶的完整。除此之外,需要做到以下事项: 1.新壶的保养:新壶使用前,用洁净无异味的锅盛上清水,再抓一把茶叶,连同紫砂壶放入锅中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煮上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要注意锅中茶汤容量不得低于壶面,以防茶壶烧裂。或者等茶汤煮沸后,将新壶放在茶汤中浸泡2个小时,然后取出茶壶,让其在干燥,通风,而又无异味的地方自然阴干。用这种方法养壶,不仅可除去壶中的土味,而且有利于壶的滋养。 2.旧壶的保养:旧壶在泡茶前,先用沸水烫一下;饮完茶后,将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去残汤,保持壶的清洁。 另外,对新壶或旧壶来说,都应经常清洁壶面,并常用手或柔软的不料擦拭,这样有利于焕发紫砂泥质的滋润光滑,使手感变得更好。而且长此以往,会使品茶者和壶之间,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平添品茗的无限情趣。六步养壶法1、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2、切忌沾到油污。紫砂壶最忌油污,沾一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3、实实在在的泡茶。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4、擦与刷要适度。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将壶中积茶销销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即可,切忌不断地推搓。 5、使用完毕要清理晾干。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异味,又需重新整理。 6、让壶有休息的时间。勤泡一段时间后,茶壶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彻底干燥,再使用时才能更吸收。按这六步养亮的壶,虽养成的速度较慢,但亮度可经久,也不褪不怕人的手气触摸。 养紫砂壶的方法紫砂壶是喝茶人的珍宝,无论是新壶旧壶,都应使其表现出真正的个性。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有正确的养壶方法。(1) 新壶使用时应首先用茶汤烫煮一番,除掉新的烟土味之后方可使用。干净锅器盛水把壶淹没,用小火煮壶,将茶叶同时放入锅中同煮。等滚沸后捞出茶渣再稍等些时候取出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随自然阴干后使用。(2) 注意“壶内茶山”。有些人泡用完后,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在壶内随壶阴干,日久后累积茶山,但如果维护不当,壶内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3) 壶在使用时应做到经常擦试,并应不断用手抚摸,久后不仅手感舒服,而且能焕发出紫砂陶质本身的自然光泽,浑朴润雅,更能耐人寻味。(4) 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5) 切忌沾到油污。紫砂壶最忌油污,沾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6) 实实在在的泡茶。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过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7) 擦与刷要适度。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将壶中积茶轻轻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即可,切忌不断地推搓。(8) 让壶有休息的时间。勤泡一段时间后,茶壶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彻底干燥,再使用时才能更好吸收。
2. 关于紫砂壶的文章标题怎么写
邵洪范紫砂壶有收藏价值。
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自然也就好明白这层标题的含义。但是,展开讲:
在满足工、型、料达到高度标准的情况下,不管有没有职称,是什么职称,这款作品在市面上也一定是有价值的,即使买壶的不懂、不知道,卖壶的也会考虑收藏,反之,就只是一件商品!
商品和作品的区别在于,商品是为了满足市场特定需求而诞生的物质载体,而作品是符合部分人审美的精神载体,而当一个作品被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后,就沦落成一个仅剩买卖价值,为了完成供需关系的商品。
这也是为什么大师(不以职称评价,包含民间实力派艺人)作品的数量非常少,即使在具备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下,数量也很少的原因,作品就是作品,有缘结缘,无缘惜缘。
3. 关于紫砂壶的文章标题有哪些
这个题目问的莫名其妙!
紫砂壶多久泡一次?想多久泡都可以,都木有问题。
如果是一个标准丶正常丶典型的茶客,每天至少不会少于一次,至多就说不清了!当然,如果公务繁忙,杂事甚多,就另当别论了!
作为其他的或者是档次较低的茶客,就不好说了,也许几天一次,几个月一次或者更长时间才泡一次或者是成年累月都不泡也难说。
4. 关于紫砂壶的文章标题大全
邵洪范制作的紫砂壶造型优美,做工精细深受市场追捧。
邵洪范紫砂壶在满足工、型、料达到高度标准的情况下,不管有没有职称,是什么职称,这款作品在市面上也一定是有价值的,即使买壶的不懂、不知道,卖壶的也会考虑收藏,反之,就只是一件商品!
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自然也就好明白这层标题的含义。
在满足工、型、料达到高度标准的情况下,不管有没有职称,是什么职称,这款作品在市面上也一定是有价值的,即使买壶的不懂、不知道,卖壶的也会考虑收藏,反之,就只是一件商品!
5. 紫砂壶文案标题
1.文物命名的总原则是特征性原则,要解决的问题是凸显一件或者一类文物的独特性,好把它和与其相似的文物迅速区别开(这是我编的);
2.以下摘自《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中的可移动文物定名
(1)定名标准
文物定名应科学、准确、规范,做到“观其名而知其貌”。
古代文物定名一般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年代、款识或作者;特征、纹饰或颜色;器形或用途。中国古代文物有确切纪年的,名称中的年代信息一般标示朝代、年号和纪年数字,不标示公元纪年;外国古代文物有确切纪年的,名称中的年代信息一般标注国名、朝代、年号和纪年数字。
近现代文物定名应用时代、物主、事件、地点、用途等直接表述藏品的主要内容、特征。名称中的年代信息一般应标示主要历史时期或公元纪年。
(2)定名要素
年代。指文物的制造年代或使用年代。
特征。指文物的地域、人文以及有关的工艺技法、文饰题材、形态质地等本体属性信息。
器物的通称,一般指物品的器形或用途。
文物定名一般按照时代、特征、通称顺序排列。
(3)定名一般规则及示例
——古代文物定名
1)石器定名
以“年代”+“文化”(如已知确切文化)+“特征”+“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旧石器时代龟背形刮削器
示例2:
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石磨盘
2)石刻定名
以“年代”+“主要内容”+“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宋太平兴国八年吕蒙正重修孔庙碑
示例2:
辽咸雍八年尚父于越墓志
示例3:
东汉大禹治水图石刻
3)玉器定名
以“年代”+“文化”(新石器时代需加确切文化)+“特征”+“材质”+“形制”定名。
示例1: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
示例2:
西汉透雕双龙钮谷纹白玉璧
4)陶器定名
以“年代”+“文化”(新石器时代需加确切文化)+“特征”+“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示例2:
唐三彩花卉纹枕
示例3:
明时大彬制款紫砂壶
示例4:
唐长沙窑“李十造”花卉陶印模
5)瓷器定名
以“年代”(有年款的写明)+“窑口”(如已知确切窑口)+“特征”+“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瓷壶
示例2:
宋磁州窑白釉黑彩人物故事长方瓷枕
示例3:
明成化斗彩高足瓷杯
6)铜器定名
以“年代”+“特征”(含工艺)+“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西周晚期嵌松石龙首纹铁刃铜戈
示例2:
唐瑞兽葡萄纹铜镜
7)金银器定名
以“年代”+“特征”+“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宋镂空双龙金香囊
示例2:
唐包金九连环银簪
8)其他金属器定名
以“年代”+“特征”+“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西汉茎尾铜柄铁剑
示例2:
清光绪錾花锡暖锅
示例3:
明末沈存周作铅酒斗
9)漆器定名
以“年代”+“作者”(如确知作者名)+“特征”(含工艺)+“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唐春雷黑漆七弦琴
示例2:
元张成造剔红栀子花漆盘
10)竹木牙角器定名
以“年代”+“作者”(如确知作者名)+“特征”(含工艺)+“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木桨
示例2:
明竹雕“万象回春”图摆件
示例3:
清“行有恒堂”款牙雕葫芦瓶
示例4:
明透雕蟠龙花卉犀角杯
11)织绣定名
以“年代”+“特征”(主要是纹饰内容)+“工艺”+“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辽缂金水波地荷花摩羯纹棉帽
示例2:
汉晋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锦
12)甲骨简牍定名
以“年代”+“文字内容(或标题)”+“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商武丁时期龟腹甲获麑二雉十七卜辞
示例2:
西汉元始五年“先令券书”竹简
13)砖瓦定名
以“年代”+“主要内容”+“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东汉宴饮出行画像砖
示例2:
汉“长乐未央”铭瓦当
14)文具定名
以“年代”+“作者”(如确知作者名)+“特征”(含工艺)+“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西汉兔毫毛笔
示例2:
明程君房制玉杵玄霜墨
示例3:
汉悬泉麻纸
示例4:
西晋青瓷蛙盂钮盖三足砚
15)货币定名
以“年代”+“钱名”(面值)+“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战国赵榆次平首尖足布币
示例2:
清咸丰元宝阔缘背宝巩当千铜钱
示例3:
明一贯“大明通行宝钞”纸币
示例4:
金贞祐三年拾贯文交钞铜版
示例5:
新莽大泉五十青铜钱母范
16)符节印信定名
以“年代”+“印文”+“特征”+“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战国鄂君启金节舟节
示例2:
金“行军万户之印”铜印
示例3:
清赵之谦“钱氏次行”白文方印
示例4:
秦临淄丞印封泥
17)书法定名
以“年代”+“作者”+“书体”+“主要内容”+“形制”定名。
示例1:
明文征明真草千字文卷
示例2:
清郑燮书唐人绝句诗轴
18)绘画定名
以“年代”+“作者”+“主要内容”+“形制”定名。
示例1: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示例2:
明崇祯元年陈洪绶秋林啸傲图轴
示例3(作者名不详):
宋人松溪泛舸图页
19)雕塑造像定名
以“年代”+“特征”(包括工艺)+“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明永乐款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示例2:
南朝彩绘灰陶持盾武士俑
示例3:
元至元二年景德窑青花观音像
20)文献文书定名
以“年代”+“主要内容”+“形制”定名。
示例1:
元刊明递修本十三经注疏三百五十三卷
示例2:
唐敦煌回鹘文写经
示例3:
西夏文刻本《顶尊相胜总持功德依经集》
示例4:
清同治四年江南织造部发给金陵织匠领机执照
21)其他文物定名
可参照上述标准定名。
——近现代文物定名
1)文献文书定名
以“年代”+“主要内容”+“ 通称”定名(“年代”写公元纪年为佳,下同)。
示例1:
1949年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原稿
示例2:
清同治元年天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发给法国传教士的承租执照
示例3:
1933年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
示例4
1926年12月1日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第一期
2)徽章证件定名
以“年代”+“主要内容”+“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1955年授予XXX的一级独立勋章
示例2:
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授予李杜的劳动英雄奖章
示例3:
1951年孤胆英雄唐凤喜的立功喜报
示例4:
1946—1947年中共代表团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的集体户口卡
3)旗帜定名
以“年代”+“主要内容”+“形制”定名。
示例1:
1932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福建军区卫戍司令部旗
示例2:
1949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成立时使用的第一面国旗
示例3:
1953年6月朝鲜人民军赠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的锦旗
4)标语匾额定名
以“年代”+“主要内容”+“质地”+“形制”(用途)定名。
示例1:
1935年红军“赤化全川”石刻标语
示例2:
1947年3月太行第四专署奖给晋城南关工农店经理崔景兰的“功在战勤”牌匾
5)印信图章定名
以“年代”+“主要内容”+“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
1949年吉林省人民政府铜印
6)武器装备定名
以“年代”+“物主”(事件)+“特征”+“质地”+“形制”(用途)定名。
示例1:
1927年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驳壳枪
示例2:
1947年运城战役解放军攻城使用的云梯
7)音像制品定名
以“年代”+“主要内容”+“质地”+“形制”(用途)定名。
示例1:
1920年8月15日觉悟社社员合影
示例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记录胶片
8)名人遗物定名
以“年代”+“主要内容”+“质地”+“形制”(用途)定名。
示例1:
1935年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
示例2:
1948年4月—1949年3月任弼时在西柏坡使用的文件箱
9)货币邮品定名
以“年代”+“发行单位”+“主要内容”+“质地”(邮品不需写质地)+“形制”定名。
示例1: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五角纸币
示例2:
1894年纪1初版慈禧寿辰纪念邮票
示例3:
1931年7月14日闽西交通总局肆片赤色邮花实寄封
10交通工具定名
以“年代”+“特征”+“属性”+“形制”(用途)定名。
示例1:
近代湘西地区四人抬花轿
示例2:
1952年成渝铁路第一列火车
11)生活用具定名
以“年代”+“特征”+“质地”+“形制”(用途)定名。
示例:
近代晋中地区木制脸盆架
12)生产用具定名
以“年代”+“特征”+“质地”+“形制”(用途)定名。
示例1:
1872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造船工具
示例2:
1929年申新三厂使用的英国制二道粗纱机
13)其他文物定名
可参照上述标准定名。
——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定名
1)古脊椎动物化石定名
以“地质年代”+“动物名称”+“身体部位”+“化石”定名。
示例:
第四纪更新世中期肿骨鹿头骨化石
2)古人类化石定名
示例:以“考古学年代”+“古猿、古人类名称”+“身体部位”+“化石”定名。
旧石器时代元谋猿人头左侧门齿化石
(5)定名注意事项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仿制品,需注明。不能确定仿制时间的,应在年代前加“仿”字;如能确定仿制时间,则应标明仿制年代。如:
清雍正仿成化斗彩盘。
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而本身严重残缺的文物,应先注明“残”字。如:
战国残水陆攻战纹铜鉴。
3)凡不能分割的文物,定名时应标记在一起:成组的文物,完整无缺者,要定一集体名称;失群者应在单个名称前标上集体名称。如:
唐三彩十二辰“龙”俑
4)书法、绘画文物中如有多人合作者,定名时为避免字数过多,应以最著名者或前二、三名为主,后缀“等合作”字样。
5)文物质地在定名时一般可不标明。但文物既无铭文、款识,又无特殊纹饰者,在器形前标质地。如:
新石器时代石镰、商代玉刀、西周铜斧、战国铁犁。
6)凡文物附属的附件,不标在名称内,只在注中说明。如:
战国错金龙纹剑(附鞘)
7)名称有铭文、款识的,一般应加“”号(青铜器、书法、绘画除外)。
8)近现代文物、文献文书类文物等命名中用字描述较多,应尽量精简内容,用词精炼准确,但不能因字数限制而省略主要内容。
9)自然标本应依据国际通用定名法规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