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第几泡(茶叶第几泡舒展)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5 10:21   点击:20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第几泡舒展

拿普洱茶来说。

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这句话大致讲了泡茶的几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泡,刚开始冲泡,这一步多用来清洗茶叶和醒茶,所以说是一泡汤。

第二泡,茶叶基本舒展开来,茶叶的滋味逐步释放出来,这时候茶汤开始有茶的味道。

第三四泡,这个时候干燥的茶叶经过水的“滋润”,叶片充分施展开来,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开始充分的溶出,这个时候的茶的味道、香气、余韵较前几泡都好的很多。

这就是我对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的理解,希望对你有用。

2. 茶叶冲几泡合适

红茶(泡3—4次)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最好用沸水冲泡,冲泡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浸泡时间短,茶水的颜色浅淡,滋味轻;泡久了,茶汤的涩味重,香味也容易丧失。

一般红茶冲泡一两次口感达到最好,较为高档的工夫红茶,冲泡三四次味道最佳。

乌龙茶(泡4—7次)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其中,铁观音当属乌龙茶中的极品,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铁观音茶叶条形紧密,通常经过三泡之后茶叶才可以展开,香气弥散开来,到第四泡时,才会散发出真正的高香,甚至到了第六七泡都有余香。也就是说,铁观音的精华应该出现在第四泡的时候。

3. 茶叶冲几泡

对于盖碗茶具而言,5g茶叶能泡110ml的水,对于玻璃杯而言,5g茶叶能泡250ml左右的水,杯具不同,茶水量有所去别,其次茶叶分为六大茶类,红茶、白茶、乌龙茶、绿茶、黑茶、黄茶,根据茶品的不同,投茶量也会有所区别。

按照110的标准盖碗,投茶量具体如下:

泡白茶,投茶5克; 泡红茶,投茶5克;

泡岩茶,投茶8克; 泡生普,投茶8克

4. 饮茶第几泡最佳

白茶第二泡最浓。

白茶是绿茶中的上等品,喝茶一般第二泡味道最好,最浓,白茶用玻璃杯泡看上去最好,泡绿茶一般七十到八十度,因为白茶嫩叶嫩,水不能太开,常喝茶的人知道泡茶总是第二泡最好喝,一开茶最多泡三次是最好的,早上一杯清茶能清醒头脑,心情舒畅,常喝茶的人喜欢每天一定要喝的,是平时和吃饭一样。

5. 茶几分钟泡开

茶具的摆放左右要平衡,不要遮挡,并且壶嘴不要对着客人,茶具上的图案要对着客人,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1、茶盘:放在茶几正中央的后面

2、随手泡:放在茶盘的右下方,与主泡器、公道杯放在一个水平线上。

3、茶道组:放在茶盘的右上方,和茶漏在同一水平线上。

4、主泡器:放在茶盘上的正中心的右旁,和随手泡在同一水平线上。

6. 茶第几泡好喝

其实茶叶的种类有很多,每种茶叶如果冲泡得当,掌握极点,茶水比例,冲泡的水温以及做背的时间,拼音的时间,掌握准确的话,哪一种茶叶泡出来都会很好喝的,而且某种茶叶可能是用某种人群,也是很主要的。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适合所有的人群便宜,这也是客观事实存在的。

7. 茶叶第几泡最营养

  凤凰单丛茶,第一泡的话,可浸出可溶物质为50%左右,第一泡的话是30%,剩下第三泡是10%左右,到了第四泡开始,可以浸出的物质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从营养方面去看的话,第一泡到第三泡几乎已经是全部浸出来了,茶叶的香气、滋味,一泡很浓郁、滋味鲜爽;二泡的话茶味虽然浓郁,但是滋味鲜爽不如从前了;第三泡开始已经是很淡了,第四泡的话滋味全无。

  因此,乌龙茶一般都是建议冲泡3-4次左右的;但一些凤凰单丛茶的投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泡几次。但不适合从早到晚的去冲泡,因为茶叶经过多次冲泡后,会使里面的一些有害物质被大量的浸出,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8. 泡茶第几泡

会议室泡茶是提前泡,还是等客人泡?

当然是等客人来了之后再泡。这样显得比较有礼貌,并且客人看到你当着他的面再冲泡一款茶叶喝,喝的比较放心。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说今天来的客人不是来谈生意的,而是来打架的,我相信你之前泡好的茶叶,他一来你就给他端上,你看他会不会敢喝?没准儿他会以为你是不是在里面放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给他喝呢。

另外一个在我们泡茶的时候,并不是说以喝茶为主,我们有一个泡茶的用具,以及泡茶的礼仪,并且泡茶的动作都是在泡茶,喝茶,饮茶的过程中一并欣赏的。所以我建议有这样问题的朋友,一定要等到你的客人来了之后,当着他的面,一边泡茶,一边讲解,最后再谈工作,这样不是能够找到客人的爱好,更好沟通。

9. 茶叶舒展过程

绿茶冲泡多久会下沉?

这个要看你冲泡绿茶的容器,一般我们说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绿茶并用85度到90度的热水冲泡,会使得绿茶口感最佳,基本上等到绿茶的茶叶舒展开,它就会沉到杯底,大概用时5到10分钟,茶叶就会完全舒展开,沉到杯底

10. 茶在第几泡味道最好

几乎所有茶在泡的时候不需要洗茶。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近年,洗荼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冲泡程式之中。

按《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条的解释:洗茶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并认为这是一种古人遗风习惯。不洗茶,往往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不少人人云亦云,有的饮茶者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有时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有洗茶习惯的地区是广东、福建、台湾,那里生产的凤凰单丛、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冻顶乌龙等乌龙茶系列,多属中叶种,叶肉比较厚,有些人习惯将茶冲上开水经过数秒以至数十秒钟,再将水倒掉,认为这样可洗去散茶中的尘末,又能使叶片伸张,也利于香气的散发,还认为乌龙茶耐泡,倒掉一、二次茶水也没关系,这样,茶叶精华便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有的人在宣传茶艺时把洗茶列为乌龙茶程式,有的人在潮州工夫茶艺演示程式中写道:首冲勿饮茶需洗。有的还介绍广州人饮工夫茶习俗写道: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倒进茶壶里,开头一两次茶水要倒掉。这就无异将饮茶冲泡的这种程式当作茶艺规范,云南某家经营普洱茶的老字号,在茶叶刊物上登出的广告,建议顾客以沸腾的水洗茶一次,泡5分钟。

有人认为绿茶也应该实行洗茶,我们在2001年广西刘三姐杯茶艺大赛上以及在河南一些地区看到泡绿荼也有洗茶的做法,这是更不可取的。因为绿茶的采摘时间一般较早,采摘标准都较嫩,而鲜嫩的芽叶中氨基酸和咖啡碱等构成茶叶鲜爽度的物质又极易溶于水。据经验,一次冲泡绿茶(5分钟),氨基酸可溶出50—80%,这样,绿茶如果要洗,茶中精华会流失更多。

长期以来,潮州工夫茶可谓洗茶成风,积习难改,如上所述,要洗茶一、两次,开头一、两次茶水要倒掉,潮州人有一种术语:一过(遍)脚泻(洗脚水),二过茶叶,三过要喝赶不着。意思是第一冲茶就像茶叶的洗脚水,是要倒掉的;另有一说,是制茶时烘焙茶叶须高温,加上制茶的时候须用脚(踩)揉,所以经常是脚下流汗,因此必须冲去这洗脚水。所以,这种习俗对潮州人形成一种似乎是讲究饮茶的观念;第一巡茶照倒不留,有点贫贱不能移的风骨,可这第二巡冲出的茶似乎还只泡到茶的面,还没透心,第三巡冲出来的茶水被认为是上品。就第三巡茶开始喝,而且心目中这第三巡茶的味道近乎崇高。

殊不知,这种陋习沿袭于旧时代的落后手工制茶法,尤其是脚揉茶,这种低又不卫生的方法也曾经被外国人以此为借口,在报章上写文章并配以中国茶农用脚揉茶的照片登出来,显示:饮中国茶不卫生,从而达到将中国茶排挤出市场的目的,这也是中国茶出口历史上从兴盛时期(1866—1889年)走向回落时期(1890—1917年)乃至大落时期(1918—1949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此看来,洗茶一词既不科学,又因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贬低了中国名茶的美誉度。尤其是日本继欧盟对输入中国茶以农残留问题而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找到所需的借口。也使中国乌龙茶输往日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减少。

而现代中国已经普遍采用科学产制茶叶,机械化制茶,用脚揉茶也早就不存在,上述这种陈旧的观念应当改变了

其实,鲜叶从茶树上才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炒青、揉捻、烘培、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质、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即注沸水即倒掉,或用刮沫淋盖迅即去除。这第一泡茶操作,主要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享受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第一泡的有效成份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对人体健康和享受茶的美味均有益。根据经验,茶的有效成份在第一泡后三秒钟即开始浸出,若缓慢倒掉茶水(超过三秒钟),茶中有效成份就会大量损失,所以要快倒,这点是很重要的。  

对于洗茶遗风,我们也要科学、客观、认真考证,从实际出发。将洗茶一词改为温润泡为宜。乌龙茶的赋香物质丰富,其香气化合物以中、高沸点居多,低沸点芳香成分相对少些,因此宜用沸水冲泡,以求上佳的品茗效果。在洗茶问题上不仅是泡茶术语的更改,在操作上也须作相应如上所述的改动、调适。如果第一泡要倒掉,也应即冲即倒(不宜超过3秒钟)这样既可起到预热作用,诱发茶香味,又可以保持茶中的有效物质。

11. 茶叶喝第几泡

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

所谓“一泡水”就是:洗涤茶叶,因为茶叶在制作工艺中或多或少留下一下灰尘之类的东西,需要用高温开水淘洗赶紧,然后把第一次泡的茶水倒掉。

所谓“二泡茶”就是:二泡茶是端起茶杯的沉醉,让人陶醉在茶的香味中,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所谓“三泡四泡是精华”就是:当茶叶泡到第三次和第四次之后,茶叶的精华就基本泡入茶水中了,再泡也就无意义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