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要两遍美文推荐 内容是 文言文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1-11-10 19:32   点击:176  编辑:贺枫   手机版

1、《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以下2、《礼记•大学》: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3、《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足矣以上对后世知识分子影响颇深4、《庄子•逍遥游》(内篇),本人比较喜欢中学本文选本后有一段描写姑射山神人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本人认为庄子的文章思虑千里,很好。多读,才能理解很多后世的中国文学5、屈原《离骚》中学课文选文后一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6、《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7、《九辩》:“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悲秋的经典以上两篇作者不确定,有人认为《渔父》为屈原所作,《九辩》为宋玉所作。8、宋玉的《神女赋》和《登徒子好色赋》写美女的也很不错啊。9、欧阳修《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筝;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傈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变色,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等等。秋声本无形,作者却写得形态宛然,变态百出。10、苏舜钦《沧浪亭记》也不错。11、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是经典的说。12、苏轼《记承天夜游》,这个小文很有爱: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黄州团练副使苏某书。13、苏辙《黄州快哉停记》12、袁宏道《西湖》: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湖上由断桥至苏公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 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3、屠隆《娑罗馆清言》,言多有禅意,择录之:杨柳岸,芦苇汀,池边多有野鸟,方称山居。 香积饭,水田头,斋头才著比丘,便成幽趣。 竹风一阵,飘飏茶灶; 疏烟梅月,半弯掩抑。书窗残雪,真使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登华了岗,月夜犬声若豹;游赤壁矶,秋江鹤影如人。但想前贤,神明开涤。/ 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 /水色澄鲜,鱼排荇而径度;林光澹荡,鸟拂阁以低飞。曲径烟深,路接杏花酒舍; 澄江日落,门通杨柳渔家。 /峰峦窈窕,一拳便是名山;花竹扶疏,半亩何如金谷。 /三径竹间,日华澹澹,固野客之良辰; 一编窗下,风雨潇潇,亦幽人之好景。/ 春衣杜陵,急管平乐,真称名士风流;雨中山果,灯下草虫,想见高人胸次。14、张岱《湖心亭看雪》,也是写西湖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散文写成这般也算绝了。15、张岱《西湖七月半》也不错,只是不如上篇简洁,可参看。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给楼主推荐这些,不求最佳,不过作为中国文学常识来了解也未尝不错,呵呵。没有附置全文,一是字数有限,只是挑自己喜欢的一二言录之;二是如果楼主喜欢的话,百度一下就出来了。至于六朝骈文和唐代散文未录除了跟我个人喜好有关,原因有下:六朝骈文辞藻华丽,但其艺术造诣总的来说超不过楚辞,非要找,曹植《洛神赋》还是很不错的;唐代散文是文言文经典之一,做文言文来学习的话不错,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的,不过大多说理意味太重,而且语文课文选篇之多,多得有点审美疲劳了。剩一篇《滕王阁序》也是大家烂熟于胸的了。个人意见,仅供讨论O(∩_∩)O~

《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