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回忆不一而足。
1987年我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法门寺博物馆工作。因为这里出土了一套唐代皇帝的御用茶器。研究文物需要了解中国茶文化
唐代长安词典
便开始最初的学习。1988年5月初在结束“法门寺地宫珍宝赴京汇报展”后,5月5日在省博物馆举行“法门寺地宫珍宝首次展出。”汇报展,仅接待两会代表及行内大家。在碑林(省馆)看了展览后,我的大学老师张永禄教授邀我参加编写《唐代长安词典》有关法门寺条目。我自然踊跃答应。对茶进行初步学习。
此后就去南方拜访陈文华等大家。
第一次在龙井路中国茶叶博物馆喝龙井茶,我依旧能记得龙井茶在杯中的姿态与滋味,30了,依旧记忆犹新 那是周文棠同志招待我们。这个很好喝。
此后我们又到了婺源,经陈文华先生介绍,认识了总经理洪鹏。他招呼我们喝“婺绿”,我认识理解了“隽永”的含义。
后来又去武夷山,在福建省博物馆,接触中国第一个 茶馆。在武夷山,林治先生招待我们喝铁观音。
法门寺出土鎏金银盐台
在陕西茶叶流通协会成立大会上
后来又去过云南,记得那里茶叶子特别长。
直到2004年,陕西茶人联谊会在宁强开会,蔡如桂老先生专门给我送了一黑铁盒装的“秦巴雾毫”,那珍贵的感觉,就像是一款皇后之玺。
其实,这些茶都好,印象极深。但再漂亮的女子,都是人家的媳妇。
我的口粮茶,只能是陕茶。
记忆最深的还是在紫阳茶叶研究所,程良斌、梅子青二位招呼我们喝的紫阳富硒茶。以后每年我都要通过程良斌先生买一大麻袋紫阳富硒茶。回来,我们分配。偶尔,也会给市上省上主管分送一些。
至今紫阳富硒茶,还是我的最主要饮品。
在昔日的网易博客,今天的微信账号,我都以“绿茶清香”为号。
我1988年对茶的知识初步学习
因为我喜欢以紫阳富硒茶为代表的绿茶的那缕甜甜温润的清香。那是春天的温暖,是茶乡文友的关爱,那是中国茶文化的博大与朴素,是中国文人的矜持、清高、自强与高远情怀。
紫阳富硒茶——我的口粮茶
在紫阳县
已故的茶文化旗帜人物——陈文华先生
余悦先生
紫阳双桥康硒天韵茶园
在安化
元代茶末罐
大唐煎茶
法门寺出土世界最早玻璃茶盏
河北宣化辽墓
汉阳陵茶样
程良斌先生在纪念于若木同志大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