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茶的过程七个步骤?
1、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与拇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
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叫一心一叶,有的多采一叶叫一心二叶,也有一心三叶。
2、萎凋
采摘下来之茶青须于日光下摊晒,或利用热风使茶青水分适度蒸散,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而细胞中各化学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发酵作用的进行,搅拌后摊平于笳苈上。
3、炒青
茶青萎凋至适当程度即以高温炒青破坏叶中酵素活性停止发酵的继续进行,并可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而鲜叶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
4、揉捻
将炒青后之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5、团揉
团揉是以布巾包裹茶叶使其成为一圆球状,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机来回搓压,并不时将茶叶摊开打散以散热,团揉过后的茶叶茶身将更为紧结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
6、渥堆
由于茶青水分颇高,堆放后会发热,且引发了微生物的生长,就因为热度与微生物关系,使茶青产生了另一种的发酵,茶质被「降解」而变得醇和,颜色被氧化而变得深红,这就是所谓的「普洱茶」。
7、干燥
干燥是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之茶叶,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贮藏运销,通常为了能使内外干燥一致,常采用二次干燥法,先使其达到七、八成干燥,然后取出回潮,再进行第二次的干燥。
8、紧压
紧压就是把制成的茶蒸软后加压成块状,这样茶就被称为「紧压茶」,除便于运输、贮藏外,蒸、压、放的过程中也会为茶塑造出另一种老成、粗犷的风味。
蒸使茶再多热受潮。
压利用茶叶本身的胶质使叶子紧密连结在一起,稳定了往后陈放期间受潮、陈化的速度。
二、普洱茶做的工艺品哪里有卖啊,我想进货。。。
以前的普洱茶雕,就是一个圆盘一些图案的那种茶雕确实没人要了,既不美观也不实用,处在两难之境。
现在不同了,深圳宝福和公司生产的“和之味”茶雕,选用上好的普洱茶原料,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已经成为一种新奇独特的工艺品了。
在深圳市场上销售非常好,最近在深圳会展中心连续参展,每场都生意火爆,不信你可以来看看,2009年4月25-29深圳会展中心即将举办的”国际礼品、工艺品“展览会,他么的展位在:1H15号。
更多新奇礼品,工艺品,尽在深圳宝福和
展会介绍
展览时间:2012 年12月20日―23日
展会规模:53000平方米
标准展位:2700个
展览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深圳市贸促委
承办单位: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参展范围
各地名优茶业厂商: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含云南普洱茶、梧州六堡茶、湖南黑茶、四川藏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高山乌龙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地域名优茶叶)
茶深加工企业:茶类点心、加工茶与茶饮料、袋泡茶、茶工艺品、植物保健饮品
茶叶包装企业:茶叶罐、茶礼盒、茶纸盒、复合材料及其它包装类制品
茶机械及检测企业:采茶机、茶园耕作机、茶叶罐装机、包装机、茶叶保鲜机、茶叶烘干机、茶叶除湿机、称重器皿、茶叶金属检测机等
茶流通企业:茶叶经销代理加盟、茶叶连锁经营企业、茶业进出口公司、专业媒体、行业专业机构
茶具工艺品:紫砂、工艺品、根雕、字画、瓷器、古典家具等
云南丽江
云南平西王府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制作工艺茶,好像有茶雕。
法人名叫李东清,公司电话: ,你可以自己打电话过去询问。
那茶早没人要了
三、西双版纳半坡茶的典故、来历、特点、现状等资料!跪求····高分!
南糯山古茶历史:
具有l700多年植茶悠久历史的著名古茶区南糯山,属勐海县格朗和乡,位于勐海县城东部.距勐海县城20多公里,东与景洪市接壤,南与勐混镇、西北与勐海镇交界,北抵流沙河与勐宋乡隔河相望。
“高山云雾出好茶”。南糯山平均海拔l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且常处于云雾笼罩之中,茶叶品质极佳,自古至今是澜沧江下游流域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相传,南糯山垦植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直到唐代南诏时期,南糯茶山一直是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濮蛮)在栽培利用茶树。l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迁离南糯山,他们遗留的茶树被随后迁来的侵尼人所继承。据当地儇尼人世代相传,他们从墨江迁来南糯山定居已经有57代了。
千百年来,儇尼人对南糯山的茶树加以保护、利用。并不断新植、改造,使南糯山茶叶生产不断发展。至清代,南糯山茶园面积达15000多亩,每年产干毛茶300多吨,运往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再销往海内外。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动荡、销路不畅、税赋沉重等诸多因素致使江北六大茶山逐渐衰败,同时,澜沧江以南的车(里)佛(海)南(峤)茶区逐渐成为普洱茶的中心产地,其中,南糯茶I山的地位日益突出,所产茶叶经勐海各茶庄收购加工成各类紧压茶后,经缅、印等国销往西藏,或经缅、泰销往南洋。
1938年,回族商人白孟愚在云南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在南糯山创办了“思普茶业试验场”(云南第一个现代化茶厂),从省内外聘请一批技术人员,开展种茶、制茶试验,设立南糯山种茶场、制茶厂,新辟茶园1100亩,在云南首次从印度购进揉捻机、切茶机、烘干机等制茶机器,收购鲜叶或晒青毛茶,加工成红茶、普洱茶,销往境外。1951年8月,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南糯山成立,接管了原南糯种茶场和制茶厂,开展茶叶科学试验研究、科技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组织当地侵尼人对原有荒芜茶园进行复垦,迅速恢复了南糯山的茶叶生产。1953年,南糯山茶叶产量恢复到62.5吨,1958年上升到193.1吨。同时,通过培训、示范,使儇尼人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系统栽培、植保、加工等茶叶生产实用技术。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省茶叶研究所、勐海县茶办等单位在南糯山先后实施了茶叶经济生态村、省茶叶综示区、国家级茶叶星火计划,新建立了密植速成高产茶园5000多亩,~2004.年,南糯山村茶叶产量达800多吨,成为云南第一产茶大村,南糯山侵尼人也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南糯古茶山迄今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茶树资源。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南糯山随处可见许多直径在30厘米以上、树高3―5米的大茶树,其中,1951年12月,省茶叶研究所周鹏举在儇尼猎人的带领下,披荆斩棘,深入山箐之中,发现了一株高5.5米、基部干径达1.38米的古茶树。这株古茶树虽然老态龙钟,但依然枝繁叶茂,被尊称为“茶树王”。南糯山发现茶树王的消息在国内开始传播,但由于当时路途艰险,很少有人再去探访茶树王。
1954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到南糯山考察,由周鹏举的带路跋山涉水到了“茶树王”所在地考察。1957年,国内茶叶界许多专家、教授、学者不远万里,不辞劳苦纷纷赶赴南糯山,与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一起,对茶树王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论证,最终保守地认为茶树王树龄达800多年。属栽培型“古茶树王”,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最早栽培利用茶树。对人类作出美好贡献的活见证。茶树王的威名也迅速在国内传播开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通往茶树王所在古茶山的公路修通,慕名前往南糯山考察、探访、参观茶树王的专家、学者、游人不断增多,以亲眼目睹茶树王的风姿为荣。1990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专程来到南糯山参拜茶树王。并在云南省茶叶研究所欣然挥毫,留下了“南行万里拜茶王”的珍迹。2002年5月8日.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张俊及勐海县茶办主任曾云荣等人在南糯山的深山密林之中又新发现了一株古老、较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树,其树高5.3米,树冠直径9.35米,主干基部直径76厘米,胸径40厘米,主干分枝6枝,树姿开张,树幅较宽大,为大叶柳芽茶种,树龄与茶树王相近。这是南糯茶山植茶悠久历史的又一活见证。
南糯山古茶山包括南糯山、帕沙两个村委会的古茶树分布区域。其中,南糯山村委会辖23寨562户总人口4632人,哈尼族为主体民族;拥有古茶园面积12000亩,古茶树长势较强,密度较大,为169株,亩。帕沙村委会由5个哈尼族自然寨组成。人口1844人,古老茶园面积3000亩.茶树树龄在200~500年之间,茶园密度为125株/亩。古茶园土壤多为红壤,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飞机草、叉叉草等,形成了植被丰富、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古茶山儇尼茶民在长期的生茶叶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的方法.使大面积古茶园保持了勃勃的生机。
代表性植株有:半坡老寨茶树l号,小乔木型,树姿开张,树高4.9米,基部围16l厘米,主干胸围147厘米;半坡新寨茶树1号,小乔木型,树姿开张,树高4.0米,基部围170厘米;帕沙茶树1号,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树高7.1米,基部围197厘米,主干胸围192厘米;以及帕沙茶树2号,等等。种属均为学名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