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类解说:碧螺春属于什么茶
碧螺春茶产于我国的洞庭湖那一带,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其直接称为洞庭碧螺春。它是属于绿茶茶品哦。对于碧螺春来说,其在制作方面采用的是绿茶的制作工艺哦,因此在归类上,碧螺春是属于绿茶的碧螺春茶名之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云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螺生得美丽、聪慧,喜欢唱歌,且有一副圆润清亮的嗓子,她的歌声,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清脆,山乡里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歌。而与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有一位青年渔民,名为阿祥。
阿祥为人勇敢、正直,又乐于助人,在吴县洞庭东、西山一带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很敬佩他。而碧螺姑娘那悠扬宛转的歌声,常常飘入正在太湖上打鱼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优美歌声所打动,于是默默地产生了倾慕之情,却无由相见。
在某年的早春里有一天,太湖里突然跃出一条恶龙,蟠居湖山,强使人们在西洞庭山上为其立庙,且要每年选一少女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应其强暴所求,恶龙乃扬言要荡平西山,劫走碧螺。
阿祥闻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为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的安全,维护太湖的平静生活,阿祥趁更深夜静之时潜游至西洞庭,手执利器与恶龙交战,连续大战七个昼夜,阿祥与恶龙俱负重伤,倒卧在洞庭之滨。
乡邻们赶到湖畔,斩除了恶龙;将已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的降龙英雄――阿祥救回了村里,碧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要求把阿祥抬到自己家里,亲自护理,为他疗伤。阿祥因伤势太重,已处于昏迷垂危之中。
一日,碧螺为寻觅草药,来到阿祥与恶龙交战的流血处,猛可发现生出了一株小茶树,枝叶繁茂。为纪念阿祥大战恶龙的功绩,碧螺便将这株小茶树移植于洞庭山上并加以精心护理。在清明刚过,那株茶树便吐出了鲜嫩的芽叶,而阿祥的身体却日渐衰弱,汤药不进。
碧螺在万分焦虑之中,陡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鲜血育成的茶树,于是她跑上山去,以口衔茶芽,泡成了翠绿清香的茶汤,双手捧给阿祥饮尝,阿祥饮后,精神顿爽。碧螺从阿祥那则毅而苍白的脸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欣慰。
当阿祥问及是从哪里采来的“仙茗”时,碧螺将实情告诉了阿祥。阿祥和碧螺的心里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于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将那饱含晶莹露珠的新茶芽以口衔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以饮阿祥。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了;可是碧螺却因天天衔茶,以至情相报阿祥,渐渐失去了原气,终于憔悴而死。
阿祥万没想到,自己得救了,却失去了美丽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绝,遂与众乡邻将碧螺共葬于洞庭山上的茶树之下,为告慰碧螺的芳魂,于是就把这株奇异的茶树称之为碧螺茶。后人每逢春时采自碧螺茶树上的芽叶而制成的茶叶,其条索纤秀弯曲似螺,色泽嫩绿隐翠,清香幽雅,汤色清澈碧绿;洞庭太湖虽历经沧桑,但那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生的碧螺春茶,却仍是独具幽香妙韵永惠人间的。
碧螺春是什么地区的特产
碧螺春是江苏省苏州市的特产。
碧螺春的产地为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碧螺春,绿茶,十大名茶之一,是采摘芽叶初展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等工艺制成,成品碧螺春有“吓煞人香”的美誉,且茶叶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显著特征。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碧螺春挑选的注意事项
1、首先看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茶毫显露,无黄叶老片,如条索肥硕松散且颜色粗老则为劣质茶。挑选时要注意看叶片是否完整,有无老黄叶片,而且一般来说,好的碧螺春是没有叶柄的。
2、其次碧螺春滋味鲜醇,果香馥郁,汤色嫩绿,芽大叶小,如有异味且叶底散落,汤色混浊则为劣质茶。
3、最后碧螺春的色泽柔亮翠绿,鲜味十足,如色泽黄暗,陈色则为劣质茶。好的碧螺春颜色银绿,色泽柔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