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茶叶市场动态,茶叶企业新闻,茶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nbmjn.com

碧螺春的由来以及盛产地

碧萝春:茶名。产于苏州之洞庭山碧萝峰石壁。初未见异。康熙某年。土人按候而采。筐不胜载。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者争呼为吓杀人香。吓杀人 ” 乃吴之方言也。遂以为名。自后采茶。悉置怀间。而朱正元家所制独精。价值尤贵。己卯。圣祖驾幸太湖。改名曰碧萝春。 民国版《吴县志》 饮馔之属章节中,专门对茶有一段评述。其中关于碧螺春信嫌之评说几乎与太湖备考相仿,对西山之茶的评说也比较客。东山碧螺春没有出名之前,唐朝皮、陆两位诗人就有对西山茶的赞美诗,尤其是被列入贡茶的西山水月院僧所制的水月茶。再从文章中细品,很显然,西山水月茶与东山碧螺春的制作方法是两码事,当时就没有混为一谈,或者说是制作相仿之类的言论。 《吴县志》中关于茶的介绍是 茶出吴县西山以谷雨前采焙极细者为贵唐皮陆各有茶坞诗宋时洞庭茶 ( 誊 ) 入贡水月院僧所制尤美号水月茶载图经续记近时东山有一种名碧螺春最佳俗称吓杀人香味殊绝人矜贵之然所产无多市者多伪又虎丘金粟山房旧产茶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性不能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 《洞庭东山物产考》 作于民国九年 ( 1920 由朱献淮编纂。曾访遍东山农户,田野调查考察了十五个年头,这是太湖流域第一部专业志,该书卷二灌木部 “茶” 目中对碧螺春茶作了如下记述:洞庭山之茶最著名为碧螺春树高二三尺至七八尺四时不凋二月发芽叶如桅子秋花如野蔷薇清香可爱实如批把核而小三四粒一毬根一枝直下不能移植故人家婚礼用茶取从一不二之义茶有明前雨前之名因摘叶之迟早而分粗细也采茶以黎明用指爪掐嫩芽不以手揉置筐中覆以湿巾防其枯焦回家拣去枝梗又分嫩尖一叶二叶或嫩芽尖连一叶为一旗一枪随拣随做做法用净锅人叶约四五两先用文火次微旺两手入锅急急抄转以半熟为度过熟则焦而香散不足则香气未透抄起人瓷盆中从旁以扇搧之否则色黄香减矣碧螺春有白毛他茶无之碧螺春较龙井等为香然味薄(沦)之不过三次饮之有清凉醒酒解睡之功种宜山地不喜肥土冬初冬老子和湿土藏之来春二月取种树下或背阴处浇以米泔蚕沙或小便稀粪等和水微微润之不可太湿根太湿必烂。 《莫厘游志》 该志由许明煦编滑渗手纂,民国三十五 ( 1946 版,文中在谈碧螺峰时提及碧螺春,其全文如下: 碧螺峰:自灵源寺后登山,古木参天,大可合抱,访李根源民国十八年为寺僧宏度题 “ 碧螺春晓 ” 于危崖。 碧螺峰盛产碧螺春茶,茶以汤色清澈鲜绿,味道隽永芳香,著称于世。关于碧螺春之得名,相传清康熙初年,碧螺峰上长有野茶数株,山人摘作饮料,竟然色味均佳,并有异香,称为 “ 吓杀人香 ” 圣祖南巡至东山,江苏巡抚宋(苹)将“ 吓杀人香 ”进,上嫌其俗,赐名 “ 碧螺春 ” 寺僧辄以藏茗飨客,以灵源泉泡碧螺春,其味隽永,可谓双绝,游人得饱口福,为一大快事。 《辞海》 1979 年版缩印本,有东西洞庭山和碧螺春的条目载记。原文如下: 1 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的条目 ( 辞海 928 页 ) 洞庭东山 一称东洞庭山,俗称东山,古称青母山。江苏省吴县西南。原系太湖中小岛,元、明后始与陆地相连成半岛。主峰莫厘峰,海拔 293 米。与洞庭西山同为著名果园区,产枇杷、杨梅和 “ 碧螺春 ” 茶叶。名胜有九龙山等。 洞庭西山 一称西洞庭山,俗称西山,古称包山。江苏省吴县西南。为太湖中最大岛屿,主峰缥缈峰,海拔 336 米。为太湖名胜。产批把、杨梅、红橘、茶叶等。 2 碧螺春的条目 ( 辞海 1645 页 ) 碧螺春 也叫 “ 碧萝春 ” 成品绿茶之一。原产江苏洞庭山碧萝峰。叶片经加工后成螺状卷曲,茸毛显露,色泽青翠、光润,具清香。茶汤清澈鲜绿。 《万事由来手册》 万事由来手册》由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 1987 年版,该手册按属性编排了十六个大类,为读者查找某个事物的由来提供方便,编者尽量做到择优不重复,反复校对和审核之后定喊差稿,其中 648-649 页,记述了碧螺春的由来。 碧螺春 扬名中外的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春茶,素有一嫩三鲜的美称。嫩指芽叶嫩,鲜指色、香、味俱佳。 据《太湖备考》记载,相传古时有个人叫朱正元,东山碧螺峰的石璧里采了几株野茶,发现香气惊人,就取名叫 “ 吓杀人 ” 民间传说,有一年碧螺峰的野茶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大家把多余的放在怀里,不料茶叶沾上了热气,透出阵阵清香,采茶姑娘惊呼道:吓杀人香!这吓杀人香是苏州方言,意思是香气浓郁得使人惊奇。于是众口争传,吓杀人香 ” 便成了茶名。清朝野史大观 · 清宫遗闻》中有一段关于 “ 吓杀人 ” 改名 “ 碧螺春 ” 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杀人香。康熙己卯车驾幸太湖 ( 康熙皇帝到达太湖 ) 抚臣宋(荤)购此茶以进 ( 大臣宋荤买了这种吓杀人香的野茶进献给康熙皇帝 ) 圣祖以其名不雅 ( 康熙皇帝认为它名称不雅致 ) 题之曰:碧萝春 ( 改名为碧螺春 ) 自是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过后,还有一诗赞云: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见珍。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忬(手俞)扬到上京。吓杀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现在人们对碧螺春的名字又有了新解释,说碧是状其颜色,好似碧玉;螺是指其形状卷曲如螺蛳;春是因采摘在早春;所以合称为碧螺春。 《中国名茶志》 中国名茶志》于 2000 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志共收集全国名茶 1017 品目,其中立条目专题介绍的 309 个品目,分省而述。江苏名茶 ” 分述部分第一节就是碧螺春,并从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历史沿革,采制技术和名茶文化五个方面对碧螺春作了记述,并说明了产地和名称的由来,现就有关条目,全文转录如下: 清朝贡茶 清圣祖玄烨在康熙三十八年 ( 1699 年 ) 第三次南巡到太湖时,巡抚宋(荤)从当地茶师朱正元处购得 “ 吓杀人香 ” 精品茶进贡,康熙以其名不雅,遂赐茶名日:碧螺春 ” 从此,碧螺春珍品贡茶每岁必采办进贡朝廷。 录自《中国名茶志 · 江苏名茶卷》 8 页 ) 清朝名茶 清朝名茶从明朝沿袭下来的有武夷岩茶、黄山毛峰、徽州松萝、西湖龙井、普洱茶等。新创制的名称,分布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乌龙茶 ( 青茶 ) 六大茶类中。清朝名茶共计 40 余品目。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太湖洞庭东山,属炒青细嫩绿茶。其外形细嫩卷曲,似螺形,色泽绿褐,蒙披白毫,花香味,汤色青翠澄澈,叶底细嫩微白,味极幽香。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和俞樾《茶香室三抄》记述,碧螺春 ” 茶是清圣祖康熙皇帝于 1699 年游太湖时题名的 录自《中国名茶志 · 江苏名茶卷》 13 页 ) 历史沿革 吴县洞庭山是国著名的古老茶区,唐代以前就有茶。唐代杨华撰《膳夫经手录》 856 年 ) 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为茗粥。可见其时吴已有茶,为生煮羹饮。陆羽《茶经》中把洞庭山列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地之一,八之出中有 “ 苏州长洲县生洞庭山,与金州、薪州、梁州同 ” 此时的茶叶已经加工为蒸青团茶。 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 987 年前后 ) 江南东道苏州长洲县洞庭山。 ...... 山出美茶,岁为入贡。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 1084 年 ) 洞庭山出美茶,旧入为贡。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谓之水月茶,以院为名也,颇为吴人所贵。水月茶,又称小青茶,三吴杂志》 1488-1505 年 ) 中记;古迹,墨佐君坛。洞庭实录》云,缥缈峰北一里,水月寺相近。 ...... 上有池,可半亩 ...... 百步许,地名吃摘,出茶最佳。谚云:墨君坛畔水,吃摘小青茶。又称缥缈峰西北扩里坞,曰水月寺。 ...... 产茶入贡,谓之水月茶。可见宋代洞庭山出产水月茶,品质比唐代陆羽写《茶经》时明显提高,已成为人贡的上品茶。 明代至清初,洞庭山茶叶产品较多。二酉委谭》明代王世懋, 16 世纪 ) 记“ 时西山云雾新茗初至,张右伯适以见遗。茶色白,大作蔓子香,几与虎丘捋。 ...... 汲新水烹尝之, ...... 两腑风生,念此境味,都非宦路所有。林屋民风》清代王维德, 1912 年 ) 土产茶出洞庭包山者,名剔目,俗名细茶,出东山者品最上,名片茶。制精者价倍于松萝。龙沙纪略》清代方开济, 1720 年前后 ) 中记有 “ 茶自江苏之洞庭山来,枝叶粗杂,函重两许,值钱七八文,八百函为一箱,蒙古专用,和乳交易,与布平行。这一时期洞庭山的茶叶种类有西山云雾,包山剔目,东山片茶,也有专销蒙古的粗杂茶。除后者外,品质都较优,可与同时期的虎丘茶 ” 松萝 ” 媲美,而且在采摘时间、原料外观和内质等方面的要求开始趋向碧螺春。 据现有史料,最早记载名茶碧螺春的随见录》原书散失,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据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 1734 年 ) 引“ 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 ‘ 吓杀人 ’ 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1747 年《苏州府志》载 : 茶出吴县西山,以谷雨前为贵。唐皮、陆各有茶坞诗。宋时洞庭茶尝人贡,水月院僧所制尤美,一号水月茶,载《续图经记》近时佳者名碧螺春,贵人争购之。吴语》清代戴延年, 1771 年 ) 亦有记:碧螺春产洞庭西山,以谷雨前为贵。唐皮陆各有茶坞诗,宋时水月院僧所制尤美,号水月茶,近易兹名,色玉香兰,人争购之,洵茗(草桀)中尤物也。根据上述史料,碧螺春茶应成名于 1734 年前,且东山、西山均产。究竟其形成于何时何地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柳南续笔》清代王应奎 1757 年 ) 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忽发异香采茶者争呼 ‘ 吓杀人香 ’ 吓香人香 ’者,吴中方言也,因遂以名是茶云。自是以后,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长幼,务必沐浴更衣,尽室而往。贮不用筐,悉置怀间。而土人朱正元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康熙己卯,车驾南巡,幸太湖。巡抚宋(荤)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日 ‘ 碧螺春 ’ 自是地方大吏,岁必采办,而售者往往以伪乱真。正元段,制法不传,即真者亦不及 ( 囊 ) 时矣。宋(荤)于康熙三十一年至四十四年 ( 即 1692 一 1705 年 ) 任江苏巡抚,达 13 年之久。治所在苏州。进献此茶,似有可能。因此,碧螺春最早应产于东山,得名于康熙己卯年 ( 1699 年 )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西山生产碧螺春大约 1734 年在 1747 年之间。 明清洞庭山诸多茶叶中,碧螺春以其上佳品质列为贡品,名闻天下。一斑录杂述》清代光祖, 1839 年 ) ...... 浙地以龙井之莲心芽,苏州以洞庭山之碧螺春,均已名世。俞越撰《茶香室丛抄》 1883 年 ) 称“ 按今杭州之龙井茶,苏州洞庭山之,皆名闻天下 ...... 其他可以查看:<碧螺春>网站

碧螺春由来的传说 产自太湖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是我国的珍贵名茶之一,在“中国十大名茶”中排名第二,以其美观的外形和“清香醇甜”的品质,驰名中外。 碧螺春始种于唐朝中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在民间有许多传说。 民间俗称“吓煞人香” 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名叫碧螺的渔家姑娘上山砍柴,走到半山腰,闻到一股出奇的香味。她寻香而去,只见悬崖石缝里长着几棵油绿闪亮的野茶树,随风吹拂,一股奇异的香味扑鼻而来。姑娘奇怪起来,是啥东西香得吓煞人?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越接近茶树香味越浓,她采了一些嫩茶叶塞备拍在怀里,哪知嫩茶叶得了人身上热气,香得更加厉害了。碧螺姑娘连声嚷道:“吓煞人哉!吓煞人哉!”于是,她拔了一棵茶树苗带下山。 碧螺姑娘把野茶树苗种在一只破缸里,每天给它浇点水。一天,一阵风把叶子吹落在没盖的水壶里,姑娘嘴里正干得要命,便拿起水壶喝了个底朝天,顿觉喉咙清凉,满口芳香,疲劳也消除仿孙羡了。“奇怪,今天的水为啥特别好吃?”姑娘一看,原来壶里有许多茶叶,她满心欢喜,便把它移栽到了洞庭山上的一个破庵里。几年后,庵里长满了茶树,香味吸引了周围的邻居,碧螺姑娘把叶子采下来送给大家,邻居们喝了这泡茶叶的水个个称赞,问这叫啥名字?碧螺姑娘随口说道:“吓煞人香!” 碧螺姑娘采茶只采最嫩的,而且采了总塞在怀里。一天,她采茶回来,碰上了阴雨天,眼看一大堆叶子要霉烂了,她便把鲜嫩的叶子放在锅里炒,出乎意料的是,炒干的叶子比没炒的更加清香,更有味道。从此,炒茶在当地风行了起来。不久,山里人都栽种起这种茶树,慢慢种遍了整个洞庭东、西山。 清代王应奎在《柳南随笔》里记载了东山碧螺峰石壁下产“吓煞人香”凯行野茶的故事,并说当时有个名叫朱正元的东山茶农,“独精制焙,出自其家,尤称妙品”。

发表评论

条评论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热门文章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