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夜雨蔬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委曲精工,轻灵新巧,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五仄韵。
词句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指稀疏?应是绿肥红,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味深长,以景衬情:雨点稀疏,晚风急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疏,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一叠韵,但含蓄蕴藉。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篇幅虽短。
⑵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其主要内容为如梦令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
昨夜雨疏风骤。
⑶浓睡不消残酒,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⑸绿肥红瘦
二、《如梦今》 李清照 赏析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三、冷窗惊破旧痕,醉饮泪湿翠袖,余扣问残红,无语一片碧空,知否?知否
冷窗惊破旧痕,醉饮泪湿翠袖,余扣问残红,无语一片碧空,知否?知否?泪满相思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