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武夷岩茶
关于武夷岩茶的选购技巧介绍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含有人类身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A、D、E、K、B1、B2、B3、B5、B6、H、C、p和肌醇等,除A、D、E、K较难溶于水外,其他均为水溶性维生素,泡茶时可充分利用,下面就关于 武夷岩茶的选购技巧 做一介绍。
1、武夷岩茶品质区分
武夷岩茶注重:活 、甘、清、香的特点。以茶水的厚醇度决定主要的品质高低。武夷岩茶的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粘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即岩韵 初学者不易把握)以茶香为品种特征鉴定的第二因素。
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茶叶的叶底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有异杂味的茶为下品。茶水无质感,淡薄的茶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对岩茶品质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
2、武夷岩茶不同异杂味的判断及易出现的加工环节
烟味:易判定,主要出现在焙茶环节出现走烟现像。如:焙笼焙茶里茶未掉入汤火中。
青味:非清香。指茶叶中的青草味。主要是因为发酵不到位产生。
馊味:类似于变质饭菜的味道。产生原因:茶青在运输过程中受热。也称夏秋味。是夏秋茶所具备的一种特征。也是辨认夏秋茶的标准。
焦味:类似于炒豆子的味道。主要是杀青过程中,茶叶炒焦而产生。
反青味:茶叶保存过程中受潮产生。水味:白开水的味道。通称水气,指茶叶焙火未到位,水份存在于茶叶之中而产生。初学者不易判定。
以上就是对关于武夷岩茶的选购技巧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如何品尝武夷岩茶
如何品尝武夷岩茶
导语:唐宋时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对茶汤的色、香、味,则以色为主。进入瀹茶的明清时代,品茶则工于“沦”,重在品茶的味和香了。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起源于明朝。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之上品,外形紧结(不是细嫩)具有部分蜻蜓头状,呈宝色光泽,长短适中,茶身重实。冲泡后其味甘泽而气馥郁,去绿茶之苦,无红茶之涩,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气益清,味久益醇。叶底软亮,具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茶汤金黄或橙黄(精茶为深橙黄),清澈艳丽。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俗称“岩石味”。它给人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这是由于茶树地条件好所致。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那样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在儿特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不同品种有各自物有的品种香。香气锐则浓长,清则幽远,如能用上洁净的山泉水更佳。品茶时人的身心要放松,避免急燥,更能领略武夷岩茶的内涵意蕴。
品尝方法:用壶泡法和剑泡法,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用杯泡。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浸泡时间。用高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1克茶叶20~25毫升水。
水温:应达初沸89℃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沸水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淋净壶盖后,盖好壶盖。分杯应低斟,可减不茶香飘逸。
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澈艳丽,是否橙黄或深橙黄色,是否三层分明。表面以“金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人口,令略水香与闻香是否一致。
二泡:应重点放在茶叶上。茶叶是否醇厚,是否有较明显的基涩味或杂味。茶汤吞下喉后,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香的.感觉。
三泡:重点放在体味“韵”字上下功夫。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是否有一种天然韵味,是否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将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喉之感。武夷岩茶于分讲究“岩骨”,表现为喉韵口感,杯底香(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口饮岩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鉴评武夷岩茶之优劣,张天福教授说:“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是决定茶叶品质最主要因素,香和味有密切的关系。”清代梁章钜早已提出“活、甘、清、香”四字。因武夷岩茶在乌龙系列中是“重味以求香”的品类,不同于安溪茶的“以香而取味”,这是鉴别武夷岩茶的最重要的原则。味有浓淡厚薄,韵有显露程度和持久性长短之分。评武夷岩茶是个细致、多种因素交叉且复杂的工作,仅能作一简要解说。
活:指润滑爽口,而无滞涩感,喉韵清洌。
甘:指回甘时间短而快捷,指程度、部位而言,清爽甘润。
清“指清纯不杂,清快舒适,清丽明亮(指茶汤、叶底)。
香:指茶香高低、长短、锐幽、浓淡而出,饮后有齿颊留芳之感。
浓:指浓而厚醇,无明显苦涩感。
厚:指茶底厚薄,啜之有骨,持久不变,可谓“舌本常留甘尽日”之感。
韵:指“岩骨花香”中的“岩韵”而言。
持久性:指口腔舒适快感的持久性,而不是苦涩及杂味的持久性。优质茶饭前饮之,饭后尚感有余香。
福建乌龙茶、武夷岩茶专家姚月明(高撑┮帐)指出:品鉴武夷岩茶不是一时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实践体会深化。有些还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如“韵”即“岩韵”,岩茶之韵味,仅能作概略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