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山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风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己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
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
扩展资料:
天台山历史沿革:
人文积淀深邃厚实,而且旅游的区位条件也相当优越。天台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天台山盛产优质高山茶叶--云雾茶,还诞生了东方茶文化--中国茶道。天台乌药品质独特,是中医的长生不老药。
石梁牌高山蔬菜生长在千米高山,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已远销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及本省各城市,并出口到香港、澳门。 佛教的“天台宗”和道教的“南宗”都创于天台山。
隋代古刹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国内外天台宗信徒都要到国清寺朝拜祖庭。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
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有千年古刹的国清讲寺、天下奇观的石梁飞瀑、避暑胜地的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济公故里的赤城山、人间仙境的琼台仙谷、休闲天堂的天湖景区、楼台亭阁的济公故居、风韵独特的龙穿峡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台山
东海九龙造天台
清代文人陈蓥在《天台山纪游》一诗中,有“一朵莲花吹不去,随风化作天台山;亭亭矗立一万八千丈,八瓣撑住红云边”之句。在《天台山民俗风物》一书中,曹志天先生记述了相关传说:传说天台原来是一片汪洋大海,东海龙王和他的九个龙子出来行雨时,都要打翻许多渔船,使很多人丧失生命。九个龙子于心不忍,就分别从身上拔下八片龙鳞,用八九七十二片龙鳞化成一朵有七十二个花瓣的莲花,让渔民们避风躲雨。后来,这朵莲花变成了天台山。天台山的七十二座山峰,原本就是七十二片莲花瓣。主峰华顶,原是莲花的顶。巧合的是,天台过去的确曾是海洋,在2亿3千万年前至6千7百万年前的中生代,天台是大量恐龙栖息的地方。到目前为止,天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种类丰富,已知的有巨型长形蛋、长形蛋、树枝蛋、国清寺树枝蛋、椭圆形蛋、石咀湾副圆形蛋、二连副圆形蛋、圆形蛋、蜂窝蛋等9种蛋形。据专家分析,在中生代,天台曾栖息过体长10多米的食草蜥脚类恐龙、比鸡稍大的食肉兽脚类恐龙、身上有甲片的甲龙、靠2条腿走路的鸟脚类恐龙……有龙王之称的蒋严根先生,多年前就有心找出九种类型的恐龙,如能如愿,那与东海九龙造天台的传说真是十分巧合了。
......
八仙踪迹留天台
汉、六朝时已有“八仙”一词,原是指汉晋以来神仙家们所幻想的一组仙人。直至唐代,“八仙”都只是一个空泛的名词。而上述八仙中的具体人物,到明代中叶吴元泰的《东游记》和汤显祖的《邯郸梦》问世后,才被正式确定下来。传说中的八仙分别是: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
关于八仙与天台山,天台人曹志天、周荣初、定济等人搜集整理了一个有趣的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非常喜欢天台山“琼台夜月”的优美风光,就在万年山住下了。每当圆月这夜,他从万年山一脚迈过高山深涧,来到琼台,端坐“仙人座”上,邀请众位仙子饮酒下棋赋诗,共度良宵。吕洞宾当时跟铁拐李学道,即将满师,铁拐李决定考验一下他。这天早晨,铁拐李故意装作腹中剧痛,在床上打滚。吕洞宾十分焦急,赶忙问铁拐李何药可医。铁拐李告诉他“只有吃了琼台上那株桃树所生的桃子才能医好”,要他前去摘取三个。吕洞宾立即飞奔出门,为了救师傅性命,他冒着生命危险从万年山纵身飞到琼台,摘了仙桃又飞回万年山。铁拐李便笑呵呵地告诉吕洞宾“为师已度你成仙了”。传说八仙常来琼台观光赏景,传道济世。后来成为道教南宗创立者的张伯端,曾巧遇八仙,得到仙人指点,终成一代大师。
天台山琼台景区是踪迹留得最多的地方。在琼台景区,八仙湖畔九峰台下的一块岩石上刻着吕洞宾的一首诗《题福圣观》,云:“青蛇拄地月徘徊,夜静云闲鹤未回。欲度有缘人换骨,暂留踪迹在天台。”九峰八仙台上,还可见到八峰环峙紫阳峰,好似八仙正在为张伯端传道。景区入口附近一人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也被命名为八仙湖。
《搜神记・天台二女》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啖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妍。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乃相谓曰:“此近人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南东二璧(南东二璧原作雨璧东壁,据明钞本改。黄本作西璧东璧)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各有数侍婢使令。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殊绝。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译文:
刘晨和阮肇,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用杯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刘晨、阮肇都很惊讶。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综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交错。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吃完饭又喝酒。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
天台山上有许多风景与茶有关,比如茶潭、茶塘、茶山、茶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