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道和茶艺有什么区别?那么茶道和茶艺有哪些讲究呢?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2-16 16:57   点击:136  编辑:admin   手机版

茶道和茶艺有什么区别?那么茶道和茶艺有哪些讲究呢?

茶道讲究的是气氛,将泡茶、品茶、点茶作为核心,而茶叶更讲究技艺。我国在饮茶方面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已经几千年了。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茶道或茶艺,里面包含了深深的思想精髓和深厚内涵。对于不太懂茶的人而言,很容易将茶艺和茶道两者混为一谈,其实它们在各个方面都是有区别的。

首先,茶道和茶艺在定义方面有很大区别。所谓的茶道,其实是一场关于修身养性和礼仪的学习交流,现场将技艺作为基调,通过品茶、点茶等方式进行下去,还会通过多个方面体现出来,让人感觉非常的舒适。而茶艺的重点则是在于泡茶和饮茶的技艺,在礼仪方面要稍微逊色一些,但是看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同,查到重点在于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而茶叶更像是一种艺术,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表演,表演者会通过物质与记忆向大家展示这一切。不过这两者也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茶道将茶艺作为基础,也是必要条件。茶道无法独立存在,它必须要依靠茶艺才能继续下去。相反的,茶艺本身就要独立很多,不需要以其他技艺为载体。

最后,茶道讲究以修身养性为重点,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可以参悟很多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喜欢一边饮茶一边探讨佛理。而茶艺的内涵不深,简单点来说就是没有门槛,让你喜欢就可以学习尝试。不过茶艺也是有讲究的,从品茶、烹茶等手法上都要格外注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却要学会用心去体会。将心灵和茶艺结合在一起,你会发现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茶道和茶艺区别茶道:是指以一定的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品茶约会的。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茶道:注重茶艺在实践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的道德理想,更着重于精神层面。茶艺:是泡茶的技艺与品茶的艺术,更注重于物质与技艺层面。

茶道和茶艺的区别是茶道是一种精神,茶艺是一门艺术,茶艺是茶道的一部分。茶艺讲究喝茶的时候有礼数,还有敬茶的规矩,茶道更多讲究文化精神,比如茶道突出的那种超然脱俗的内涵。

茶艺的重点在艺,是为了学习泡茶的技艺从中获得审美享受,茶道注重的是道,旨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参悟人生道理;茶道更注重的是一种人生的体悟,用来修心,茶艺一般重在技法,是为了满足人的视觉享受。

茶道和中国的饮茶有什么区别?

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从中获得审美享受;而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人生之道,二者的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

关于“茶艺”与“茶道”的区别,蔡荣章先生认为,茶道与茶艺都可以表示茶在文化上的内涵,无需因使用的名称而强加解释其差异。但可以因使用的场合分开使用不同的名称,例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观点见《现代茶思想集》)。

王玲女士亦持相近的观点,认为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其中“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而“道”则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观点见《中国茶文化》)。

清代茶具图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荼道的精神内涵是,“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荼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荼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荼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从题目看来,你似乎认为茶道不是中国的。实际上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唐朝,“茶道”这个词至今也有1000多年历史。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并且讲究一系列规则。而饮茶只是日常生活的行为,随心所欲,没有上升到礼仪的高度。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道源自日本,饮茶才是中国的.

日本的茶道礼节太多,太繁琐。其实日本的茶道就是在唐朝的时候从中国传过去的,那时候不是派了很多遣唐使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