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道六君子图片及名称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2-17 22:08   点击:23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茶道六君子图片及名称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

人生如茶,静心以对。茶中有大道,悟茶通人生。细细品茶,神清气爽,返璞归真,超凡脱俗,渐入佳境,可以通神,而穷宇宙之理。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六君子,增添茶中滋味,营造优雅茶环境,优美的一抬手一低头,带动一片片茶叶的灵魂在水中游走。

 

如此,茶道六君子的正确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稍有差错,便会闹出笑话。接下来茶小逸就带你详细了解。

 

茶道六君子是什么 怎么使用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

茶则:将茶从茶罐中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

茶针:用于疏通壶嘴,以免茶渣阻塞,造成出水不畅。

茶漏(茶斗):放在壶口上,漏取干茶,防止茶叶外漏。

茶夹:夹取叶片、欣赏叶底、夹洗杯子。

茶匙:从茶则当中把适量的茶叶拨入茶壶、从壶中挖取泡过的茶叶。

茶筒:盛放茶艺用品。

今天茶小逸重点要跟大家聊一下争议最大的“茶则与茶匙”、“茶漏与茶滤”。

 

茶漏与茶滤

 

现代人们口中常常茶漏和茶滤不分,茶漏也称茶斗,是放在壶口上,漏取干茶,防止茶叶外漏的,底部是通的,没有滤网;而茶滤是在冲泡过程中,放在公道杯上用来过滤茶渣的。

 

茶则与茶匙

 

茶则的说法,在陆羽的时代就已经有了,不过当时的茶则造型也不是固定的,也有的茶则就和茶匙的形状差不多。

而茶匙的正式出现,是在唐未宋初,茶匙从茶则中分离,是点茶法的出现造成的。《茶录》中还特意指出:“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所以茶匙的作用不是用来取茶叶,而是搅拌茶汤,因此需要用质量更重的金属制,而不是茶则一样的竹制。后又在茶匙之外发明了另一种搅拌茶汤的茶具――茶筅。

【《茶录》中所记点茶时先放入茶末,再加少量的水调和,“又添注入环回击拂, 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这一步是斗茶的关键,“环回击拂” 正是要用茶匙不断的调和茶汤,直到盏中茶汤“面色鲜白著盏(咬盏)无水痕, 这样的茶在斗茶中为上品。】

 

由于中国人制茶工艺、饮茶方式的转变,从宋代抹茶变成了直接冲泡,因此茶匙失去了使用空间,如今人们的喝茶习惯中,茶则和茶匙的用法几乎大同小异,都可以作为从茶荷舀取茶叶的一种茶具,只不过茶则大而茶匙小,取多的茶叶可以用茶则,取少量茶叶可以用茶匙。还有更规范讲究的一种用法,先用茶则从茶罐中取多量的茶叶,再用茶匙从茶则当中把适量的茶叶拨入茶杯或茶壶当中。

二、怎么全百度都搜索不到安溪的茶艺图。

安溪茶艺

选到图片处:写上安溪茶艺

%B0%B2%CF%AA%B2%E8%D2%D5&z=2

查不到,到 谷歌 SOSO

是不是你输入的关键字问题!

安溪&sortby=2

三、茶道用具图片

茶道用具是喝茶人的珍宝,那茶道用具的图片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道用具图片,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用具图片1 茶道用具图片2 茶道用具图片3 茶道用具图片4 茶道用具图片5 茶道用具的介绍 1.置茶器

①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

①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分茶器

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

①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 其它

①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S、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日本茶道用具介绍 茶道艺术中,器具的艺术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拜见器具的说法本身以可以证明这一点。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见面的器具即鉴赏物品。而院内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则是消费品。通常前者是作为茶具,后者是作为杂器为人使用的。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器具的种类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龛处悬挂的轴字、轴画、吸烟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括装饰壁龛的用具。有关炭的礼法的用具,茶道礼法用具。怀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瓶。

炭礼法用具包括:釜、茶炉、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礼法用具包括搁板、水碗、茶碗、茶叶罐。茶器、茶杓、盖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后不要的水的容器。多为陶器制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圆盒)。

怀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种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装米饭和大酱汤)、碗(饭碗、大酱汤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种陶瓷器小钵,盛脍物用)、八寸(一种约24公分、四方形杉木质的器皿。用来盛酒肴)、烤物钵(一种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内用具包括草履、圆形座墩、院内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处),用具包括铜锣、水壶、茶巾盆、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