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摊青氧化(红茶摊青需多长时间)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03 02:17   点击:9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红茶摊青需多长时间

一、红茶水制作配比:

1.选用伯爵红茶30g,青牌红茶120g(记住比例是1:4)。

2.泡制红茶叶要用冰水(冰水=80%的冰+20%的水)和热水两种(两者的比例是1:1),茶与水的比例是1:50(如果要做的是热饮,那么就全部用热水)

3.先将水烧开,用3750g的水泡制150g的红茶,时间为2-3分钟(煮茶叶的量少的话也应该相应的减少时间),然后用3750g冰水放入保温桶备用,把泡好的茶水倒入冰水中搅拌均匀,静置15分钟即可使用(记住这个比例,自己喝的话,可以相应的减量即可)

二、绿茶水的制作方配比:

1.选用150g青牌绿茶叶,用88℃的热水(3750g)泡制2-3分钟,再将等量的冰水倒入保温桶里备用。

2.最后将泡好的绿茶,过滤出来,倒进冰水中搅拌均匀,静置15分钟即可使用。

三、冰绿茶

绿茶水220g、果糖25g、加冰块摇匀即可。

四、冰红茶

红茶水220g、果糖25g、柠檬2g、加冰块摇匀即可。

五、极品红茶:

红茶水220g、果糖20g、焦糖3g、加冰块摇匀。

六、极品绿茶:

绿茶水220g、果糖25g、柠檬2g、加冰摇匀。

七、百香红茶

红茶水220g、15g果汁(百香果、芒果、草莓、苹果汁)、柠檬2g、果糖10g、冰块八分满摇匀即可。

八、原味奶茶

红茶水220g、奶精30g、果糖30g、柠檬2g,加冰摇匀。

九、三道奶茶

红茶水220g、奶精30g、果糖30g、焦糖5g、加冰摇匀。

十、茉香奶茶

绿茶水220g、奶精30g、果糖30g、焦糖5g、加冰摇匀。

十一、皇家奶茶

立顿红茶2包、奶精30g、果糖30g、冰块八分满。

1.用200g热水冲泡红茶水两包

2.用少量热水冲泡奶精,再加入2块冰加速冷却

3.将果糖倒入玻璃杯中,冰块填充八分满,倒入奶水后,在慢慢倒入红茶水即可。

十二、港式红绿茶系列

用220g热水泡制1包红茶包,等到茶充分入味以后倒入被子里,加入25g果糖、调匀即可。

十三、果味珍珠奶茶

将220g红茶水、35g奶精、20g果糖、15g果汁(或果粉2勺)、加冰块摇匀,加入适量珍珠即可。

2. 白茶摊青时间

白茶的干燥,是指白茶制作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白茶的干燥工艺,可以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类。传统的方法就是完全利用太阳光干燥和焙笼炭火烘焙,现代的方法多用烘干机进行干燥。

传统干燥最古老的白茶干燥工艺,是直接利用太阳光照射进行干燥。萎凋后的白茶芽叶,利用阳光干燥一定的时间,使茶叶内多余的水分气化。白茶的干燥,至今还保留这种原始方法。但这种干燥方法掌握不好的话,会使白茶含水率太高,存储时易产生霉味。

福鼎白茶含水率的国家标准必须低于7%以下,经过干燥工艺的白茶大多控制在5%以下,要长期储存的白茶含水率最好在4%左右。

另一种传统的干燥工艺就是利用焙笼进行炭火烘焙。烘焙讲究低温慢焙,温度控制在40~45℃,费工费时。烘焙过程中还要进行翻堆,制茶师根据白茶的颜色和香气变化程度,进行翻拌。

现代干燥现代白茶生产采用了干燥机进行干燥。不同机器的温度并不一定,这一点要根据机器的设定。一般来说,白茶萎凋叶达到九成干时,采用机焙,掌握烘干机进风口温度70~80℃,焙至足干。如果是七八成干的萎凋叶,则要分两次烘焙,第一次的机器温度在90~100℃,初焙后须进行摊放,使水分分布均匀。

复焙的机器温度控制在80~90℃,焙至足干即可。不过现有一些厂家为了提高效率,保持白茶的绿色,减少青味,会用120℃以上高温烘焙。这样是不利于白茶特性的保留的。

经过高温烘焙的白茶,会让白茶带来一些不好的作用。比如导致口干、上头、锁喉等不良反应。此外,高温干燥会破坏白茶中的活性酶,从而影响白茶的后期转化,这样对白茶后期的陈化是非常不利的。

3. 绿茶摊青时间

1、新鲜茶叶在采集以后,需要经过萎凋,这个加工工序在加工的时候,需要把采摘回来的新鲜茶叶进行挑选去掉里面的杂质和老叶,再把它均匀的摊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厚度应该在0.5毫米左右,尾吊过程中要经常翻动,每一小时翻动1~2次,大约7~8个小时就能萎凋完成。

2、大型茶叶生产厂家在生产茶叶时会用专用的设备对茶叶进行萎凋,这样加工的茶叶萎凋更均匀,在需要时要把新鲜的茶叶摊晾在专用的萎凋槽中,通过热风控制来完成萎凋,这时的温度要控制在35~38度之间,而且在加工过程中还要对它进行适当的翻动,大约需要6~9小时才能把茶叶萎凋完成。

加工茶叶的注意事项

1、茶叶在加工时不但要经过萎凋,还要经过多道加工工序,而且不同的加工工序有着不同的方法技巧这一点大家必须要掌握好,那些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叶在加工时需要进行杀青,然后要进行揉捻,揉捻时的温度要控制在24度左右,而且相对湿度要在85%左右,揉捻完成才能对茶叶进行炒干,这样才能让茶叶带有诱人的茶香。

2、现在的茶叶在加工时都增加了提香这个步骤,也就是茶叶在烘干完成以后会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提香处理,提香时是使用热风提香,也就是把温度控制在90~110度之间提香二小时左右,这样会让茶叶的香味更为浓郁纯正,会让生产出的茶叶质量更好。

看过对茶叶萎凋方法的具体介绍后,大家能学会如何均匀萎凋,也能掌握茶叶加工的方法与技巧,不过茶叶加工时也有一些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加工出质量比较好的茶叶。

4. 红茶摊青需多长时间出茶

1.产生原因 这是条形茶常见的一种不良品质表现,在各大茶类中均存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采摘的茶叶原料嫩度差或老嫩不匀、加工工艺难于实现一致的结果,致使条索粗松或松散条混杂其中。

第二,揉捻工序中适度的加压欠缺、投叶过少,茶条卷紧度不足,造成松散条出现。

第三,锅炒茶投叶过少、火温过高。由于茶叶水分被快速强迫散发,做形工序要求的收紧时间不够,茶叶被很快干燥固形,导致茶条仍呈似原料般的松散形态。

第四,红茶萎凋偏轻。

2.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的品质缺陷,可采取的相应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严格控制原料采摘标准,力求采匀。进厂后鲜叶原料按照不同等级分别付制。

第二,以揉出茶汁、紧卷成条、芽叶不破碎为适度;有选择性地调节揉捻工序的时间、投叶量和压力变化。

第三,以产品的综合品质为要求,合理安排制作时间和加工工序,并避免为一味追求色泽表现而变动工艺。

第四,加工条红茶时,萎凋摊叶不可过厚,掌握萎凋适度标准,并根据制作时的情况及时调节萎凋槽风量和萎凋时间。

(二)欠圆浑,带扁

1.产生原因 各大茶类的机揉条形茶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外形缺陷表现。原因主要在于揉捻工序。

第一,揉捻时投叶量过多,揉转不匀,致使茶条不圆不扁,有失整齐。第二,加压过早、过重,塑形不当。

2.改进措施 可采取的相应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按要求调整揉桶中的投叶量,投叶时不能完全压紧压实。第二,掌握加压、松压原则,做到适当、适度、适时。

(三)断碎

1.产生原因 各大茶类普遍存在的品质弊病。原因通常在于以下几条。

第一,杀青程度过老,含水量太低。

第二,揉捻过度,压力过重。

第三,揉捻叶含水量偏高。

第四,绿茶二青时茶条未受热回软就过早搓揉或锅温过高。

第五,滚条、车色时间过长。

第六,贮运过程中受重压。

第七,红茶萎凋偏轻。

2.改进措施 可采取的相应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控制杀青程度。掌握嫩叶老杀、老叶嫩杀、老而不焦、嫩而不重的原则。

第二,掌握揉捻适度的原则。

第三,避免赶时间用重压短时揉捻或一压到底。

第四,滚条、车色应掌握投料与时间的关系。

第五,合理控制各过程的锅温。

第六,贮运中轻拿轻放。

第七,红茶萎凋时间应充足,最短不可少于6小时。

(四)团块

1.产生原因 各种条形茶常见的一种外形弊病表现。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条。

第一,杀青扬炒及完成后的摊晾不足,叶片含水量高,芽叶挤压成块。第二,揉捻压力过大,加压过早,解块不够均匀彻底。

2.改进措施 一般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改进解块机滚筒“铺齿”密度。

第二,杀青叶含水量多时应多扬少闷。

(五)干茶色呈黄白、起泡

1.产生原因 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杀青或炒二、三青时火温过高。

第二,翻炒不匀、欠及时。

2.改进措施

第一,高温杀青或炒茶时翻炒应均匀,相应的速度要快。

第二,机具加热时做到火力均匀,控制火温要先高后低。

(六)红筋红梗

1.产生原因 这是绿茶产品中出现的缺陷。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采摘手法不当,致使新梢断裂处细胞破损过大。

第二,贮运鲜叶堆压过重过久,导致红变。

第三,杀青时温度低,翻炒不匀不足,叶子受热不足。

第四,揉捻后未及时干燥或干燥温度低、时间长。

2.改进措施

第一,采用恰当的采摘方式。

第二,贮运鲜叶的容器应透气,忌用塑料袋装运。

第三,采下的鲜叶及时送至茶厂摊放散热。

第四,鲜叶摊放不宜过厚、过久。

第五,杀青要杀透、杀匀。

第六,揉捻叶应及时干燥。初干温度不低于120℃。

(七)灰暗(枯)

1.产生原因 在各类茶中均会出现的缺陷。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绿茶加工中揉捻过度、在制品液汁流出过多,致使茶多酚过多氧化。

第二,绿茶初干温度偏低,炒干时间过长。

第三,茶叶在潮湿环境中放置时间过长,致使茶叶受潮。

第四,红茶萎凋过度。

第五,红茶加工揉捻不足或发酵过度。

第六,红茶、青茶干燥温度过高,足干时间偏长。

第七,红茶中粗老原料过多。

第八,青茶茶青偏嫩、晒青过度。

第九,青茶做青过度。

2.改进措施

第一,掌握揉捻适度,避免摩擦过度。

第二,拣剔、包装时注意防潮。

第三,茶叶从冷库中取出时注意密封,以避免茶叶过早在空气中暴露至冷凝的水分被吸附而受潮。

第四,红茶萎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应超过18小时。

第五,红茶发酵要适度。

第六,红茶、青茶的初干温度不宜超过130℃。

第七,青茶应注意做青过程香气变化及适度。

第八,青茶的干燥工序中烘焙温度由高渐低,中间逐次摊晾。

第九,注意红茶原料嫩度,不宜老、嫩混杂加工。

(八)带黄

1.产生原因

第一,绿茶烽锅时间过长或火温过高。

第二,复干机滚条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第三,原料嫩度差,杀青叶在制品摊放时间过长、过厚。

第四,青茶杀青温度过低,时间偏长。

第五,青茶杀青或初干时投叶量过大,水汽不透而闷黄。

第六,包揉的在制品温度过高,包揉处理时间过长。

2.改进措施

第一,复炒、滚加热时掌握温度不超过80℃。

第二,适当调整原料嫩度,控制摊放叶的厚度和时间。

第三,掌握青茶杀青的时间、温度恰当。

第四,控制青茶杀青、初干的投叶量。

第五,根据工艺需要控制包揉工序的温度和时间。

(九)露筋、朴

1.产生原因

第一,粗老的原料因揉捻(切)不当、表皮破损,茶叶茎梗上的木质部露出。

第二,混杂在新梢中的老叶因破损呈残片状。

5. 茶叶摊青注意事项

1、首先要保证收青质量,鲜嫩度不好的茶青不能混入茶青堆;

2、茶青的堆放要控制好厚度,堆置在阴凉的地方,尽量不要翻动;

3、装车:选用透气性好的器具(竹制品、塑料筐),筐底部应放置准备好的冰袋(视茶青量而定),将茶青均匀的摊在筐内,切记茶青不能挤压 。

4、运输时间:尽量选在气温低的时段,如:天黑后 。如果运输时间较长,只能考虑冷藏车了

6. 晒青红茶制作工艺

红茶与滇红茶的区别

晒红茶加工的一般工艺为:鲜叶(云南大叶种鲜叶)--摊晾--萎凋--揉捻--发酵--晒干,制成晒青红茶,之后经过蒸压,制成小龙珠、饼状等形状。由于晒红茶是有氧发酵(轻发酵茶),所以茶叶中保留了一部分的酶活性,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晒红茶的后期转化。同时又因为借助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所以晒红茶也就具有了越陈越香的价值。

而滇红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烘干),滇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在无氧环境下发酵,在干燥时用烘焙提香,烘焙温度高,完全钝化了茶叶中的酶活性,导致滇红茶后期转化差,失去收藏价值。

7. 红茶晒青工序怎么做

青茶,性平,属于半发酵茶,著名的茶品有大红袍、铁观音、水仙、凤凰单丛、肉桂、漳平水仙等。

青茶是介于绿茶(不发酵)与红茶(全发酵)之间的半发酵茶类,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制作是茶叶互相碰撞,使叶片边缘破损,正也是因为这道工序,才有了乌龙茶独特的香气。

青茶的加工工艺和流程主要有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包揉)及烘焙等六个工序(5个步骤),具体如下:

1、晒青和晾青

即在阳光下散发鲜叶中的水分,使叶内物质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破坏叶绿素,除去青臭气,并为做青做好准备。

晾青,即在室内进行自然萎凋。将晒青后的茶叶放置于室内通风阴凉处散失热量,让鲜叶中的各部位水分得到重新分布,便于做青。

2、做青

又称摇青,在滚筒式摇青机中进行。使茶叶相互摩擦、碰撞,促进茶多酚氧化,形成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色。同时蒸发水分,加速内含物的生化变化,提高茶香。

3、杀青

与绿茶是一样的,让茶叶在高温中钝化,停止与氧气的结合,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叶子是绿色的,叶边缘是红色的原因,如果不杀青继续氧化,那么发酵度就会上升变成红茶。

4、揉捻

揉捻,将茶叶的茶汁挤压出来便于冲泡,再者就是塑造茶叶不同的外形,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水分。

5、干燥

烘焙干燥这一步骤也是乌龙茶比较关键的。以武夷山闽北的乌龙茶为例,多数会选用木炭、竹炭、果树炭来加温让茶叶走水干燥。干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厚。

干燥之后,青茶即制作完成,之后经过短暂的停留、存放,即达到市场。

8. 白茶摊青时间选择

安吉白茶怎么区分好坏:

外形

嫩度以毫多而肥壮,叶张肥嫩的为上品;毫芽瘦小而稀少的,则品质次之;叶张老嫩不匀或杂有老叶、蜡叶的,则品质差。

安吉白茶怎么区分好坏?安吉白茶怎么分辨真假

叶态

叶子平伏舒展,叶缘重卷,叶面有隆起波纹,芽叶连枝稍为并拢,叶尖上翘不断碎的,品质最优;叶片摊开、折贴、弯曲的,品质次之。

色泽

毫色银白有光泽,叶面灰绿( 叶背银白色) 或墨绿、翠绿的,则为上品;铁板色的,品质次之;草绿黄、黑、红色及蜡质光泽的,品质最差。

净度

要求不得含有枳、老梗、老叶及蜡叶,如果茶叶中含有杂质,则品质差。

滋味

以鲜爽、醇厚、清甜的为上品;粗涩、淡薄的为差。

香气

以毫香浓显,清鲜纯正的为上品;有淡薄、青臭、失鲜、发酵感的为次。

汤色

以杏黄、杏绿、清澈明亮的为上品;泛红、暗浑的为差。

叶底

以匀整、肥软、毫芽壮多、叶色鲜亮的为上品;硬挺、破碎、暗杂、花红、黄张、焦叶红边的为差。

9. 茶叶摊青时间

(1)初焙。此时茶坯含水量高,温度可相对较高,目的在于快速杀死残酶,蒸发水分。焙笼和焙橱温度为120-130:,烘干机进风口温度为140-150丈。摊叶厚度不能高于1厘米,中间翻拌2次。至茶坯五至六成干即可起焙,焙时约10分钟。

(2)摊凉。起焙茶坯即刻进行摊凉散热,让坯体内水分重新平衡。摊凉厚度为5-6厘米,时间为1-2小时。此时茶述不黏手,稍有硬触感,要及时把尚未完全解块的小团块解散。

(3)复焙。温度为80-90丈,茶胚摊放厚度为4-5厘米,焙30分钟左右,中间进行两三次翻拌,至茶胚达到八成干左右时起焙摊凉,摊凉时间可延至6小时以上。此时茶胚用手触摸有硬扎感,枝茎折之即断,叶片捏之即碎,带有片状,干嗅清香,含水量在7%-8%之间。经过复焙的茶胚,外形、内质已基本固定,r遇茶季高峰,焙炉腾挪不开,可先把茶叶装起,事后再I进行足火。

(4)足火。采取“文火薄焙”,温度要低,焙时要长,温度为60-801,焙时要2-6小时,中间翻拌\ 2或3次。相关研究表明,茶叶的蜜糖香常常产生于低温长烘过程,此外,烘焙中多酚类与氨基酸、可溶性糖问相互间的热化学反应产物,也会增进茶汤色度。经过足火的茶叶,含水量为3%-5%,叶片捏之成粉,干嗅香气清高,至此完成单丛茶的初制,成为“毛茶”。毛茶达到足够干后,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平温过程,俗称“炖火”或“回火”,通常是5-7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