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生茶五项因子是什么
1、茶因子评茶法,也称五项因子评茶法或者通用型茶叶审评方法,按照茶叶的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
我们通常学习评茶员所用的中国茶叶学会组编的《评茶员理论教材》中提到的审评方法就是通用型茶叶审评方法,也就是五因子审评法,也称五项因子审评法。
2、八因子评茶法,按照(干评)茶叶的外形、色泽、整碎、净度,(湿评)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八项因子”进行。
2. 白茶五项因子
花香白茶即功夫白茶,系应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牡丹等)为鲜叶原料,按白茶基本加工工艺原理加工而成的特种白茶。但其工艺较常规的白茶更为复杂,也更难掌握,品质风格较传统白茶更为独特。
花香白茶色泽随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普遍色泽偏深且茶芽的绒毛较少,较理想的产品其色泽墨绿带白毫,外形自然,硬实,汤色杏黄色透亮,叶底嫩黄完整自然。形成该品质风格主要是茶树品种与长时间的变温萎凋、二次烘制等因素的结果。
花香白茶的香气具有乌龙茶品种的天然花香,不仅闻得到,还融入到茶汤的味觉上;香气较浓丰富,而且幽长;品种不同花香明显不同。主要是品种和工艺双重因子决定的。
花香白茶滋味有白茶的共性,又有乌龙茶耐泡、滑口、饱满、回甘的风格。对于初识白茶的人具有很强吸引力。
3. 普洱生茶五项因子是什么意思
sl钻石净度级别是比较低的。
SI:小瑕疵级别,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可以很容易就看到内部瑕疵。SI1可能用肉眼很难观察到,SI2用肉眼就能清楚看到。
GIA钻石净度标准,分为6个类型,11个等级。
净度评级是由专业评级师在十倍放大镜下,对钻石净度做出整体评估。评级师会找寻钻石中的内含物,并考量五项因素:数量、大小、种类、位置、明显度,加以评级。
4. 普洱茶品质因子包括哪些
审评茶品内质的四个因子(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1)香气香气是茶品冲泡后挥发出来的气味。茶品的香气受茶树品种、产地、季节、采制方法等因素影响,使得各类茶具有独特的香气风格,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评比香气的纯异、高低和长短。
纯异
纯指某种茶应有的香气,异指茶香中夹杂有其他气味。香气纯要区别三种情况,即茶类香、地域香和附加香。茶类香指茶类原有的香气,如普洱茶的陈香等;地域香即地方特有的香气如兰花香、花果香等;附加香为外源添加的香气,如茉莉花茶。异气指茶香不纯或沾染了外来气味,如烟焦味、酸馊、油味等。
高低
香气高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即浓、鲜、清、纯、平、粗。所谓浓指香气高,刺激性强;鲜犹如呼吸新鲜空气,有醒神爽快感;清则清爽新鲜之感,其刺激性不强;纯指香气一般,无粗异杂味。平指香气平淡但无异杂味。粗则感觉有老叶粗气。
长短
即香气的持久程度。从热嗅到冷嗅都能嗅到香气表明香气长,反之则短??嗅香气可分为热嗅、温嗅、冷嗅三个阶段。热嗅主要是闻香气是否正常(纯异),有没有异杂味(烟、焦、酸、馊、霉);温嗅主要是判定香气的高低;冷嗅主要是看香气的持久性。香气审评最适宜的叶底温度为55℃,超过65℃时感到烫鼻,低于30℃时香气低沉,不易辨别。香气审评时,还应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抽烟、涂香水、香皂洗手等都会对香气鉴别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2)汤色
茶品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泽称为汤色,又称水色,俗称汤门或水碗。茶品汤色审评主要从色度、亮度和清浊度三方面去评比。汤色审评要及时,因为溶于热水中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接触后很容易氧化变色。
色度
指茶汤颜色。茶汤汤色除与茶树品种和鲜叶老嫩有关外,主要是加工工艺决定了各类茶具有不同颜色的汤色。
亮度
指茶汤明暗的程度。亮表明射入茶汤的光线被吸收的少,反射出来的多,暗则相反,凡茶汤亮度好的品质亦好。
清浊度
指茶汤的透明程度,汤色透明无杂质,能透见底,清晰明了,汤色浑浊,漂浮杂质较多,浑不见底。
(3)滋味
良好的味感是构成茶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茶品不同的味感是因为茶品中呈味物质的数量与组成比例不同而已。味感有酸、甜、苦、辣、咸、鲜、涩等。我们之所以能感觉到味感是因为我们的舌头舌面上布满了味蕾,味蕾接触到茶汤后经过神经传递及大脑反应分析后呈现的不同味觉,舌头不同部分的味蕾也有不同的“分工”,如舌尖对甜味较为敏感,舌头两侧前部对咸味较为敏感,两侧后部则对酸味较为兴奋,舌心感觉鲜味和涩味,舌根则对苦味较为敏感。品尝茶汤的滋味,适宜温度一般在50℃左右,主要按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等来评定级次。审评茶滋味要区别其浓淡、强弱、鲜、爽、醇、和。
浓淡:浓指浸出的内含物丰富,有黏厚的感觉;淡则相反,内含物少,淡薄无味。强弱:强指茶汤吮入口感到刺激性或收敛性强,吐出茶汤时间内味感增强;弱则相反,入口刺激性弱,吐出茶汤中口味平淡。鲜爽:鲜似食新鲜水果感觉,爽指爽口。醇与和:醇表示茶味尚浓,回味也爽,但刺激性欠强;和表示茶滋味平淡正常。在茶汤审评中有时会感觉不是很纯的滋味,可能与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注意区分就行。茶滋味与香气关系密切。评茶时能嗅到的各种香气,如花香、熟板栗香等,往往在评茶滋味时也能感受到。一般说香气好,茶滋味也是好的。茶香气、茶滋味鉴别有困难时可以相互辅证。
(4)叶底审评完滋味后,将叶底倒入叶底盘中,观察其嫩度、匀度和色泽。叶底的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的亮暗和叶片展开的程度等是评定茶品优次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评叶底时还应注意看叶张舒展情况,是否掺杂等,好的叶底应具备亮、嫩、厚、稍卷等几个或全部因子。
普洱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原因是其越陈越浓越香的特点,茶友追求老茶,实际上是追求更高品质的品饮体验。普洱茶和其他追求鲜爽的茶类不同,即使是优质普洱生茶,新茶阶段也涩感重、茶性寒,经过一段时间的陈放后,饼面颜色由绿转褐,香气、滋味、口感进一步提升,茶品综合表现更好,适口性更佳。因此更多的茶友苦苦追寻老茶,但结果往往令人失望:老茶数量稀少,保存完好、茶品表现好的老茶更是稀少,且价格足以令人目瞪口呆。
除了年份和产量,普洱茶等级也会对普洱茶本身的价格产生影响,不论生熟,普洱茶大致分为:正品、精品、上品、珍品、孤品五个层级,所以它的价格也就有明显的不同
5. 六大茶类五项因子
名优绿茶以加工工艺分为炒青型、半烘炒型和烘青型三大类。它们的审评方法主要采用五项因子审评法,即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审评程序:称取3g茶,用150ml杯沸水冲泡3-5分钟,观汤、闻香、尝滋味、看叶底。干看外形,湿评内质,使用评语加评分,先给评语,评出档次、再打分,以中准分、依据某一因子的品质高低加减1-4分。若评茶只记分不注评语纪要,事后如品质有争议,就会无据可查。常用品质因子的权数是外形为40%或30%,汤色为10%,香气为20%或25%,滋味为20%或25%,叶底为10%,用百分制打分,再用权数计算得分。 感官审评时,由于各地区选择种植茶树的品种不同,制成茶叶的品质也有所不同。如在小叶种地区制作的毛峰茶,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地区制作的,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茸毛,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叶底肥嫩露芽。由于绿茶类所占比例大,产品丰富、外形各异,别具风格,所以在审评中显得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