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砂壶品鉴秘籍
有的。只是短期内价值不会太高的。可以作为长期收藏和投资吧
2. 紫砂壶的品鉴
方法:
1、看精密
壶的精密度是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则茗香散漫。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正面手压气孔再倾壶倒水,涓滴不出则表明有间不容发的精密度,或手压流口再反倒壶身,若壶盖不落也表明精密度高。
2、看出水
壶的出水效果如何?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里滴水不存为佳。至于出水态势,是刚直或柔和曲美,随个人喜好 而定。但无论刚或柔,出水无劲不顺总是缺点。有时再看出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亦可比较,长者为佳。
3、看顺手
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除了与壶把设计的弯度及粗细有关外,壶把的力点是否位于(或接近于)壶身受水时的重心也是应注意到的,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水平提起再慢慢倾壶倒水,若觉顺手则佳,反之若须用力紧握,甚或持壶不稳则不佳。亦有受小半升之法去品鉴的,即干壶轻放水面,如能受水半升,谓之(水平)。
4、看与茶的配合
壶的特性如再与茶的特性相配合则更佳,一般是壶音频率较高,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因为香由热蕴。反之壶音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因为逼热过烈味反而骓以醇滑,也较难控制,以上所做比较乃皆属(隐微之辨),并非相当具体可察,但如明察秋毫应可得知之。
5、看材质:
紫砂壶因其特殊的材质得名,所以就要鉴别紫砂壶的材质。紫砂泥主要由粘土、石英、云母等构成,含有铁元素。紫砂壶看上去有颗粒感,颜色质朴暗淡有亚光的感觉。不像瓷一样,质地密度高,而且很光滑。也不像上釉水的陶罐一样粗犷。
3. 如何品鉴紫砂壶的好坏
1、看颜色:纯正紫砂的颜色,不论紫色、黄色、红色或者是两者之间的颜色都应有玉石般的韵味,其光质为黯然之光,像上了油一样,越擦越润,不能上腊,不能抛光,可参考老玉石的材质效果,材质越稀有、越有价值,因为资源有限。
2、听声音:紫砂壶是陶之上品,所以壶的声音是陶的声音。泡茶以后,声音沙、哑、沉,不能像金属声或者瓷器那么脆声,声音沙哑说明材质透气性好,内部不结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变味。
3、手感:紫砂壶的手感应具光滑圆润、舒坦,虽有颗粒但很圆润,紫砂颗粒一般以32目-60目为适宜,通过传统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
4、养壶效果:好的紫砂,通过养壶泡茶少许,然后用于布干擦就能看出哑光色质,油性很重,时间养的越长,色质越深沉,古朴。
4. 紫砂壶鉴赏宝典
三线咖啡壶 为紫砂胎内施白釉,有壶、杯、碟、糖缸、奶杯,按咖啡具配套的紫砂陶器。是五六十年代为紫砂工艺品出口需要设计打样之作。
底钤“曼希陶艺”方印,盖内钤“顾景洲”小章。“曼希陶艺”之印款,曼代表美,希即曙光在眼前,其内涵丰富,展示顾氏的抱负,大显身手的时候。顾氏四十岁以后,完整掌握了从选矿、泥料配制、烧成到成品加工的一整套工艺知识,潜心于紫砂壶造型的研究,终于形成独特的成型技法。三线咖啡壶形制极简,但最见制作者的功夫。
壶身直挺,依三条圆浑线分割装饰,尺度权衡,嵌盖式,盖面穹起,桶式嘴型,桥钮,扁圆圈把,玉璧底与壶体统一协调,平淡的造型中透出灵气。此壶制作难度极大,完全靠线面转折周正、舒坦和色调雅合来完善整件作品,壶面不事雕琢,毫无假借、遮掩之处,技艺严正,几乎无可挑剔。
5. 鉴赏紫砂壶的六个标准
鉴赏紫砂壶推荐方法如下: 看、紫砂壶的艺术价值最主要是体现视觉上的美感。
这种美感来自造型的得体,比例的恰当,由此显示出典雅端庄的气势风格,能给人以美的遐想。主题发挥突出,能激发人的一种希望和神思的追求。 验、根据造型的归类,分为圆器和方器,圆器的形体简洁明了,质感敦厚温润,隽永耐看。嘴、把衔接浑然一体。口盖紧密而不凝滞,壶身内壁清爽利落。壶身书画的装饰应溶紫砂陶艺于一体。既艺颠添锦,又不夺壶艺自然质朴的美感素质。印章款式大小应与壶身、壶盖适当,既为落款,又为点缀。方器表面挺括平整规方。线条交结明晰,轮廓清晰分明,口、盖与壶身比例恰当,壶身内外壁线条一致,给人以大方利落的质感。塑器,设计构思奇巧,既肖形,又不落自然主义俗套,视觉的美感和触觉的舒适感巧妙组合一体,色泽配饰合理,嘴把组合得当,口盖缝合巧妙。筋纹器,筋纹生动流畅,分布严谨精确,口盖筋纹准缝严密,嘴把曲线流畅一致,整体呈现一种秩序美。壶坯烧成的色泽,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关系到砂壶的质量,更能增添壶体成色的怡润质感。 玩、玩壶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鉴赏的关键。触手舒适耐用,提手比重得当,放手稳定安定。口盖玩赏得手,用茶出水流畅。玩壶是视觉和触觉的快感,快感则引发出心灵的美感,其乐无穷矣。6. 紫砂壶品鉴秘籍大全
茶具的选购
当今不同材质、同款式、不同种类的茶具层出不穷,琳琅满目。想要得到真正能称得上品茗妙器的茶具,人们在选购时就需要多花一些心思。俗话说:"名茶配妙器”, 妙器在手 才能与名茶珠联璧合。
茶和器相宜
名茶就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享受,又是一种生活艺术。茶具直接映秀昂着人们在泡茶品茶过程中的个人感觉。所以在挑选茶具时应当注意,不同茶叶要搭配不同的茶具,只有如此才可以冲泡出清醇芳香的好茶才能品味出茶的浓郁滋味。
茶具大小适宜
茶具的大小应该与茶叶的种类相符合,比如饮用绿茶类名优茶叶或别的细嫩茶叶时,适给使用小茶具。若茶具过大,不但会对茶叶造成浪费,而且会因开水较多,载热量较大,而易烫透茶叶,影响茶汤的色泽、气和味道。一般情况下,茶壶的容量最好为200ml,而茶杯的容量最好为150ml。
茶具质地适宜
茶具的质地应与茶叶的种类相适应,例如,冲泡花茶时通常使用瓷壶,饮用时使用瓷杯,而茶壶的大小则根据人数的多少来确定;对于南方人喜爱的炒青或烘青绿茶,冲泡时大多使用带盖的瓷壶;冲泡乌龙茶时,适宜使用紫砂茶具冲泡工夫红茶或红碎茶时,通常使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名茶时,为了增加美感,通常是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
茶具色泽事宜
茶具外表的色泽应该与茶叶的色泽相匹配,饮具的内壁通常以白色为宜,这样可以真切地反映茶汤的色泽与纯净度。在观赏茶艺、品鉴茶叶时还应该多加留意,同一套茶具的茶壶、茶盅、茶杯等的颜色应该相配,茶船、茶托、茶等器具的色调也应该协调,这样才能使整套茶具如同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将主茶具的色调作为基准,就要同一色系的辅助用品与之相搭配,这样才称得上完美无缺。
精良多样的现代茶具
现代茶具,样式更新颖,品种更繁多,工艺更精细,质量更优良。在这些茶具中,金银、炻、玛瑙和水晶茶具的价格比较昂贵,竹木、陶瓷玻璃或搪瓷茶具的价格比较低廉。另外还有以大理石、漆器等制成的现代茶具。
伴随着茶艺形式及茶文化的不断演变,差距也在不断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特纳闷的饮茶方式也不同,因此便出现了与当时饮茶的方式相适应的茶具。可以说,茶具的发展及演变过程,恰恰真实地展现了中国茶艺的发展历程。
泡茶的方法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勻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
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均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其名日"搅茶公子”。
水冲放茶碗中,需用茶筅拼命打击,这时水乳交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