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国家标准物质
茶叶生产许可证办理方法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围。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1个。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产品品种,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1类或几类;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理、生产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2.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墙面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每年茶季前清洗1次。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绿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干燥设备(手工、半手工名优茶视生产工艺而定)。
2.红茶生产必须具备揉切(红碎茶)、揉捻(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拣梗和干燥设备。
3.乌龙茶生产必须具备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干燥设备。
4.黄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和干燥设备。
5.白茶生产必须具备干燥设备。
6.黑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和干燥设备。
7.花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和干燥设备。
8.袋泡茶加工必须具备自动包装设备。
9.紧压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锅炉、压制、干燥设备。
10.精制加工(毛茶加工至成品茶或花茶坯)必须具备筛分、风选、拣梗、干燥设备。
11.分装企业必须具备称量、干燥、包装设备。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9679《茶叶卫生标准》;GB/T9833.1《紧压茶花砖茶》;GB/T9833.2《紧压茶 黑砖茶》;GB/T9833.3《紧压茶 茯砖茶》;GB/T9833.4《紧压茶 康砖茶》;GB/T9833.5《紧压茶沱茶》;GB/T9833.6《紧压茶 紧茶》;GB/T9833.7《紧压茶 金尖茶》;GB/T9833.8《紧压茶 米砖茶》;GB/T9833.9《紧压茶 青砖茶》;GB/T13738.1《第一套红碎茶》;GB/T13738.2《第二套红碎茶》;GB/T13738.4《第四套红碎茶》;GB/T14456《绿茶》;GB18650《原产地域产品龙井茶》;GB18665《蒙山茶》;GB18745《武夷岩茶》;GB18957《原产地域产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GB19460《原产地域产品黄山毛峰茶》;GB 19598《原产地域产品 安溪铁观音》;SB/T10167《祁门工夫红茶》;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一)鲜叶、鲜花等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无其他植物叶、花和杂物。
(二)毛茶和茶坯必须符合该种茶叶产品正常品质特征,无异味、无异嗅、无霉变;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茶叶标准要求。
(三)茶叶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害、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符合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感官品质检验:应有独立的审评场所,其基本设施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797-200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相关规定。审评用具(干评台;湿评台;评茶盘;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等),应符合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规定。
(二)水分检验:应有分析天平(1mg)、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等,或水分测定仪。
(三)净含量检验:电子秤或天平。
(四)粉末、碎茶:应有碎末茶测定装置(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的不要求)。
(五)茶梗、非茶类夹杂物:应有符合相应要求的电子秤或天平(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要求的不要求)。
七、检验项目
茶叶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按表中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对各类各品种的主导产品带“*”号标记的出厂检验项目,企业应当每年检验2次。
2. 茶叶 国家标准
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 茶叶 国标
茶叶国家标准为《GB∕T 33915-2017 农产品追溯要求 茶叶》文档,在网络上可以查阅得到,该标准于2018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4. 茶叶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中高档次级别。
gb22292的茶属于黄茶,产于四川蒙顶山,具有色泽嫩绿,香气馥郁,滋味鲜嫩醇爽的品质特点。冲泡兰妃茶,最好使用透明的玻璃杯,便于欣赏茶芽如舞蹈般在水中渐渐舒展、上下起伏的奇妙变幻。
gb22292的茶采摘明前优质高山茶树种鲜叶,加优质兰花,经四窨一炒制成,色泽嫩绿,香气馥郁,滋味鲜嫩醇爽。
5. 茶叶有机标准
有机茶是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1.不使用转基因技术。
2. 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3.不使用其他方法改变生长的自然规律。
4.包装不产生二次污染。
5.运输不产生交叉污染。
6.经过国家机构认证颁发标志。
6. 茶叶符合国家标准
执行标准就是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等相关部门组织制定的食品卫生标准。 例如:《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茶是全球公认的健康天然饮料,被世界粮农组织称为“仅次于水的人类健康饮料”。茶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我国走向世界的纽带。为了促进茶叶的生产、贸易、质量检验和技术进步,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起就开始以实物标准样的形式逐步建立茶叶标准,20世纪80年代,国家和地方等有关部门逐步发布、实施了各类茶叶标准。2008年3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更好地推动茶叶标准化工作。经过各部门几十年来在标准化方面的工作,我国现已初步建立了茶叶标准体
茶叶产品标准号指的是,茶叶生产标准执行号,如:普洱茶是按照《GB/T22111-2008》国家标准生产、运输、储存,除此之外,要注意区别唛号,唛号为4~5个数字,如7542,前两位为该款茶的配方年份,第三位为原料等级,末尾一位为生产茶厂的编号。
我国现行有关茶叶标准内容包括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包装、贮运标识、标准。
其中有国际标准,出口商品茶标准、国内商品茶标准。
7. 综观有关茶叶标准中的国家标准
茶饮料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GB/T 21733《茶饮料》明确指出,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汁应有风味的液体饮料,才是茶饮料(茶汤),其中可添加少量的食糖和(或)甜味剂。而调味茶饮料除上述原料外,还可添加其他可食用配料及食用酸味剂、食用香精等。同时标准还规定了不同品种茶饮料及调味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要求,例如绿茶茶饮料茶多酚含量应≥500mg/kg。
8. 茶叶定义 国标
绿茶:GB/T 14456.4-2016 ;红茶:GB/T 13738.1-2017 ;白茶:GB/T 22291-2017 白茶,GB/T 31751-2015 紧压白茶;乌龙:GB/T 30357.1-2013 。
9. 茶叶产品标准中国家标准有几项
特大叶种茶树,叶长14厘米以上,叶宽5厘米以上;
②大叶种茶树,叶长10~14厘米,叶宽4、5厘米;
③中叶种茶树,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4小叶种茶树,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普洱茶砖茶包装纸平面设计尺寸(357g),直径一般在17.5cm-19cm之间,一般都是设计19cm就比较不错了,棉纸大小都是用45cm*45cm就比较合适的了;内飞平面设计尺寸、外包装(一提)平面设计的尺寸。内飞的大小是:4cm*4cm,或4cm*6cm,目前还没有国度标准,是各家各自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