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鸦片战争和茶叶战争
印度,中国,日本,缅甸,斯里兰卡
2. 鸦片战争与茶叶战争的性质
来源于茶叶与鸦片战争 我国的茶叶早在唐朝就传到了日本,但那时还并未在全世界流行。
3. 鸦片战争与茶叶战争的区别
印度古代受中国影响,在沦为英国殖民地从前已经开始了饮茶。他们称茶为“恰”或“恰依”,和中国茶的读音十分接近,却绝对没有接英语说成“替”的。
印度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饮茶习惯各不相同,不过,大多数人是饮用红茶,而且是以地域高低来划分的。山地越高,饮绿茶的人越多,山地越低及至平原则饮红茶的人多。印度人饮茶大多是加奶的,因此也称为奶茶。
克什米尔人喝的是煮茶,并且要加入一些葡萄干,这大概是受中亚地区的影响。
有些民族对饮茶是很讲究的,要放进一些当地产的香料,这种茶多为有钱人和妇女准备的。印度贫富差别比较大,从饮茶就能体现出来,富人喝茶多为煮制,要放入薄荷之类的辅料,是要加牛奶的,而且以红茶为主。而一般贫民和克什米尔人喝茶是不煮得,以绿茶为主,用沸水冲泡即可。
印度人喝茶,尤其普通民众喝茶时,用的大多是玻璃器皿,很少有茶盘之类的东西。克什米尔人饮茶虽然接近于我国饮茶方式,可他们饮茶是没有什么讲究的,非常随便,只是解渴而已。因此,茶文化在印度几乎是没有的。加之印度盛产茶叶,虽然可能没有我们的品质好,但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不缺也就不值钱了。
印度交通不发达,气候炎热,茶叶可自然发酵,并没有我国对茶叶生产制作的技艺和管理模式。它盛产茶叶,也是茶叶出囗大国,可赚取的外汇并不多,原因就是质量无法与我国相比。
4. 鸦片战争之茶叶与鸦片
中国向英国倾销的商品有: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英国向中国倾销的商品有:鸦片
5. 鸦片战争是因为茶叶引起的吗?
一、原因: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
2、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方法来谋利。
3、林则徐虎门销烟,而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
二、经过:
1、1840年6月,英军统帅远征军封锁广州、厦门(今属福建)等处的海口,截断中国的海外贸易,并于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为前进据点。8月,英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1840年8月20日,广州谈判。
2、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帅船、拖船沉毁11艘。琦善被迫让步,1月25日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
3、1840年12月,琦善与义律在广东开始谈判。1841年1月7日,双方也不满谈判的进展,义律先下手为强,发起虎门之战。
4、5月24日,英军对广州发起进攻,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奕山等竖起白旗求和,接受英方条件,签订《广州合约》。
5、1842年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
三、影响:
1、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3、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扩展资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6. 茶叶与中国的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
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
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派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负责执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并于6月3日-6月25日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7. 鸦片战争与茶叶战争的异同
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地市场,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所发动的侵略战争。
1鸦片战争的性质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向海外进行侵略扩张和进行殖民统治,清朝政府的懦弱腐败造成了空前的民族耻辱和国家灾难。对于中华百姓来说,这是一场反抗外来势力的正义之战。
这场战争使得中国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从此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国内的主要阶级矛盾和社会性质也从此发生了变化。此前国内的矛盾主要存在于人民群众和统治阶级之间,鸦片战争之后,除了使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之外,还增加了中华民族和外来势力之间的矛盾。
2鸦片战争的影响
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