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是丝绸之路而不是茶叶之路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丝绸之路并不是随着丝绸贸易而产生的一条贸易通道。相反,从上古开始就是一条欧亚地区的国际性走廊。除了商品交换和军事冲突外,这条路线也是民族迁徙的主要捷径。
而丝绸在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经被出口到了西亚和地中海等地。甚至可能在张骞的时代之前,就已经不是东亚独有的手工艺产品了。
现在考古学家已经发现,西域南部的重要城邦于阗,至少在公元1世纪时候就有了自己独立的丝织产业。当地人不仅可以在自己的作坊里加工进口的生丝,还有自己的养蚕基地,自己出产生丝。
随着时间的发展,类似的独立产区也逐步向西扩散。经过中亚河中地区的城市--到波斯北部的里海沿岸地区--在到希腊本土--意大利半岛--西班牙和法国的,几乎充满了欧亚大陆。其中的大部分地方,在大航海时代盛世来临前,就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
所以,至少从公元1世纪开始,丝绸的独一无二性就已经开始降低了。 6世纪欧洲人,开始在希腊建立自己的丝绸产业。之前他们的作坊主要是加工进口生丝,之后也有了独立的完整生成链。
丝绸就更加不是顶级国际贸易品了。古典时代的罗马皇帝,以穿丝绸服饰而惊为天人。但这种事情在此后是再也看不到了。
与此同时,很多其他更具有持续性的商品,一直在丝绸之路上活跃着。比如从唐宋时期开始对外出口的茶叶。由于在当时东亚本身产量也有限的,而且不容易保质保鲜,所以被制造成类似今天砖茶一类的茶砖。通过外商的马队和驼队,送到中亚、西亚和俄罗斯。
奴隶
这种贸易的结果就是今天的伊朗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都嗜茶如命,几乎每天都要喝上几次。俄罗斯也成为了欧洲第一个喜好喝茶的民族。这种内陆茶叶贸易,一直到19世纪的天津条约签订后,才被从海上来的俄罗斯商船替代。丝绸在那个时候早就不再有此地位。
另一种经久不衰的商品就是奴隶。远在近代的欧洲人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学会用船进行黑奴、白奴贸易前,中亚的商人就在丝绸之路上进行着类似的事情。
大量的战俘和掠夺人口,会被贩卖到其他地方。当地也成为了历史上各奴隶部队的起源地。粟特城市和商队都会购买奴隶去组织武装,成为了后来阿拉伯帝国、各突厥系势力、马穆鲁克人和奥斯曼同类型部队的始祖。
香料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香料。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东亚,除了最低级别的糖外,没法生产其他很多种类的香料。这类货物都要从马鲁古群岛生产、装货,先运到印度等地,再分流到西亚和中亚的次级市场。但海运在这种贸易中所占据的份额,就远比陆地效率要高。萨珊波斯人就曾经垄断过这条路线,后来阿拉伯人取而代之,一直到欧洲人在近代将其垄断为止。
所以,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一直不是丝绸。茶叶、奴隶和香料都占据更大的贸易份额,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更为持久。而其他一些货物诸如新式的武器、优质的战马、食盐、玻璃制品和毛纺织品等,也比丝绸在这条贸易通道上的表现要好的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 茶叶在丝绸之路的地位与作用
1、起源: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所以后命名为“丝绸之路”。
2、作用: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祖国的统一;丰富了中西方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扩展资料:
1、丝绸之路简介
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张骞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鲜、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影响: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
尤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透过意大利马可·波罗和阿拉伯伊本·白图泰等旅行家的笔墨,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
3. 为什么是丝绸之路而不是茶叶之路的原因
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欧洲的商贸邮路,它的起点在陕西西安,终点是欧州各地。河西走廊在甘肃省竟内黄河的西边,它起点兰州,终点是敦煌。河西走廊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段。丝绸之路享誉世界,河西走廊也是因丝绸之路而得名,所以无法说谁在前谁在后。出题有疑问!
4. 丝绸之路对茶文化的影响
万里茶道途经的城市包括 莫斯科、哈克图、库伦、张家口、汉口、武夷山等。没有成都。
万里茶路的起点为福建武夷山。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17世纪的这条“万里茶道”被喻为联通中俄两国商贸友谊的“世纪动脉”。
万里茶道主要商路有两条:
一条是从汉口出发,经汉水运至襄樊、河南唐河、社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至张家口;或从右玉的杀虎口进入内蒙古的归化(今呼和浩特),再分销蒙古、俄国等地。另一条是从汉口顺长江而下至上海,转运天津,再由陆路运至恰克图转输西伯利亚。
不管那一条,都不走成都。
5. 丝绸之路与茶叶
中国丝绸之路是向外运输茶叶的
古代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茶叶等物至西域各国以及更多的西方国家。汉武帝登基之后为了打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让其充当“说客”让西域各国不要与匈奴合作。张骞出长安出发,一路上经过甘肃、新疆等地,然后再抵达位于中亚以及西亚地区的西域各国。他所走过的这条路便就是丝绸之路的起源,因为这条道路最初主要用于中国丝绸的对外输出,故而德国一位名叫李希霍芬的地理学家将它取名为“丝绸之路”。
6. 丝绸之路的茶是什么茶
这个问题当然是作为原产地的我们大中华最棒了。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省份都出产茶叶,茶叶的品种就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龙井茶、铁观音、普洱茶等等,不仅产量高很多品质好的也令人回味无穷。
而丝绸最早开始大规模养蚕的就是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能超越我们,丝绸之路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我国就是丝绸的故乡!
7. 丝绸之路关于茶的介绍
9月22日,东方丝路,印级溯源——昆明站品鉴活动在省博物馆龙茶馆生活会举行。在本次活动中,中茶云南公司向到会的嘉宾展示了历史上的经典老茶和近年来的经典产品,并与嘉宾品鉴交流,在活动中还推出了中茶牌七子饼茶-臻品黄印普洱茶(生茶)和中茶回归金砖普洱茶,在现场的品鉴中得到了茶友们的一致好评。
8. 丝绸之路和茶叶
丝路文冠茶是采摘白银市文冠树嫩叶和嫩芽作为原材料,经由蒙药炮制工艺炮制而成的茶叶。丝路文冠茶是甘肃省白银市特产,也是富钾产品和保健茶饮。
丝路文冠出品的文冠茶含有的文冠果皂苷、黄酮和杨梅树皮苷等,具有显著地降血压、血脂、血糖、胆固醇等功效;能加速尿酸排出,使沉积在骨关节部位的晶体状物质逐步的降解,让痛风症状消失。
9. 丝绸之路把中国的茶带到了西方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10. 茶叶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意义就是繁荣了东西方物资文化的交流借鉴,宗教信仰的融合,合取所长,使农业、手工业、贸易得到飞越发展。
我们的四大发明,华夏儒家思想走向了世界;世界各地的名优物产也来到华夏大地,开花落根。我们的陶瓷、丝绸、茶叶、书法等走向世界各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学习、借鉴,丝绸之路还有个名叫陶瓷之路、茶叶之路,又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