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茶熟茶中的糯香味是怎么来的?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06-13 19:08   点击:194  编辑:平雄   手机版

普洱熟茶的糯香味是自然转化出来的不是人工添加的 ,一般来说要放10年左右 ,而且要在云南干仓

不过普洱茶熟茶糯香味的产生不是必然的,是有偶然性的 ,不是所有的普洱茶熟茶在昆明放10年左右都能有糯香味 到现在业界也说不清为什么会产生糯香味

更多普洱干货请关注老徐谈茶

欢迎各位茶友在留言区互动

欢迎关注【懂茶帝】

糯米香只会出现在添加糯米香叶种之后。除非一款茶添加了糯米香叶子,否则不会有糯米香。

普洱茶经过多年陈放出现的茶汤“很糯”和糯米香是两码事。茶汤“很糯”指的是口感的滑度。

糯米香普洱茶,一般是制茶时在茶叶中加入一种当地叫做“糯米香叶”的植物,制作成茶后就会有糯米香味。

一般在一开始合料的时候就加了。至于按什么比例来调配,则不一定,要看制茶者想要调出什么香味。如果希望糯米香明显一些,自然就要加入更多的糯米香叶。

▲糯米香叶

有茶友问:如有加入了糯米香叶子发酵的话在叶底上完全能看到,而且泡了几泡糯米香就没了,这个观点对吗?

小懂:糯米香的添加量很少的,不一定能在叶底上轻易的观察出来。糯米香叶子添加越多,香气越持久。

为什么普洱熟茶的历史只有50年左右,却有人冠以宫廷普洱的名号呢?

首先谢谢邀请。

虽然本人喝茶不多,但基于爱好,对茶叶略知一二,咱们一起交流吧。

对于这位朋友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两个是误区,还有一个也值得茶友探讨的问题,咱们分开说说。

先说这第一个误区:宫廷普洱。宫廷普洱不是指专门给宫廷人喝的普洱,而是指选用宫廷级别料制作的普洱。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大意是:进贡朝廷的皇家普洱茶,只取上好野生大叶乔木的芽尖制作。朝廷把所有的茶芽都采摘完后,剩下的才允许民间采摘和贩卖。

很多不明大意的商家,为了标榜自己的茶好,对外只强调宫廷普洱专供皇室的身份,却不知实际指的是茶的选料级别。根据云南省农业厅2003年发布的《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描述了普洱茶的分级。其中定义宫廷普洱,是最高等级的选料标准,依次为宫廷级、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共七个等级。

第二个误区:宫廷普洱并非专指熟茶。具体原因上面已经说了,宫廷普洱实际是指选用宫廷料做的普洱,虽然只专供皇室的,但宫廷指的主要是料的级别。而之前进贡皇室的,主要还是生茶,虽然骡马人力运输途中会有发酵转化,但发酵程度很低。所以即便把宫廷普洱理解为专供宫廷的普洱,用50年熟茶的历史来说它蒙人,也是不对的,因为当时专供的是生茶。

最后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普洱熟茶的历史只有50年吗?

通常我们理解的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是70年代由著名制茶人吴启英发明的,但这个只是我们为了加快普洱茶发酵进程,采用的一种人工干预的技术。而在1973年以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人工发酵茶。而在当时运输条件的影响下,茶叶从云南到广州,香港,因为路途遥远,茶叶运输只能依靠“人背马驼”,这个运输周期很长,往往需要一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的风吹雨淋车马颠簸,茶叶运抵香港时,茶叶已经有了转化,茶汤颜色已经变深色了。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云南普洱茶就是一种发酵茶,只是发酵程度比较轻,与熟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的茶汤颜色,已经是红色了,而不是现在生茶的淡黄色或黄绿色。所以说,如今熟茶的前身是这种发较轻微的红汤生普,只是在70年代以后,交通运输条件方便了,而根据市场的要求,我们需要更快的来进行这一转化过程,进而催生了熟茶的“渥堆”发酵技术。

以上是根据自己所学所知的一点理解,如有不对之处,还望各位资深茶友指正。

我是爱喝茶的涤烦子,欢迎茶友多多交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