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茶送客,在最近大火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曾数次体现出来。
如周颖派小江去宝丰隆劝说秦掌柜不要拆借银两给沈四海那一集,秦掌柜表示不能不帮,然后就把茶杯端起来,伙计直接高喊“送客”,小江只好无奈起身。还有杜明礼上门要钱,与沈四海话不投机,沈四海懒得再跟杜明礼说话,直接端茶,尽管杜明礼恨得牙根直痒,但最终还是无奈离去。
可见,“端茶送客”这一惯例,在古代官场或生意场上是比较盛行的,其表达的意思大致有三种,一是来客相见,仆役献茶,主人认为事情谈完了,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便端起茶杯暗示,仆役高喊“送客!”客人自觉告辞,这一种应该说比较通行,无碍来客颜面。二是主人对来客心生反感,想尽快结束这次访谈,但又不便直说,恐伤及面子,只好采用这种方式,这时候就得看来客心中有没有数了。三是话不投机,就像沈四海对杜明礼那种,约等于下逐客令,暗含的意思是“你赶快滚吧”,只是没用嘴说出来。
那么,为什么古人端茶就表示送客呢?
《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在《茶汤遣客之俗》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可见,这种习俗自宋代就已经有了,具体来说,应是从宋朝的“点汤逐客”演化而来。
那么点汤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过去古人待客有一常礼,就是说客人来了先喝茶,饮完茶以后再喝汤,后来一步步演变,客人来了先喝茶,走的时候再喝汤,这个汤一般用甘香药材熬制而成。(上述文字在宋人朱或《萍洲可谈》中有记载,原文“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从上可以看出,点汤原为客辞敬汤的一个礼俗,到后来却被人引用作为文明逐客的手段。魏泰的《爱轩笔录》中提到过这样一个典故:宋时有一个叫胡枚的吏部官员,被调到陕西兴元去做知府,因家贫路远,无力赴任,说白了就是他不想去,那怎么办呢,于是便去求见枢密院长官陈升之,想通融一下,可谁知陈升之既不给通融,也不愿听他陈诉,立即点汤,前面讲了,汤是客人走时才喝的,那么陈升之这个意思再明确不过,汤都上来了,你该走了。于是,枚得汤,三奠于地而辞去,意思是说胡枚接汤后没有喝,而是把它泼在地下忿忿离去,看来,这个胡枚还是有点骨气的。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由此也可略见一斑。
古时端茶送客。这说法大家多有耳闻。这问题实际包含一个主题和一个矛盾。
①端茶送客是怎样一个礼仪说法?
②主人不能喝茶了?你一端客人就走嘛。
小编今天就说下这个话题。
关于端茶送客说法客来上好茶,这是自古以来国人待客之道,没什么问题。一般先引客落座,吩咐下人上茶,当然,普通家庭就吩咐小娘子去办了。古人不会随意留客吃饭,这和今天不同。
主客相谈甚欢,中间自然有饮茶、斟茶等客套。其实茶只相当一个道具,创造一个更好谈话环境和氛围,好比今天递烟,避免干巴巴局面。
问题来了……古人迎客重礼节,送客也是很含蓄的。谈话总有结束时,又或主人有事打算结束会客。那么,以茶迎客,同样以茶送客。
一阵叨叨后,主人端起茶杯,看上去很正式地请你喝茶,或者说敬茶。大哥,这个时候你就要明白,主人意思是他有事,要结束会客了。
另外,官贵人家会更讲究丨
下级拜访上级。一般是主人先落座,主人不请茶,下级不会动茶杯。比如,和大人手一伸,示意你饮茶,这叫请茶。当然,你不能真的那么实在,要等和大人先饮,之后你才能喝。
和大人一阵训话,然后又请你喝茶。但是,这次,和大人只是端起茶杯而未饮。这就暗示☞和大人要结束会客。你该打道回府了。
所以,你就得识相点:下官还有琐事在身,就不多叨扰和大人了,改日再来府上拜访,还要烦请和大人多多教诲……和大人: 孺子可教也。
上级若去下级家里。永远不存在端茶送客之说了。那说明上级有事,谈完就走,上级的时间永远是更宝贵。再说,你敢吗?
主人喝茶怎么办丨区分喝茶或送客☞主人端茶喝茶的情况丨
很明显,落座饮茶,主人不动,只让客人独饮,这种情况不会存在。这样谁还喝的下去?
谈话之间,各自饮茶,又或偶尔招呼同饮,这都或自然发生。主人一端茶你就走,下次来,主人一端茶你又走了……这是要渴死主人的节奏。
主人当然要喝茶,陪客人也会喝嘛。主人只是要结束时端茶才代表送客。那怎么区分呢?
①首先,刚落座,主人第一次端茶总不至于把你吓跑,主人是以主人身份陪你喝茶。你才来不到一炷香时间,主人用得到赶你走?
②主人在和你谈话,顺便端茶喝,又或主人在听你说话,自己回应着顺便端茶,这些都是放松状态下的自然动作。就像喝茶时若有所思,这是习惯,都是人之常情,当然不是下逐客令。
☞下逐客令的端茶暗示丨
①时间已过去一段,主人有一个收的动作,状态和言行都比较正式地端茶敬你,感觉上就是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那是一个结束和总结的动作。这自然意味着准备结束会客。
②还一种情况。你很有兴致没完没了,忽略了主人已有结束会客的意思。主人端茶又没有多想喝的意思,那明显是没兴趣了,有点烦躁。自然就是暗示你,快喝完回家吧……
无论什么情况有一点不变☞客人要喝了杯中茶再走为礼。茶既倒上,就代表人家心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道亦是世情。它必然有它的说法和讲究,这就是规则或习俗。
但是,所有一切规则不外乎于生活。生活不是死板的,也不是一端茶就成了送客暗号的。一切还要看实际情况的,否则喝茶也够累的。
当下来说,比古代开放多了,包括茶道文化。基本的讲究,再加自然就好了,用不着把茶道文化搞成矫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