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斗茶,是怎样一种习俗与斗法?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06-24 02:11   点击:69  编辑:袁辰   手机版

茶在唐、宋已非常普及, 正所谓“夫茶之为用, 等于米盐, 不可一日无” 。

唐代是朝野饮茶之风大盛,产茶地也不断扩大, 选各地所产的优质茶叶, 专供宫廷饮用,为“贡品”, 即贡茶。

“斗茶”,也叫“斗茗”、“茗战”,它的缘起可以上溯到宋代。当时人们对于品茗的追求已由过去单纯的解暑止渴上升为陶冶情性的饮艺活动,宋代朝廷也特别崇尚品饮,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形成了评定茶叶品位高下的特殊方式,斗茶之风也就由此而生。

选用好茶叶、源水和茶具之外,就开始正式比斗。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

斗茶品: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在比斗过程中,首先要看茶末是否浮在水面上,如果茶末浮而不沉,不能与水交融则表明茶未碾细;其次是比茶的颜色。斗茶者对源质水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一般的斗茶者多选用泉水、江水等活质水源,高雅一点的也用植物沥水。

斗茶令: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相传李清照首推。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

茶百戏: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

流传后世的有关斗茶之文很多,而唐庚的《斗茶记》则是其中首屈一指。

唐庚,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进士。《斗茶记》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斗茶是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习俗

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 斗茶始于唐代,据说始创于以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

   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荆门米茶有什么历史和由来?

说到湖北荆门的特色小吃,就不能不提“米茶”。从“米茶”字面上理解,好象“米”和“茶”有搭配关系,其实并非如此。“米茶”名“茶”,但非“茶”,因为它与“茶叶”毫无关系。米茶是以大米或小米或麦米,经过入锅炒制后,再用清水煮成的一种黄色或棕色的清汤饮品。因为这种饮品既有米的香味,又有茶的颜色,故被当地人称为“米茶”。
米茶的种类很多,可用大米煮,也可用小米烹,但最具特色的当数用大麦仁煮制的米茶。好的麦米茶汁似浓茶,好看又爽口,清香不糊汤。
麦米茶既可当饭吃,又可当茶饮,能干能稀,可热吃,可凉吃。在荆门地区,这麦米茶一般都是夏天吃。人们回到家以后,喝一大碗滚热的麦米茶,出一身汗,便可排出体内的热气,就会感觉神清气爽;如果你喝的是一大碗冷藏后的麦米茶,那感觉就更是难以言说了。麦米茶还有另外一种吃法:把煮好的麦米茶在常温下放一夜,麦米茶自己就变酸了,不过当地人最爱吃这微酸不馊的酸米茶。吃麦米茶时可加白糖,若是再配些“泡黄瓜”、“酸豆角”、“糖醋蒜”、“鲊海椒”之类的小菜,那就更好吃了。
麦米茶不仅可以防暑止渴、消除疲劳,还可促进食欲、健胃强身。
用大麦制作麦米茶,方法很简单,只要掌握好炒与煮这两道工序,那就能够做出色香味美的麦米茶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