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匈奴族,出自古东胡分支匈奴族贺兰部,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贺兰氏,亦称贺赖氏,为汉、唐之际生活在中国北方贺兰山地区的东胡分支匈奴族贺兰部的氏族姓氏。史籍《元和姓纂》第三十八卷贺兰氏条下云:“代居元朔,随魏南迁河洛。魏以忠贞为贺兰,因命以氏。”在古代鲜卑族语言中,“贺赖”即为“忠贞”之意。该部族忠实于自己所属的氏族部落,历任酋长屡次率领部族为拓跋部效忠,并与拓跋部世代姻亲,因此被拓跋部酋首称作“贺赖”,以嘉奖其忠实,该部即因以为部族名称,后以“贺赖”为姓氏,称贺赖氏,汉音注为“贺兰氏”,其部族称为“贺兰部”。贺兰部后来成南北朝时期以拓跋部为核心的北魏王朝中拓拔氏皇族以下八大王公贵族之一,世代为拓跋部的姻亲,在整体的权势地位上仅次于丘穆陵氏、步六孤氏,排在第三位。
尚书尧典为什么被称为华夏历史的创世纪?
《尚书》是弥足珍贵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献散文集,在战国早期,人们所知道最古老的“可靠”历史就是从尧舜开始的,尧、舜是儒家祖师孔子所知道的最古老的历史人物,因此,那个时候的历史编纂学就只能从尧、舜开始,《尧典》,就是当时人心目中华夏时间的起点,就是华夏历史的“创世纪”。
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鸣》是以哪次战争为历史背景的 ?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