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松压白茶工艺(松压白茶工艺流程)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2-09 19:32   点击:9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松压白茶工艺流程

总的来说,上投法适合毫多、细嫩的绿茶,中投法适合茶型较大的茶,下投法适合扁形茶品。

上投法:适合茶叶嫩度较高、茶毫丰富的绿茶,如碧螺春、信阳毛尖、蒙顶甘露等。

下投法:适合茶形较松,嫩度较低的绿茶,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中投法:适合茶形紧结,扁平或嫩度适中的绿茶,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竹叶青、雀舌等。

2. 白茶烘干工艺

白茶的干燥,是指白茶制作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白茶的干燥工艺,可以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类。传统的方法就是完全利用太阳光干燥和焙笼炭火烘焙,现代的方法多用烘干机进行干燥。

传统干燥

最古老的白茶干燥工艺,是直接利用太阳光照射进行干燥。萎凋后的白茶芽叶,利用阳光干燥一定的时间,使茶叶内多余的水分气化。白茶的干燥,至今还保留这种原始方法。但这种干燥方法掌握不好的话,会使白茶含水率太高,存储时易产生霉味。

福鼎白茶含水率的国家标准必须低于7%以下,经过干燥工艺的白茶大多控制在5%以下,要长期储存的白茶含水率最好在4%左右。

另一种传统的干燥工艺就是利用焙笼进行炭火烘焙。烘焙讲究低温慢焙,温度控制在40~45℃,费工费时。烘焙过程中还要进行翻堆,制茶师根据白茶的颜色和香气变化程度,进行翻拌。

现代干燥

现代白茶生产采用了干燥机进行干燥。不同机器的温度并不一定,这一点要根据机器的设定。一般来说,白茶萎凋叶达到九成干时,采用机焙,掌握烘干机进风口温度70~80℃,焙至足干。如果是七八成干的萎凋叶,则要分两次烘焙,第一次的机器温度在90~100℃,初焙后须进行摊放,使水分分布均匀。

复焙的机器温度控制在80~90℃,焙至足干即可。不过现有一些厂家为了提高效率,保持白茶的绿色,减少青味,会用120℃以上高温烘焙。这样是不利于白茶特性的保留的。

经过高温烘焙的白茶,会让白茶带来一些不好的作用。比如导致口干、上头、锁喉等不良反应。此外,高温干燥会破坏白茶中的活性酶,从而影响白茶的后期转化,这样对白茶后期的陈化是非常不利的。

3. 白茶松压技术

白茶花开花在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五月份。大概在一月到三月,会到盛花期。

1、土壤配制比例:山泥土(种作物的熟化红壤土)50%,木屑或食用菌渣40%,饼肥粉或牲畜粪和磷肥粉10%,三者拌匀,浇水适量装袋熟化,夏秋20天以上,春冬30天以上,这种土壤不仅疏松通气,还能保肥保水,适合白茶花生长发育。

2、光照环境要求:进入夏天阳光最为强烈,就要将花盆移到见光背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养护,也可以移到北边阳台上或南边阳台内下边莳养,还可以用75%遮阳网,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将植株盖好,避免烈日直射,引起叶面创伤或小株枯萎,有条件的将白茶花移到阳棚下安全越夏。

3、温度要求:白茶花喜欢温暖,生长最宜的温度为18℃至25℃,相对湿度60%至65%。 白茶花的生长,春梢一般在3月中下旬萌动,4月份开始抽芽,5月中下旬形成顶芽,停止生长,逐渐分化出叶芽或花芽,从花芽形成直到开花要180天至240天。

4、施肥要求比例:为使白茶花生长更好,在白茶花生旺盛期,每月要进行1次至2次根外施肥,以0.2%至0.3%磷酸二氢钾和1%至2%的植物生长素喷施叶片。施肥的原则为宜轻不宜重,宜淡不宜浓,宜少不宜多,必须坚持薄肥勤施的方法,特别是不要施生肥。

  

4. 白茶做成紧压茶

白茶什么时候开始压饼

每年的夏天和初秋,是我们压饼的季节。为什么选择夏天压饼呢,因为我们这里的天气,特别有讲究。在农历7月之前,南风天比较多,空气大多数时候是潮湿的,或者温润的,妩媚的。而农历7月之后,北风天开始多起来,空气开始变得干燥,炎热。干燥的天气,压出来的白茶饼,干爽清爽,容易烘干。潮湿天气压出来的白茶饼,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湿气,相比之下更难烘干,要将它烘得干透,不能加高火温,只能延长烘干时间。烘干的时间长了,养分就会加速散失。所以农历7月前我们一般是不压饼的。

白茶新茶还是陈放后压饼

陈放三年之后压饼

由于当年刚刚生产的白茶茶性不稳定,静置于茶企专门的恒温、恒湿茶仓中存放三年之后,白茶茶性趋于稳定,这时压制成的茶饼,一来口感更为醇厚,二来茶饼内外部白茶的转化程度一致,整块茶饼口感一致。所以,多数茶企和茶农会把当年新茶陈放三年之后再压饼。

当年新茶直接压饼

白茶压饼不论用陈茶还是用新茶压饼,都是将成品白茶通过高温蒸汽回软之后再压饼烘干。用高温蒸汽使茶叶回软时,高温、高湿会蒸发白茶中的有益物质,用新茶直接压饼,可以避免白茶中有益物质的损失。

白茶为什么要压饼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白茶饼应该称作白茶紧压茶。用白茶的原料紧压而成,和传统的白茶还是有些许区别的。白茶饼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减轻库存的压力。一百斤的茶要是压制成饼只有一百多片,两箱即可,要是散茶装箱,要五大箱之多,饼茶携带也方便,薄薄的一片茶,一把壶,就可以行走江湖了。

白茶压饼会影响功效吗

白茶饼的功效当然还在,但是因为茶到底是经过了蒸压,香气会受到影响,然后又烘干,这样就无形的加速了白茶的转化,所以同年份的白茶饼茶汤色要比散茶深,口感更醇和。

5. 白茶的工艺流程

( 鲜叶采摘)

首先是鲜叶的采摘,大家通常对于古树的概念是百年树龄以上的茶树,因此鲜叶的采摘,都是选择百年以上古树一芽二叶茶青为原料,对采摘好的茶青,运送到就近的初制所进行下一环节的加工。

(摊凉散热)

运送到初制所的茶青,要迅速进行分摊。茶青一般都是通过竹篓进行运输,运输途中堆放在一起的茶青,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快速分摊,让热量散去。

当茶青散热完成后,这时间天色已经开始转暗,正式进入到萎凋环节。

萎凋,是白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温度和湿度的平衡、萎凋环境的选择,时间的长短……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白茶品质的优劣。“白凤凰”品牌产品的制作方法中,萎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阴凋(12小时)、阳凋(12小时)、阴凋(12小时)。

(萎凋——阴凋)

将茶青均匀的摊放在透气的茶床上,在夜间进行12小时的萎凋,让叶内的多酚类、蛋白质等物质进行生化反应,同时保证酶的活性。如果直接暴晒的话,叶面失水会非常快,叶内多酚类、蛋白质等物质还来不及反应就干了,影响白茶的品质。

如果是雨天,空气湿度大,不利于叶片失水。并且雨天相对低温的环境同样影响到了叶内生化反应酶的活性,从而导致有效物质无法进行反应,白茶品质也会明显降低。

因此,在萎凋过程中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把握,是白茶制作环节中重要的一环。

静里乾坤大,闲中日月长。经过了一夜的萎凋,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茶叶的变化。经过一夜水分的流失,叶片看上去有些发焉,像是熟睡中襁褓,看上去有些慵懒。

(萎凋——阳凋)

太阳慢慢出来了,这时间需要把茶床连同茶叶一起搬放到有遮阳网的空地上,让它在太阳底下继续萎凋,我们称之为“阳凋”。有遮阳网的保护,避免了茶叶被紫外线灼伤。

经过白天的阳凋之后,这时间萎凋已经过去了24个小时了,还需要12个小时的阴凋,才能完全让叶脉中的水分,继续渗透到叶表,让叶脉与叶片之间的水分达到平衡。

古树茶带有轻微的苦涩味,自然萎凋的方法,没有破坏古树茶中酶的活性,保证了茶叶的营养成分不会流失,通过萎凋发酵过程,同时去除了古树茶中的苦涩味。

(干燥定型)

萎凋之后的下一道工序——干燥。只有当鲜叶失水达到70%左右,茶叶中有效物质的转化基本形成白茶风味特征的时候,才可以放放心心地把茶叶交给阳光。因为只有这样,在保住剩余内涵物质活性的同时,又能控制其水分的含量。

将完成萎凋的茶叶,放到干燥室,让阳光充分照射,照射时间不低于48小时,干燥定型之后的叶片,其含水率在8%-9%之间。

萎凋、干燥,截止目前,白茶制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白凤凰”古树白茶制作还需要两道工序——堆仓。

(首次堆仓)

将干燥定型的茶叶,在阳光下进行第一次堆仓,让温度在茶叶之间传递,香气和内质达到平衡。经过一周时间的首次堆仓,接着将茶叶搬放到有遮阳网的地方,加大茶叶堆放的厚度,开始二次堆仓,二次堆仓时长不低于两周,这时间,白茶的制作才算真正完成。对于制作完成的白茶毛料,进行称重、入仓、挑拣、除尘、蒸压、包装、上市,这时间,才能真正进入到大众茶杯。

(二次堆仓)

古树白茶汤色黄亮,滋味鲜爽甜润,香醇饱满。习惯了喝普洱茶的人初次喝古树白茶的时候,会觉得滋味偏淡,这是由于白茶在制作过程,未经揉捻破坏茶叶细胞壁,茶叶内质析出相对缓慢的缘故。

目睹了整个制作过程就会发现:古树白茶,是用最自然的工艺,留住山野的气息,呈现大自然蕴含在每一片叶芽间的能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