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省茶叶研究所
武夷岩茶301又称之为春兰。
春兰(301)
该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该所品种园铁不雅观音天然杂交儿女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芽叶黄绿色。茸毛少。叶色绿,叶片呈长椭岳渲宋,叶尖渐尖,叶齿锐、密、较深,叶质较厚脆。
适制制乌龙茶,适采摘于4月中旬 。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幽静细长 ,兰花香显 ,滋味醇厚有甘韵
2. 省茶叶研究所官网
值得买,云茶科技的茶不错哦
云茶科技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下属的一个经济实体。2013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资本金500万元,拥有有机良种茶园1200余亩,红茶、绿茶、普洱茶、速溶茶生产线各一条,年生产能力达500吨。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3. 江苏省茶叶研究所
答:属于绿茶
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属于绿茶类别。成品茶条索卷曲,肥壮绿翠,白毫披复,香高味浓,汤绿明亮,叶底肥嫩深受消费者喜爱。无锡毫茶为江苏名茶林中的新秀,是无锡茶树品种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1973年研制成功。在历次参加名茶和优质食品评比中,多次获奖。
4.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贵州的茶叶有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梵净山茶等。
1、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茶又名鱼钩茶,具有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2、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原名湄江翠片,由原湄潭茶叶试验场(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于20世纪40年代创制而成,该茶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3、绿宝石:
绿宝石以采摘内含物质比茶芽更为丰富的一芽二三叶茶青为原料,运用独特的工艺制成,外形盘花颗粒状,不仅口感鲜爽宜人,更具有栗香浓郁,滋味厚重、持久耐泡的特点,尤以其厚味堪称一绝,冲泡七泡而仍有茶香。同时,绿宝石先后通过了德国Galab、香港SGS和德国Eurofins等多家世界权威检测机构的农残检测,400多项检测标准全部合格,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在农残指标和品质上出口与内销采用同一标准的茶产品。由于茶青原料为一芽二三叶,因此茶青下树率大大提高,茶农收入倍增。
5.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白芽奇兰茶的制法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其口感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独特的兰花香气,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大芹山作为“闽南第一高峰”,山上空气清新、泉水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及其周边的万亩生态林造就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都使大芹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建造生产有机茶的上佳基地--名峰山有机茶基地。
产于大芹山麓高山的有机茶汲取高山清泉,以有机肥、农家肥培植,纯天然无污染,口感纯正,具有独特山骨风韵。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茶叶协会茶叶感官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郭雅玲女士说,产于大芹山的白芽奇兰外形条索紧结,匀整美观,色泽青褐油润稍间蜜黄。茶叶内质香气清高爽悦,品种特征香味突出,似幽兰香,滋味醇爽,香气四溢,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软亮。
名峰茶业的白芽奇兰茶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传统炭焙方法及现代精湛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适用于其他茶种的泡茶方式,而且不会令其丧失独特的口味和香气。郭雅玲女士说,即使冷饮上等的白芽奇兰,在吸吐气之间,也能感受到茶水散发出来的幽兰清香。
6.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1958年在云南勐海南糯山发现的茶树王
1951年8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当时称云南省农林厅佛海茶叶试验场)在南糯山成立,主要工作是开展茶树地方品种调查。1951年12月,科技人员在当地哈尼猎人的带领下深入山林中考察,发现了1株高8.8米、主干直径0.83米的古茶树,这棵树就是后来获得世界性声誉的“茶树王”。
哈尼族把“茶树王”称呼为“沙归八玛”,意思就是沙归种的茶树。昔年判别茶王树的树龄,正是依靠哈尼族世居南糯山的五十五代人,每一代以14年推算,得出800年的结论。后来,版纳政府还修了一条从公路直达茶树王的石阶路,共800级。
7. 省茶叶研究所怎么样
勐库戎氏“博君熟茶”荣膺临沧市“十大名茶”第一名。“博君熟茶”是以勐库戎氏第三代茶人戎玉廷为首的新一代制茶技师们历经10年的杰出作品。产品独有的花果香、焦糖香,新熟茶即有十年老熟茶的醇厚绵稠和上品生茶的回甘生津的特点,超越了传统熟茶发酵工艺,开启了戎氏熟茶2.0时代,具有品鉴价值和收藏价值。
同时,“博君熟茶”还荣获2019中国茶叶集群品牌联盟超级单品、2019北京国际茶业展特别金奖,并通过中国有机认证、日本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品质更安全、更可靠。博君熟茶因为创新的工艺、独特的口感,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8. 省茶叶研究所招聘
单纯从茶学专业的梯度来看,茶学研究生生可以从事的行业有:第一产业的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树育种育苗等等;第二产业的茶叶机械、加工制茶(炒茶)、茶叶品控(审评)、产品研发等等;第三产业的茶旅游、茶艺教学培训、茶文化传播服务、茶事活动策划、礼仪、广告、文案等等。如此宽阔的人生赛道,为何茶学人才留不住呢?在采访过程中,研究生们普遍反映了几个问题。
工资普遍较低,工作单位不稳定。茶学专业的就业率很高,班里同学都找到了工作,但大家毕业第一年的工资普遍在3000—5000元一个月。自己刚毕业时在茶企工作了一段时间,工资交完房租后,生活就变得相对拮据,无奈辞职向金融行业发展。
心理落差太大,不符合求职预期。如果说本科生学的知识有些繁杂,那么研究生的学习方向就更加专业。可是,不少茶学研究生却十分苦恼。他们学习的研究方向大多偏学术,例如茶树资源育种、茶叶生物化学及天然产物开发等。他们大多想从事品质管理、审评研发、茶叶深加工等技术型职位。但大部分茶企,需要的却是产品研发人员、精加工技术人才以及现代营销人才。为了让新员工得到更多锻炼,很多茶企还会将新人留在基地锻炼,从基层做起,但往往会有应届生因为适应不了环境,存在心理落差或其他因素而选择离职。这也反映出大多数茶企人才需求量虽然很大,但更注重求职者的经验积累。
大众对职业、专业有误解。茶艺师作为毕业生最普遍的就业方向,却长时间承受着大众非议。曾经有同学向记者坦言长辈对自己工作很不理解,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学成之后居然在茶叶店“伺候人”,给客人“端茶递水”。此外,网络上对“茶艺”一词的新含义“一个女孩用虚假做作的方式成功哄骗男性的行为”,也使得大家对茶艺师这个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了更多误解。再加上,茶艺师的工资相对较低,需要掌握的技能较多,升职空间十分有限,很多毕业生迫于压力转行。
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少,学无所用。在茶行业里绝大多数的工作,需要茶学所学的知识很少,如销售、市场、运营、宣传、茶饮研发等。因此茶企招聘的岗位,很少有专门针对茶学专业的岗位。没毕业时,踌躇满志,希望进入社会能学以致用。然而现实很残酷,原来大学学的专业知识基本用不上,还要从头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