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挂杯绿色怎么回事啊
1、观察外观
就以昆明干仓恰当存储为例。
新茶:
新生茶颜色新鲜,通常呈墨绿色,白色茶毫显著;
新熟茶颜色暗沉,通常呈黑红色,有的茶品略带金色茶芽。
陈茶:
陈期在5-10年的生茶:颜色转为绿中带黄,白色茶毫转为金色,茶品油润有光泽。
陈期在20年及以上的生茶:颜色黄中偏红油润有光泽,茶毫为金色。
陈期在5-10年的熟茶:颜色转为红中带褐色油润有光泽,金色茶毫显著。
陈期在20年及以上的熟茶:茶品颜色红褐油润有光泽,金色茶毫显著。
年份越老的茶品,边缘条索会随水分的大量失去逐渐松散,脱落。而新茶通常较紧实,很少出现条索松散的情况。
2、识别包装
普洱茶的包装一直以绵纸为主,在号级茶、印级茶时代,茶品上无具体日期标识。随着茶品的规范化,2005年以后,开始在茶品的包装上打上生产日期,但这并不完全可靠。
绵纸随着时间流逝,会沾染上茶品自身溢出的茶质,形成油润的茶泽,同时绵纸从有棱质感变成平滑绵软。陈期超过20年的茶品,其包装绵纸已经十分绵软,有的甚至会有被虫蛀后留下的小孔。但我们知道,包装是很容易调换的,所以这一条只是针对在可行性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3、闻气味
不同时间段的茶品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
新生茶味道较强劲,高扬,干茶花香高扬,挂杯香花蜜香馥郁,凑近茶品些许就被强劲的味道盈满鼻息间。
新熟茶干茶中带有经过湿水渥堆发酵后的堆味,或是土腥味等杂味,熟茶香不纯正。
陈期在5—10年的生茶,茶香缓缓盈满,逐渐纯正,带着岁月沉稳的味道。
陈期在20年及以上的生茶,干茶的香气若是不靠近仔细嗅,是闻不到的,但并不是没有香气。
陈期在5—10年的熟茶,熟茶香纯正,无任何杂味(前提是恰当的干仓存储下)。
陈期在20年及以上的熟茶,干茶香气通常以陈香为主。
4、品茶质
普洱茶作为饮品,光看和闻是不够的,还需要品尝。
新生茶,在冲泡品饮时,花香清秀高扬,茶汤饱满,茶气强劲直接。
新熟茶,茶香味略混杂,茶汤清澈度不高。
陈期在5-10年的生茶,茶汤的滋味淳和增加,没有新茶时的冲劲,显得温和亲切。茶汤颜色黄中偏橙色,茶气依旧留有。
陈期20年及以上的生茶,汤质柔和,颜色红中偏橙,清澈透亮。茶气暖润,饮后,浑身舒畅。
陈期在5-10年的熟茶,茶汤的顺滑和甜度较新茶高很多,汤色变得红浓清透宛如玛瑙。
陈期20年及以上的熟茶,陈香馥郁,茶汤浓醇饱满,甜韵显著。
2. 红茶颜色挂杯
除了从茶树品种原料和树龄不同之外,其外形、口感、香气、滋味都有差别。
普通红茶的外形条索较紧稍细,色泽乌润;入口茶汤偏淡,回甘生津较为缓慢,有红茶的香气但不悠长;一泡茶一般可冲泡7次左右。
古树生茶干茶粗壮紧结,金毫明显,质感光润,花香蜜香浓郁,茶味厚重,粘稠度高,喉咙舒适度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连续冲泡10次以上依旧香气不减。 古树红茶,一般生津速度非常快。生津对于很多茶来说很容易,但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生津,例如我们在品茶汤的时候,有些时候会过于注重某款茶的生津速度,反而会容易混淆。品鉴红茶的时候,可以观察茶汤入口到舌面散发出的时间,很多红茶在品饮时可以立马闻到浓郁的香气,但喝下过后香气在口腔内保留的香气程度并不高。正宗的古树红茶的香气是喝下去之后再从喉部涌出,停留在嘴里的香气持久且清悠
3. 绿茶挂杯好不
挂杯又叫挂杯香,其实就是指留存于杯子的香气。当然不同的茶挂杯香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茶可能热杯香比较明显,杯子冷了香气就不在了;有些茶则热杯香、冷杯香都比较浓烈。
随着新世纪人们对茶叶的品饮有了一定的追求,逐渐出现了一个比较标准的,被大家公认的传统制作工艺,也就是全程低温杀青。所谓的低温杀青,就是在杀青时锅壁温度不能超过180℃,并且在锅内的鲜叶温度不能超过80℃。在整个杀青过程中对鲜叶的酵素酶只是钝化而不是杀死,再经过揉捻、日晒和低温式的烘干或阴干后,保留了芳香类物质和酵素酶的活性,才有了我们后期品饮时比较愉悦身心的香气、口感。
4. 茶叶挂杯是什么情况
啤酒沫子挂杯,说明啤酒纯度高,水分小,质量好,口感不会差。 1、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之一,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
2、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被称为“液体面包”,是一种低浓度酒精饮料。
5. 茶叶挂杯绿色怎么回事啊图片
焙火属于岩茶精制环节。一般分为轻火、中火、足火,温度和焙制时长依次增加。(也要因茶而异)
从外形和茶汤上来看,轻火岩茶茶底像单丛,绿红相间,茶汤橙红透亮。足火岩茶茶底偏黑,颜色均匀,茶汤颜色更深(茶红素和茶黄素氧化聚合,转化为茶褐素)。
焙火不是岩茶独有,比如烘青也会烘(近似于焙,但以干燥为主),但岩茶将其发挥到极致。
准确来讲,焙火其实没有火。电焙当然没火,炭焙也是先要“覆灰”(披灰),焙制环节是没有“明火”的。
所以,炭焙应该没有什么“炭味”,绝大多数人也区分不出炭焙与电焙。高档岩茶一般都是炭焙,但作为消费者,不必要为自己辨别不出来的概念买单。
再说说为什么要焙火?
第一是干燥便于保存。
焙火后,岩茶含水量会低于3%(白茶红茶一般是低于6%),更容易存储。(这样也易碎,轻放,不能压)
第二是去除不好的味道。
焙火能去除一部分低沸点的青味物质。
第三是巩固品质。
轻火可以固定毛茶的香气,足火可以生成一些更“沉稳”的香型,比如花香可以转化为乳香、果香。
需要澄清一点的是,足火并不是高火,急火。
高火、急火容易让茶焦糊,所谓的“焦味”绝不是足火茶的特点。也易使茶焙不透,外面干了,里面含水量还挺大。这样的茶,味道和茶汤都会比较浑,后期存储也容易变质发酸。
抛开焦味、酸味,许多茶友特别是老茶客喜欢足火茶,是喜欢其成熟的感觉,所谓“熟香”。(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综合结果)
因此,存在一条“鄙视链”:“足火鄙视轻火”。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传统岩茶是足火,但轻火出现也是市场的需要。喜欢清香和喜欢熟香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口味之别。
我平时都喝足火茶,但时不时也会冲一大壶焙火很轻的漳平水仙,放凉了当水喝,方便又解渴。
再者,不是所有茶都能足火,都适合足火。比如毛茶做青比较轻,香气显著,要是用足火来焙,香气易散失,用轻火倒能保持住这特点。
佛手茶做青较轻,用轻火就很合理。(此佛手不是指永春佛手,是指用岩茶工艺做的佛手。永春佛手属于闽南清香型乌龙茶)
最后,焙火对提升岩茶品质有一定帮助,但茶的特点绝大部分都在其粗制完成后固定了。不好的毛茶,焙不出好茶;好的毛茶,焙火不当,倒会变差。
从毛茶到商品茶,品质的提升很重要的因素是拼配。
拼配技术性极强。我在武夷山永生茶厂看游玉琼女士(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评审肉桂毛茶,归堆拼配。她问在场的徒弟,哪个最好,最有桂皮香,没有一个人答对。
至于谁能喝出哪个山场,那就更玄之又玄了。
真不用有这些不必要的负担:我为什么受不了足火,好山场茶一定好等等。说到底,喝茶只是搞清楚一件事“哪些茶适合自己”而已。
6. 绿茶喝完杯子上都挂绿色
绿茶的茶汤是青绿色,绿茶(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
7. 茶叶不挂杯
首先,在材质上,玻璃杯无法起到挂杯香的特点。
玻璃杯的制作通常是通过高硼硅的玻璃经过600多度的高温烧制。质量比较密集,这对普洱茶来说是很不友好的。普洱茶在发酵转化后能产生浓郁的茶香味,因此要求的茶具需要有一定的透气性,而用玻璃杯冲泡时,由于质量密集,因而会让香气散发的更快。
其次,玻璃杯不适合用来观赏茶叶。
玻璃杯能清楚的观察到茶叶的浮沉,为什么又被认为是不适合观赏茶叶呢?我们都知道,为何便于普洱茶的保存发酵,很多茶叶都是做成茶饼或者茶砖等固体状,因而取茶的时候能明显看出条索的状态。
观赏条索的原因除了赏心悦目意外还能从其色泽和状态分辨出茶叶的品质。而玻璃杯圆柱形的结构会影响到大家的判断,与之对比,盖碗小巧且对比度高的情况便于去衬托茶叶的状态。
第三,玻璃杯不利于散热。
很多喝普洱的茶友都讲究随泡随喝的及时性,“快”和“省时”是他们的目的,普洱茶的茶香容易褪去,因而能在此之前尽快品饮才能体会到茶香。如果散热慢不能及时品饮会让茶香持续散出。所以散热快的白瓷盖碗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8. 红茶挂杯怎么回事
“挂杯”指的是杯壁周围的液体产生的一种张力,液体不会很快的落下,被称之为挂杯。挂杯多形容白酒、葡萄酒、牛奶等液体。酒的挂杯就是将酒杯缓慢倾斜之后再恢复原状时,杯壁留下的一道痕迹。
茶叶也谈挂杯,但这个“挂杯”和上面所提及的挂杯还不太一样。普洱茶的挂杯指的不是杯壁留下的痕迹,而是”挂杯香“,是茶汤倒出后杯中所留下的香气 。
挂杯香气高扬,并不代表茶叶质量好,评判一款茶叶的好坏还是要按照品鉴标准来。
挂杯香不能作为普洱茶品质的标准有诸多原因。
9. 茶叶颜色挂杯
喝茶用勺子无非就是2个作用:闻香和分茶。 1,分茶
茶多:评茶或者斗茶赛的时候,不是一两泡茶在斗,而是10给评审碗一组,并列排开,需要评审参赛的茶特别多,经常是需要3、4天才能完成。那场面用壮观形容都有点欠缺,简直是浩浩荡荡,人山人海,算是武夷山每年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人多:参与评茶的师傅也不止一两位,要保证每泡茶都能被每位评茶师尝到、闻到,还不能撑到师傅们,不然光是看这么多碗汤水就怕了,还评个什么劲儿?更何况还要分别辨出它们的优劣点,选出优胜者。
所以,勺子分茶,公开公平公正,点到为止,浅尝而非牛饮。
2,闻香
喝岩茶的伙伴们都知道一个词,叫挂杯香吧?
大家公用一个勺子闻香,最公正了。而且勺子背过来闻香,最直观最有效的体现出挂杯香。不得不说评茶规则发明的那人真的太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