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树真叶叶脉呈
①大气和土壤干旱的影响茶树出现旱害,往往是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干旱时,茶园土壤不一定缺水,但大气干旱能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和茶树水分蒸腾,使土壤水分迅速减少,持续的大气干旱,必然出现土壤干旱;而土壤干旱,又进一步导致大气湿度降低。目前一般以干湿指数K值表示大气的干燥度,实践表明,当某阶段K≥2时,即为干燥气候,对茶树即能造成旱害。此外,土壤质地不同,持水保水能力也不同,以壤土为例,其耕作层的含水率在最大持水量的60%时,即能产生旱害。
气温高低与茶树旱害是否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茶树受高温干旱侵袭,持续7天左右,土壤水分即迅速减少,茶树出现受害症状。茶树旱害症状首先始于冠面的叶片,受害叶出现赤红色焦斑,其界线异常分明,但发生部位不一。茶树旱害的发生程序是:先叶肉后叶脉,先成叶后老叶,先叶片后茶芽,先地上部后地下部。
②不同茶树品种的影响不同茶树品种抗旱能力不同,如云南大叶茶其抗旱能力比一般中叶种和小叶种弱。茶树不同形态特征,也是抗旱能力强弱的一种标志,据调查,叶大柄长、叶脉稀疏的福建水仙和政和大白茶,受害率高;而角质层厚、叶小柄短、叶脉较密的梅占、鸠坑、龙井种等,受害率低。
③不同茶树树龄的影响茶树随着树龄的增大,其抗旱能力也随之增强。原因是根系逐年深扎,利用土壤深层水分的能力较强。一般1~2龄茶树根系主要分布在15~30厘米深土层,而成年茶树的根系主要分布在30~60厘米深的土层范围内,主根可达1米以上。因此,1~2龄茶树最易受旱,成年茶树抗旱能力较强,但进入衰老期后,抗旱能力又逐渐降低。在生产实践中还可看到,采用台刈或重修剪改造的茶树,当年抽发新枝后,如遇较强的干旱天气,茶树也易受害,这是由于当年抽发的新枝,其茎叶娇嫩之故,抗旱能力不如成年期强。
④不同立地条件的影响一般阳坡茶园比阴坡茶园受害显著增加,土壤过粘或过砂的茶园,比质地疏松、结构良好的受害重;生态条件优越的茶园,茶树受旱为害的程度轻。
⑤茶树栽培技术的影响种植方式不同,茶树旱害受害率不一。据调查,条栽茶树的植株和叶片受害率,分别比丛栽茶树要增加20%和10%左右。多条栽的茶树又比单条栽或双条栽的受害严重。分批合理采摘是茶树高产优质、增强茶树长势的技术措施之一,而“一扫光”的强采茶园,不仅产量低、品质差,而且,由于树势受到摧残,在出现旱情时,受害率可比分批合理采摘的茶园高40%以上。长期不施肥或单一施用化肥的茶园,由于土壤理化性状差,亦易遭受旱害。此外,由于耕作时期不当,耕作技术不善,亦能加深旱害的程度。我国部分地区有伏耕的传统管理技术,但伏耕时期过迟或已出现旱情后再行耕作,则可引起土壤水分的急剧蒸发而加深旱害的发生。在进行伏耕时,要掌握茶行中部深,靠近茶树根颈处浅的原则,这对1~2年生茶树尤为重要,否则会使旱害加深。
2. 茶树真叶叶脉呈什么颜色
茶树真叶的叶脉呈网状脉
3. 茶树真叶叶脉呈什么状
茶树的叶子像球,因为球型才是茶树的叶子
4. 茶树真叶一般有明显的主脉、叶缘有锯齿,叶脉呈
茶叶的嫩芽叫着:1芽1叶叫旗枪,1芽2叶叫雀舌,1芽3叶也能够叫3尖,或3春。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或芽。别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
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5. 茶树的叶脉
茶树,作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原本就是森林的一部分,自从神农时期被发现之后,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就从森林中走了出来。千百年来,一代代人文交替,饮茶之风逐渐风靡社会各个阶层,茶为国饮,实至名归。
杯中茶,源于树上叶。
茶叶种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曾经,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某些地方的茶区在种植茶树的时候,往往采用毁林种茶的做法。砍伐掉山上的树木森林,然后开辟成一片一片的裸露茶园,再进行单一品种的大面积茶叶种植。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首先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十年树木,成材颇为不易,更遑论山上很多生长了百年的老树,一旦遭到乱砍乱伐,局部的生态系统平衡就会被破坏,产生持续的恶劣影响。
6. 茶树真叶一般有明显的主脉
茶树叶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 茶树的特征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它由茎、叶、花、果实、种子和根等几个部分组成。
(一)茶树的茎
茶树的茎,指的是茶树的地面生长部分,包括主干、分枝和当年生长形成的新枝。因为其分枝性态不同,可分为半乔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3种。
1、 半乔木型茶树(小乔木型)
半乔木型茶树的主干明显,主干和分枝容易区分,但分枝距离地面较近,是我国主要栽培树种。
2、 乔木型茶树
乔木型茶树的主干高大,主干、侧枝、分枝明显,多为野生古茶树。主要生长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一般树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径粗大。
3、 灌木型茶树
灌木型茶树的主干矮小,主干和分枝不明显,分枝较稠密,是我国主要栽培树种。
(二)茶树的芽
茶树的芽分为营养芽(又称叶芽)和花芽两种,营养芽发育后分形成枝叶。营养芽因生长部位不同,又分为定芽和不定芽。定芽生长于茶树的枝顶(又称为顶芽)及叶腋处(又称为腋叶),顶芽比腋芽粗大。不定芽生长于树枝的节间或根茎处,当枝干遭受伤害时,不定芽能萌发成长为新枝。花芽即发育成花。发芽即发育成花。茶芽因萌发季节不同又可分为春芽、夏芽和冬芽。春芽在春季形成,夏季发育生长;夏芽在夏季形成,秋季生长发育;冬芽在冬季形成,次年春季生长发育。
(三)茶树的叶
茶树的叶是常绿的,茶树的同一时期既有老叶又有新叶,新生的嫩叶是制作茶叶的原料,芽及嫩叶的背面有茸毛。
茶叶为网状脉,有明显的主脉,主脉上又分出侧脉,侧脉数多为7-10对,主脉明显,叶背、叶脉凸起,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网状系统。茶叶的边缘有明显的锯齿,锯齿数一般在16-32对。
(四)茶树的花
茶树的花为两性花,属于异花受粉的植物,它的花是虫媒花。花芽于每年的6月中旬形成,10-11月为盛花期,花对为白色,只有少数为淡红色。
(五)茶树的种子
茶树的形成从花芽到种子成熟,约需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一般10月中旬左右种子成熟,此时茶树的花果共存。
(六)茶树的根
茶树的根由主根、侧根、细根和根毛组成,为深根植物。茶树的主根一般长度在70-80厘米,一般幼年生茶树的根幅与树冠相对称,壮年的茶树的根幅比树冠大,老年茶树的根幅比树冠要小。
7. 茶叶叶脉特征
不是所有的茶树的叶片都是绿色的,下面这些颜色的茶叶子,你都见过吗?
01
白色的茶树叶
像
“白叶一号”、“白鸡冠”这些品种
,茶叶生于茶树的时候颜色偏向于嫩嫩的浅白黄色,叶片薄而清透,茶园里成片连接的时候,颜色上白下绿很鲜嫩。02
紫色的茶树叶
云南有一种紫色的茶叶子——
野生的大叶稀有品种,称为“紫芽”,后来人工培育出来的“紫鹃”,
它们生于茶树时呈现紫红色。这个看起来反常规的紫色,其实是叶片花青素含量高。
03
花杂的茶树叶
贵州茶树资源圃品种
8. 茶树叶片主脉特点
1、根
根有主根,侧根,细根和根毛组成。主根垂直向下生长,起支撑储藏作用,土壤深厚疏松的,有利于主根的生长,主根长而粗壮,反之则短小。侧根生在主根上,呈螺旋状水平排列,然后也向下生长,一级侧根上再生出二级三级侧根,形成更细的骨架,起固定疏导储藏的作用。
2、茎
茎就是枝干乔木型,小乔木型茶树都有明显的主干灌木型茶树丛状生长,没有明显的主干,主干上生出侧枝,侧枝上有多级分枝,就形成了丛壮树冠,不采摘的自然生长,分枝少,枝杆呈塔状分布。
3、叶
叶片有明显的主脉,主脉上分生出一对对的侧脉,侧脉约成60度角伸展枝叶园,2/3处急向上弯曲成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侧脉上又分生出很多细脉,构成封闭式的网状系统,担负着叶肉组织与茎杆之间的养分输送任务。
9. 茶树真叶叶脉呈什么形状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但是 不同的茶叶不是同一种茶树长的叶子。我国茶区划分采取三个级别 一级茶区二级茶区和三级茶区.每级茶区按地区又划分多。不同级别不同茶区的茶树的叶子所加工制成的茶叶分为多种 比如有红茶绿茶和白茶。再细划又分为花茶普洱茶大麦茶 还有铁观音大红袍苦丁茶等等。其他植物不是茶树 所以它的叶子自然不能叫做茶叶。茶树也是分类的 茶树的叶子按照加工工艺不同制成各种名称和味道的茶叶。
10. 茶树的叶片有叶脉主脉由什么引伸到叶尖
茶叶的采摘与季节、采摘时间、气候环境、树龄大小、制茶的需求都有关系。以茶叶的芽尖为原料的茶叶多为绿茶或者红茶、白毫银针等细嫩为主的茶叶。
除了芽尖,茶叶的一叶、两叶,或者略带一些梗都可以作为原料,进行茶叶加工。
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茶树越冬后,春季到来,气温上升。在气温达到日平均温度摄氏10℃以上,连续5天,休眠芽即开始萌动生长,首先是鳞片张开,芽头露出,接着就萌发出第一片小叶子,这片小叶子在茶树栽培学上称之为鱼叶。鱼叶特点是颜色淡绿、叶面积较小,一般中小叶种叶长不超过2厘米),不采单叶,不带梗蒂,不宜太嫩、也不宜太老。
11. 茶树的叶脉类型有哪些
茶树,原名:学名为「亘叶白千层」茶,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
在植物分类上属于「白千层」的一种,学名为「亘叶白千层」。枝条长长,花为白色,它的生命力旺盛,即使被砍断,也能维持生命一段时间,精油是萃取其枝条及叶片,呈透明无色,香味很像松油及尤加利。